历史的刀锋 精彩片段:
前言
历史,虽然是一些曾经发生过的往事,早已随风而逝烟消云散,但对今天生活着的每一鲜活的个体生命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人类并非从天而降凭空而生,而是从远古一步步地发展进化而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历史上每一个重大事件,每一次重要转折,无论多么久远,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或隐或显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刻下了一定的烙印。历史就像一条肉眼看不见的绵绵长河,不管我们承认与否,总之是从呱呱坠地的那一时刻起,便“身不由己”地跌入其中、陷入其中、融入其中了。
历史“活”在我们置身的现实之中,现实便是历史的浓缩与延伸。历史积淀的成果是文化,文化赋予人类语言、习俗、信仰、工具等方面的行为方式与生活内容。也就是说,我们从历史脱胎而来,自第一声长啼开始,就有一双看不见的“上帝之手”在某种程度上规范了我们的人生。因此,那已然消逝的每一历史阶段,都包蕴着相当密集而丰富的信息与内涵,这些信息与内涵对于我们今天的价值与意义,无论怎么形容都不过分。鲁迅先生就曾经说过:“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
尽管已经发生的一切无可更移,尽管历史的影响相当深远,但并不等于我们只能戴着沉重的镣铐在历史的阴影与宿命下蹒跚起舞,而是可以充分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与内在潜力,以史为鉴,创造超越往昔的新的历史。于是,正确地认识历史,对今天生活着的我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人们谈论历史时,常免不了提出多种假设:要是没有某某人物出现,要是没有某某事件发生,要是历史朝另一个方向稍微一拐,那么,我们今天的现实会是一番怎样的光景呢?
其实,这种种假设,便是历史的偶然性。历史偶然往往通过某些代言人予以体现,这些代言人便是人类的强者,历史的弄潮儿——伟人、英雄与豪杰。
透过纷繁驳杂的偶然表面,在历史的内里,又分明贯穿着一条清晰可现的脉络,一种颇富意味的规律——这便是历史的必然!
偶然与必然相互结合,历史才显出它的汪洋恣肆与斑斓多彩。
基于以上认识,我开始了《历史的刀锋》一书的构思与创作。
对卷帙浩繁的中国古代史经过一番爬梳剔抉,我从“改变历史”这一角度,选取了十一位对中国哲学、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等方面产生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巨大影响的典型人物:周文王、吕不韦、秦始皇、刘邦、董仲舒、曹操、拓跋宏、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吴三桂。在我眼里,他们都是一些被“上帝”选中的“代言人”,那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的上帝正是通过他们拨动了历史的转盘,不仅决定了民族的命运,改变着历史的昨天与今天,还将继续影响中国的前途与未来。
我将选取的十一位历史人物还原于当时复杂纷纭的历史舞台,置放在整个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与广阔的历史空间,以当代全新意识,对他们的时代背景、生长环境、独特经历、复杂心态、人格力量、智慧经验、功过是非、历史影响等进行观照比较、透视研究。
这是一件看似简单实则相当艰巨的工作,不仅需要翻阅、研读、掌握大量的历史资料,还得拥有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法律等多学科多领域的丰富知识才行;除了纵向描述外,还得进行横向的中西比较;而最关键的是,这些代言人大多都是中国历史上如雷贯耳的顶尖级人物,他们的行止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好些都能耳熟其详,我非但不能重复前人的话语,更得有超越他人的独特描述与深刻感悟才是。
我选取十一位古代历史人物,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叙述这些显赫的历史个体,而是以他们为载体,对中国历史进行方方面面的描写与反思。
我以周文王及其推演的《周易》为本,探讨中国文化之源,正是一册薄薄的《周易》,改变了古代文化发展轨迹,影响了我们今天的文化基质;以秦始皇为线索,侧重于他对中国封建专制政体的奠定与作用;以刘邦的胜利说开,状写其流氓行径及怀柔政策上升为民族的主流话语后对国民性的改造;从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入手,论述文化专制如何与政治专制合谋,对民族激情、活力、智慧、创造的残酷扼杀;以孝文帝拓跋宏的主动接受中原先进文化为契机,论述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及中华民族那令人肃然生畏的内在同化力与凝聚力,即使世界上最富特色、最难同化的吉普赛人与犹太人,也能使他们如落入沙漠的雨滴般与汉族农耕文化融为一体;通过唐太宗“贞观之治”这一封建人治盛世之巅的描述,探讨中国的土壤能否自发诞生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外来的法治之苗能否移植成活长成参天大树;从宋太祖赵匡胤由黄袍加身登上皇位的不胜重负展开笔触,追寻北宋军事何以一误再误,并导致中原从此积贫积弱,成为少数民族逐鹿的广阔战场;以农民皇帝朱元璋的狭隘变态为由,写他如何用管理农业的方法治理国家,遏制商品经济之苗,将整个中国农业化,使得古代社会更加凝固不变、停滞不前,与同时期的西方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