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国皇帝全传_第六十二卷 明 第三百四十章 仁宗朱高炽

李雪慧
中国历史
总共365章(已完结

中国皇帝全传 精彩片段:

第六十二卷 明

第三百四十章 仁宗朱高炽

一、太子之位几遭濒危

阅读明史,常有“仁宣之治”之说。“仁”就是指仁宗朱高炽。这位曾被后人比作周之成康,汉之文景的皇帝,虽然在位只有10个月,却以为人仁厚,爱护臣下,体恤百姓,善于治国而赢得了自己在历史上的地位。

朱高炽是成祖朱棣的长子。洪武二十八年被朱元璋封为世子,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被朱棣立为太子,永乐二十二年登基。从当太子到做皇帝的20年间,朱高炽屡濒危境,太子地位几遭废黜。

“靖难”之初,朱棣率兵北征。身为长子的朱高炽奉命留守北平。他出色地指挥将士奋勇抗击,顶住了李景隆50万大军的围攻,不仅为燕王保存住了根据地,更为诱敌深入并收编永宁精兵创造了条件。

朱高炽虽然在保卫北平的战役中立了功,但他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身肥体硕,不能骑射,并有足疾,行动时需要宦官扶持,即使这样还常常失足。因而在以后的战役中很少战功,而朱高炽的胞弟高煦、高燧跟随朱棣南征北战,战功显赫。特别是高煦勇武强悍,能征贯战,深得朱棣宠爱。

随着战局的发展,朱棣逐渐逼近皇帝宝座。朱高煦自恃功高,开始觊觎世子的位置。高煦的这种愿望传到了惠帝谋臣方孝孺那里,他当即向惠帝献计,请惠帝亲自写信给朱高炽,让其归依朝廷,并封他为燕王,由此引起燕军内讧。惠帝依计而行,派遣锦衣卫千户张安前往北平送信。朱高炽接到信心里一惊,他并没有马上拆封,他深知自己的处境,也猜得出惠帝致书的目的。他当机立断,立即派人将没有启封的信连同张安一道星夜送往正在前线作战的朱棣处。

然而,朱高炽没有料到,宦官黄俨的动作更快。黄俨是高煦的心腹,素常媚谄于高煦。他得知惠帝送信的事后,先于高炽派人驰报朱棣,声称世子与朝廷私通要谋反。朱棣听到报告后将信将疑,便问高煦。高煦乘机进谗,说高炽早就想篡位当燕王。朱棣勃然大怒,决定下令抓捕高炽。正在这时,朱高炽派的人匆匆赶到了。朱棣看了书信心中释然,庆幸刚才的命令没有发出,否则就要错杀了自己的儿子。

一场杀身之祸总算躲过了,然而风波并未静止。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朱棣终于将惠帝赶下了台,自己登上了皇帝宝座。按常规,在稳固了政权后,应尽快确立太子。但朱棣却犹豫再三,一拖再拖,久未决断。按封建礼法有嫡立嫡,众嫡立长,高炽既嫡且长,为太子名正言顺,但高煦在“靖难”中冲锋陷阵,英勇善战,多次在乱军下救朱棣于危难之中,加之他的长相特别像朱棣,这使得朱棣不由得不对他有所偏爱。而且在战难时,朱棣对高煦就曾有过“世子多病,你多努力”的暗示。欲舍高炽不忍,欲立高煦又恐违背祖制,臣民难服。朱棣陷入了左右两难的境地,大臣们几次建议立储,他均未置可否。

大臣之中也是完全对立的两种意见,淇国公邱福、驸马都尉王宁等武将,都主张高煦功高,应当立为太子。惟独兵部尚书金忠认为这样做不妥。他向朱棣历数古代帝王易长另立而引出的祸乱,以图说服朱棣。见效果不大,他又将自己的意见秘密告诉了支持立高炽的翰林学士解缙、黄淮、尹昌隆等。

一天,朱棣就立太子的事征询解缙的意见,解缙讲了一通“世子仁孝,天下归心”,朱棣没有应声。解缙见状,撇开高炽不说,夸赞起了高炽的儿子。原来,高炽的长子朱瞻基长得十分英俊,聪明过人,深得朱棣钟爱,从小就让他跟在自己身边,并经常称赞他将来一定是个盛世天子。果然解缙一提到他的“好圣孙”,便打动了他,不由默默地点了点头。接着,他又分别寻问了黄淮、尹昌隆等,他们的意见与解缙完全一致。他的心便逐渐倾向于世子高炽。

又过了些日子,朱棣命众臣题《虎彪图》。画中有一虎领众彪呈父子相亲的样子。解缙借题写了四言绝句一首:“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读完诗句,朱棣深为所动,终于做出抉择,立即宣布立朱高炽为太子。同时封高煦为汉王,封国云南。封高燧为赵王,封国彰德。

朱高炽被立为太子,表面看来似乎确立了地位,但更大的风浪也随之而来。

高煦当太子的梦被打破了,心中十分愤然,又被封到云南,更为不满,他一方面迫害拥戴太子的大臣,不久即将解缙迫害致死;一方面千方百计寻找机会陷害朱高炽。

作品简介:

《中国皇帝全传》讲述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曾经煊赫2000余年。他们之中,有的是这条河中的顺风船,有的是中流石,有的似春汛,有的如冬凌,有的是与水俱下的泥沙,有的是顺流而漂的朽木……钩沉他们的史迹,传述他们的轶闻,于今之借鉴、增知、休闲,不无裨益。《中国皇帝全传》汇集历代约400余位皇帝的小传,上起始创“皇帝”名号的秦始皇,下迄末代皇帝溥仪且后附历代皇帝一览表。如此,则大体反映了历代帝王的全貌。

作者:李雪慧

标签:李雪慧中国皇帝全传历史

中国皇帝全传》最热门章节:
1第六十一卷 元 第三百三十四章 明宗孛儿只斤和世王束2第六十一卷 元 第三百三十三章 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3第六十一卷 元 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4第六十一卷 元 第三百三十一章 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5第六十一卷 元 第三百三十章 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6第六十一卷 元 第三百二十九章 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7第六十一卷 元 第三百二十八章 武宗孛儿只斤海山8第六十一卷 元 第三百二十七章 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9第六十一卷 元 第三百二十六章 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10第六十一卷 元 第三百二十五章 宪宗孛儿只斤蒙哥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