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七剑十三侠_第一百零二回 徐鸣皋奉令助三军 池大鬓枵腹敌二将

唐芸洲
古典文学
总共181章(已完结

七剑十三侠 精彩片段:

第一百零二回 徐鸣皋奉令助三军 池大鬓枵腹敌二将

话说王守仁见报徐鸣皋已由浰头寨得胜而回,心中大喜,即令原探持了大令,飞马调取徐鸣皋,限今夜五更,率同所部驰抵大寨。探子持令而去。

不到二鼓,徐鸣皋、杨小舫已到,当即安营已毕,进帐见元帅缴令。王守仁先慰劳了一回,复又问了前情,徐鸣皋也细细说了一遍。王守仁大喜,复奖励道:“非将军神勇,不能如此神速,真乃国家之福也。”徐鸣皋又谦逊道:“承元帅栽培,末将何劳足录。”因问道:“此间胜负如何,池大鬓想已就擒否?”王守仁便将以上各节又告诉了一番,因道:“本帅刻已分别派令各位将军,于今夜五鼓进攻,惟虑尚少一枝兵往来接应。正虑无人可使,却好将军驰回,再没有如此巧法。今夜便烦将军与杨将军二位,仍率所部各兵,亦于五更拔队,天明驰抵大庚山。杨将军可分兵一半,抄出大庚山后,在羊肠谷一带往来接应狄洪道。但看山内火起,便催兵入谷,与狄洪道合兵一处,杀出前山。徐将军却于前山及东、西两山盘谷、夹谷往来接应,但看山内火起,及东、西谷火势大炽,便令各兵呐喊助威,遥为声应,使贼众惊疑不定。却再与周湘帆、罗季芳、徐庆、李武合兵一处,并力夹击。贼众见各处火起,必然惊惶,将军等可乘其乱而击之,则贼众不难立杀矣。本帅静候捷报。如首先杀贼,驰报进营者,便为头功。务各奋勇争先,本帅是所厚望。”徐鸣皋、杨小舫一声得令道:“元帅放心,末将等当效死力。”当下退出大帐。

此时已将三鼓,不及与狄洪道等人叙别,只往各处略一看视,随归本营。传令各兵:四更造饭,五更拔队,天明驰抵大庚山剿贼。又与各兵激励一番,令其不可退缩,总要奋勇争先,灭贼之后,自然论功升赏。各兵也欢声雷动,个个愿效死力。本来徐鸣皋与杨小舫所带部下,深得兵心,故此所部亦愿同甘苦,毫无退缩之意。

闲话休表。且说狄洪道带领精锐三千,各藏火种,先自进发,个个街枚疾走,直望羊肠谷而去。接着,杨小舫亦率领所部一千五百兵作为后队,也是衔枚疾走,望羊肠谷而来,暂且按下。

再说周湘帆等人各率所部前往大庚山及东、西两谷前进,却好天明均已驰抵,便将所部摆成阵势,向山上挑战。当有守山喽兵飞报大寨。池大鬓等五个贼目方才起身,一闻飞报进来,连饮食都来不及吃,池大鬓便往前山迎敌,胡大渊、任大海前往东山盘谷,郝大江、卜大武往西山夹谷,各自分头率领喽兵,一齐冲下山去。

池大鬓到了山下,一见罗季芳,哈哈大笑道:“你等这一起杂种,不必说一日换一个,就便都来与爷爷厮杀,又何足惧哉!”罗季芳听罢大怒,也不打话,立刻举枪就刺,池大鬓赶着用点钢叉去迎。这番来战,却不比前三日那种情形。在官兵,务出死力,总要今日破山;在贼众,也想今日将官兵杀个尽绝,免得日日讨厌。因此,罗季芳便用尽平生之力,一枪刺去,恨不能就将池大鬓挑下战马来。无如池大鬓猛勇过人,罗季芳不易为力。池大鬓见一枪刺进,赶着用手中叉向上一磕,也是用尽平生之力,恨不能将罗季芳的枪就这一叉磕下,折为两段,然后复一叉结果了性命。无如罗季芳的本领虽然不能如徐鸣皋等人,也还可以战十数个回合,所以池大鬓也不能易于为力。两个人交上手,叉来枪往,各尽平生之力,死斗了有十二三合,罗季芳渐渐抵敌不住。

李武在旁看得清楚,一声大喝道:“罗师伯,你老可退下,待咱来取这狗贼的性命!”说着催开坐马,摇动大刀,直杀过来。罗季芳见李武前来助战,他便虚刺一枪,拨马退下。李武即赶上前去,抡开大刀,望池大鬓砍来。池大鬓正欲追赶罗季芳,见李武杀上,也就撇了罗季芳,来迎李武。彼此交上手,你一刀,我一叉,只杀得喊声大振,尘土冲天。两个人又战了十数合,李武仍不是池大鬓的对手。罗季芳在旁,见李武有些支持不住,也就摇动长枪,复杀上来。李武又虚砍一刀,拨马退下。由此轮流接战,池大鬓却毫无惧怯之意。

却好徐鸣皋接应的兵已到,一见罗季芳与池大鬓对敌,深恐罗季芳非敌人对手,便大喝一声道:“罗大哥,你且暂歇,待徐鸣皋取这道贼的首级!”话犹未完,马已到了阵上来,即从刺斜里手起一枪,向池大鬓刺来。池大鬓见来势甚为利害,赶着撇了罗季芳,来接徐鸣皋。两人接上手,这才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材,却好杀个对敌。若论池大鬓的勇力,却比徐鸣皋似乎高一着,因他因是枵腹,又兼与罗季芳、李武战了好一会,究竟有些力乏。徐鸣皋却是才到,又是饱餐而来,所以比池大鬓占了二分便宜。彼此杀了有二三十合,罗季芳、李武不肯使徐鸣皋一人用力,恐怕力败不能取胜,因又各舞兵器,齐杀过来,将徐鸣皋换下,使徐鸣皋退在一旁,暂且歇息。

池大鬓见罗季芳、李武二人复又上来换战,当下怒道:“尔等这一起无名小卒,不必说是轮流接战,就便一起围拥上来,咱爷爷若有半点惧意,也不算是池大鬓的本领胆略。好小子,看爷爷的家伙!”说着用了十二分力,飞起一叉,直向罗季芳刺来。罗季芳见这一叉来得凶猛,如泰山压顶磕了下来,知道自己的力量断难迎敌,说时迟,那时快,赶着将坐下马紧紧一拍,向刺斜里跑出圈外。池大鬓这一叉刺来,实指望将罗季芳刺于马下,不料不曾刺中,反因用力太猛,在马上连摇了两摇,险些儿倾跌下来。李武看得清楚,就趁池大鬓凑手不及,复进一刀,当顶砍到。池大鬓说声“不好”,赶忙将叉望上一架,也就趁手掀在一旁。

池大鬓正欲还刀,只见一骑马如旋风般从山上飞到,高声喝道:“请大王速速回山,现在山内各处火起,不知有多少兵马从羊肠谷杀进来了。”池大鬓闻报,这一吓非同小可,几乎在马上跌落尘埃。正要回山,接连的几报:东山盘谷火起,西山夹谷火起,请令定夺。池大鬓接连闻报,格外惊慌,到了此时,也就无心恋战。知道山寨已毁,无路可归,便思逃走。争奈李武、罗季芳二人闻说山中火起,心中大喜,一声呼喝,即令所部各兵围拥上来,将池大鬓困在当中,任他左冲右突,冲不出去。更兼罗季芳、李武两人抖擞精神,并力死战,池大鬓已是强管之末,渐渐的就有些支持不住。

正在危急,忽见胡大洲冲入重围,手执两柄六角铜锤,逢人便击,意欲将池大鬓救出。争东罗季芳、李武二人虽然力不能敌,却拚命死战,那里肯将池大鬓放走。又兼各兵卒个个争先,无一人退后,虽然胡大渊出其不意杀进重围,所部各兵却不肯因此稍退。正在喊杀连天之际,池大鬓手起一叉,击中罗季芳马腹,那马负痛,当即狂奔冲出重围。李武又被胡大渊的铜锤,打伤右臂,也就败逃出来。池大鬓、胡大渊见罗季芳、李武二人受伤败下,此时那敢怠慢,也就跟着冲出,并非有心追赶罗季芳、李武二人,却是要赶紧逃命。徐鸣皋在旁看得清楚,说道;“若于此时再将这两个恶贼逃走,见了元帅,何以缴令?”因即将马一催,杀入阵来。迎面见着罗季芳、李武带伤败出,当下也来不及问话,放过二人,急急迎了上去。正遇池大鬓、胡大渊二人欲杀出来,徐鸣皋大喝一声:“逆贼望那里走!”手起一枪,直刺过去。毕竟池大鬓、胡大渊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作品简介:

《七剑十三侠》一名《七子十三生》,是晚清侠义小说的代表性作品,在当时即被誉为“诚集历来剑侠之大观,稗官之翘楚”(江文蒲“初集”序)。作者唐芸洲,号桃花馆主,姑苏人,生平不详。此书分三集陆续刊行,各六十回,共一百八十回。初集六十回刊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江文蒲在为初集作的序言中说:“吾知是书一出,其不胫而走也必矣。”诚如斯言,书刊行后“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月湖渔隐“二集”序)。光绪辛丑(1901)正月,二集六十四刊行,与初集一样,其“脍炙人口,甚至有手不释卷者”(月湖渔隐“三集”序)。同年六月,三集六十回问世,读者得见金豹,月湖渔隐赞其“笔墨之奇妙,惊人之怪事,尤较之初、续两集有过之无不及也”(月湖渔隐“三集”序)。[1]

《七剑十三侠》写明武宗正德(1506-1521)年间,赛孟尝徐鹤(字鸣皋)等十二英雄(徐庆、罗季芳、一枝梅、狄洪道、王能、李武、杨小舫、包行恭、周湘帆、徐寿、伍天熊)聚义,各仗侠肝义胆、超群武艺,劫富济贫,除暴安良,后在七子(七位以“子”命名的剑仙,即玄贞子、一尘子、飞云子、霓裳子、默存子、山中子、海鸥子)及十三生(十三位以“生”命名的剑仙,即凌云生、御风生、云阳生、傀儡生、独孤生、卧云生、罗浮生、一瓢生、梦觉生、漱石生、鹪寄生、河海生、自全生)的帮助下,随右都御史杨一清平定甘肃安化王朱寘鐇叛乱、随佥都御史王守仁平定江西宁王朱宸濠叛乱,结果七子十三生与十二英雄各受封赏。书中所述安化王朱寘鐇及宁王朱宸壕作乱始末,系“据原史而增撰之”(月湖渔隐“三集”序),与史实大致相符。

《七剑十三侠》问世后,续作与仿作纷出,以至于在清末民初形成了一个武侠小说的新流派。这种既贯穿惩恶扬善的传统侠义精神,又闪烁着剑光侠影、亦真亦幻的剑侠小说,不但以其“令人色舞眉飞、拍案叫绝”(江文蒲“初集”序)的奇妙笔墨影响了同代人的创作,而且对于五十年代兴起的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所谓“新武侠小说”的创作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作者:唐芸洲

标签:唐芸洲七剑十三侠武侠明清小说章回小说

七剑十三侠》最热门章节:
1第一百一十回 奔邪归正独力锄强 阳助阴违双刀杀贼2第一百零九回 一枝梅再盗弩箭 卜大武初下说词3第一百零八回 一枝梅得箭还箭 玄贞子知灾救灾4第一百零七回 一枝梅盗箭斩冯云 赛花荣暗器伤徐寿5第一百零六回 献妙计卜大武陈词 去诈降谢志山受骗6第一百零五回 卜大武矢志投诚 王远谋现身说法7第一百零四回 徐将军义勇兼施 王元帅恩威并用8第一百零三回 徐鸣皋力新二寇 任大海独战三人9第一百零二回 徐鸣皋奉令助三军 池大鬓枵腹敌二将10第一百零一回 运筹帷幄三次骄兵 决胜疆场一番出令
更多『古典文学』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