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七剑十三侠_第九十二回 杨丞相上表乞休 王御史奉旨招讨

唐芸洲
古典文学
总共181章(已完结

七剑十三侠 精彩片段:

第九十二回 杨丞相上表乞休 王御史奉旨招讨

话说杨丞相将乞休的话告诉了徐鸣皋等十位英雄,又勉励了他们一番,当下徐鸣皋等齐声说道:“以丞相威望素着,圣上又宠眷极隆,朝廷正赖丞相匡扶,与同休戚。一旦归田解组,在丞相固计之得,独不念朝廷辅佐无人么?尚望丞相收回成命,上为朝廷出治,下悯赤子苍生,非特国家之幸,亦天下人民之幸。至于末将等荷承垂示,敢不竭忠报国,以副丞相提拔之思。宸濠叛逆虽未大彰,数年内必有举动。那时末将自遵守丞相训言,竭力诛讨,总期上不负国,下不忘本便了。”

杨丞相听罢大喜道:“难得将军等忠义为怀,将来必为一代功臣,此亦老夫拭目而俟。至老夫归田之意,虽承将军等如此劝勉,其如老夫无心爵禄,不敢立朝,做一个闲散村夫,于心尚觉稍适。朝廷政事,老夫虽去,接踵者不乏其人,自能匡辅有功,勤劳王室。即使老夫心存恋栈,亦不过为朝廷上一具臣而已,得失何关焉。其志已坚,牢不可破、明日当即上本乞休了。”徐鸣皋道:“丞相其志虽坚,特恐圣上不准,丞相亦不能过拂圣意。”杨丞相道:“近幸专权,如老夫刚直不阿,圣上虽明,究不免为若辈所惑。而且若辈望老夫归去久矣,老夫不上本仁体则已,既有此举,断断乎无挽留之意也。”徐鸣皋等不便再言,只得告退而去。

杨一清到了晚间,便就灯下缮成表章,自己反覆看了一遍,觉得颇为委婉动听,因自道:“此本一上,不患不准我乞休,从此可以世外优游,不入软红尘土了。”当下又与夫人略谈了一会,然后安寝。

到了次日上朝,文武百官朝参已毕,杨丞相便出班俯伏阶上,将乞休的表章呈递上去。当有近待接过来,呈上御案,巷里御览。武宗将表间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臣杨一清跪奏:为微臣老迈,昏聩糊涂,吁恳天恩俯准休退,恭折仰祈圣鉴事。窃臣以樗栎之才,荷蒙先帝知遇之恩,授臣总制三边都御史之职,叠蒙宠眷,逐次升迁,迨我皇上御极以来,又复优加无已。涓埃未报,敢惜微躯?伏念相臣有燮理之权,吏部有察吏之责,非精明强干之才,不足胜比重任。臣生质素弱,加以愚昧,已自兢惕时虞,近复老边日增,身多疚疾,凡遇应办之事,辄多昏聩糊涂,倘有恋栈之心,必致忧深丛胜,败坏朝政,贻误机宜,负国辜恩,莫此为甚。为此沥陈下情,仰求我皇上俯念微臣老还,难膺重任,准予告退,则国事幸甚,微臣幸甚,臣不胜感激悚惶之至。所有微臣老迈吁恳告休下情,理合恭折具陈,伏乞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武宗览表已毕,便提朱笔批道:“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杨一清,现虽年过花甲,举动尚见精强,何以无志功名,遽思引退?既据陈请各节,姑念两朝元老,不忍强留,着加思准予乞休,并着户部拨给养赡田百亩,以供晚年,用笃朝廷轸念老臣之至意。钦此。”朱批一下,杨一清敬谨捧读了一遍,复又叩头谢恩。武宗又慰劳了几句,然后退朝。

在朝诸臣,知武宗准了杨一清告退的本章,并赐赡四百亩,无不互相议论。有羡慕他急流勇退,有说圣上待他恩宽的;更有那平时畏惧他,见他告退,便喜欢无限的。为最是钱宁、江彬等人,心中极为畅快,暗道:“这老匹夫到也知机,知道我们将来定不饶他,便来告退,只是太便宜他了。”闲话休表。

且说杨丞相回归私第,早有夫人、公子接着,跟进书房。杨丞相便换便服。用过早点,夫人便问道:“今日面奏乞休,圣上如何降谕?”杨丞相便将奉旨允准并赐赡田各节说了一遍,夫人、公子大喜。此时徐鸣皋等早已知道,便来道喜。接着各家公侯、六部九卿、朝詹科道、将军提督、亲戚门生之类,均来道贺。张永也前来贺喜。杨丞相俱各款待,曲尽殷勤。

到了次日,即将承办的公文案卷,悉心检点,交卸下任。又往各处拜了一会,即率同夫人并家丁仆妇人等,收拾行装。约有半月光景,便雇了二三十辆大车,将所有动用物件以及行囊细软,俱于先一日装上大车,由家丁押解前往。次日仍上朝陛辞,武宗又安慰了几句,这才出朝。早有在朝文武诸臣前来送别,杨丞相又再三致谢,然后率领妻子出京,到北通州雇换民船。沿途水陆并进,直望镇江原籍而去。

不一日到了镇江,自有许多亲戚故旧前来迎接。杨丞相进了府第,布置了好两日,又至各处拜候了一回,然后与夫人、公子安居乐业,在镇江府第安享清福,终日咏诗饮酒,种竹栽花。或遇美景良辰,便邀约几个至好朋友,饱览金、焦山色,及时行乐,好不逍遥。朝廷虽有天大的事件,他也毫不顾问,真个是林泉养志,富贵神仙。直至宸濠举兵谋叛,武宗御驾亲征之后,正德十五年间八月武宗巡幸南京,避雨瓜洲,顺道镇江,幸杨一清私第,那时杨丞相尚精神矍铄。此是后话。

王守仁在朝,不必细说。且说朝廷自杨丞相罢休之后,钱宁等就毫无忌惮,却还有一个究竟有些不便,却又怂恿武宗,将王守仁设法去放外任。却好南安、横水、桶冈诸寨贼首谢志山等,漳州、浰头诸寨贼首池大鬓等,接连江西、福建、广西、湖广之交,方千余里皆乱。兵部尚书王琼特上荐书,保奏王守仁。武宗便命王守仁为金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兼总督兵马招讨诸贼事宜,由是钱宁、江彬等大快。

王守仁既奉旨巡抚招讨江西各贼事务,便奏调徐鸣皋等十位英雄随征,并请将杨一清所部之兵拨归统带。武宗准奏,即除旨徐鸣皋等,均着派往王守仁大营效力,俟讨贼有功,再行升赏。王守仁当即谢恩出朝,便将杨一清所部带在江西讨贼。毕竟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作品简介:

《七剑十三侠》一名《七子十三生》,是晚清侠义小说的代表性作品,在当时即被誉为“诚集历来剑侠之大观,稗官之翘楚”(江文蒲“初集”序)。作者唐芸洲,号桃花馆主,姑苏人,生平不详。此书分三集陆续刊行,各六十回,共一百八十回。初集六十回刊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江文蒲在为初集作的序言中说:“吾知是书一出,其不胫而走也必矣。”诚如斯言,书刊行后“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月湖渔隐“二集”序)。光绪辛丑(1901)正月,二集六十四刊行,与初集一样,其“脍炙人口,甚至有手不释卷者”(月湖渔隐“三集”序)。同年六月,三集六十回问世,读者得见金豹,月湖渔隐赞其“笔墨之奇妙,惊人之怪事,尤较之初、续两集有过之无不及也”(月湖渔隐“三集”序)。[1]

《七剑十三侠》写明武宗正德(1506-1521)年间,赛孟尝徐鹤(字鸣皋)等十二英雄(徐庆、罗季芳、一枝梅、狄洪道、王能、李武、杨小舫、包行恭、周湘帆、徐寿、伍天熊)聚义,各仗侠肝义胆、超群武艺,劫富济贫,除暴安良,后在七子(七位以“子”命名的剑仙,即玄贞子、一尘子、飞云子、霓裳子、默存子、山中子、海鸥子)及十三生(十三位以“生”命名的剑仙,即凌云生、御风生、云阳生、傀儡生、独孤生、卧云生、罗浮生、一瓢生、梦觉生、漱石生、鹪寄生、河海生、自全生)的帮助下,随右都御史杨一清平定甘肃安化王朱寘鐇叛乱、随佥都御史王守仁平定江西宁王朱宸濠叛乱,结果七子十三生与十二英雄各受封赏。书中所述安化王朱寘鐇及宁王朱宸壕作乱始末,系“据原史而增撰之”(月湖渔隐“三集”序),与史实大致相符。

《七剑十三侠》问世后,续作与仿作纷出,以至于在清末民初形成了一个武侠小说的新流派。这种既贯穿惩恶扬善的传统侠义精神,又闪烁着剑光侠影、亦真亦幻的剑侠小说,不但以其“令人色舞眉飞、拍案叫绝”(江文蒲“初集”序)的奇妙笔墨影响了同代人的创作,而且对于五十年代兴起的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所谓“新武侠小说”的创作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作者:唐芸洲

标签:唐芸洲七剑十三侠武侠明清小说章回小说

七剑十三侠》最热门章节:
1第一百七十回 鄱阳湖轻舟试练 潜谷口黑夜烧粮2第一百六十九回 伍定谋遗书约战 一枝梅奉调进兵3第一百六十八回 用骗供刺客承招 上表章知府覆命4第一百六十七回 明式宗移跸驻荆州 孙知府奉命审刺客5第一百六十六回 焦大鹏行宫救圣驾 明武宗便殿审强徒6第一百六十五回 师成然罴大队南征 性本豺狼中宵行刺7第一百六十四回 巧立水军联舟作阵 议破战舰用火为工8第一百六十三回 明武宗御驾亲征 朱宸濠暗遣刺客9第一百六十二回 朱宸濠退保樵舍 雷大春进攻九江10第一百六十一回 徐鸣皋抄检宁王宫 朱宸濠逼走盘螺谷
更多『古典文学』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