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戏谑:汤姆·斯托帕戏剧选_奇怪的科学现象作者的话

汤姆·斯托帕
诗歌戏曲
总共16章(已完结

戏谑:汤姆·斯托帕戏剧选 精彩片段:

奇怪的科学现象作者的话

汤姆·斯托帕

此剧文本可能有点特别,因为其中很多对话和段落用方括号括起,经过这样处理的部分可根据选择进行删减。《罗森克兰茨和吉尔德斯特恩已死》没有确定的剧本:纽约的版本在很多文本细节上与伦敦的版本不同,而用于美国巡演的剧本又与前两种都不一样。我甚至怀疑在世界上任意两个地方的演出脚本都不会相同。这对我来说却合乎情理。在伦敦的一个很好笑的笑话,在米兰(或新奥尔良)却可能是毫无笑料可言,如果就因为它本来出现在原始剧本中而保留它,这样做没有什么价值。同样,耗资巨大、起用三十六个演员、视觉效果很出彩的演出可能需要三个多小时,而一个十分简单、规模很小的演出则很可能在两个小时的版本里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所以,一方面,我希望每一个导演都能控制好每场演出的时间长度和简繁程度(通常如此),另一方面,我也想标志一下剧中导演可以自由处理剧本的部分。

当然,如果有导演觉得剧本中每个字他都需要,虽然他只用十来个穿便装的演员,不要布景,我也会完全支持。导演也可以随意使用剧本中某些或全部可删减部分。

这些删减部分中有一处需要解释一下。剧本中有一个场景是用双重方括号括起来的。本剧在爱丁堡节上首演时没有这部分。它是为了伦敦首演而写的。此后的演出中至少有一次是没有这部分的,其它的演出则将这一场景简化处理,即此场景中用单括号括起来的部分。

这个"新"场景加入到剧本中,赞同的言论有之,反对的言论亦有之,但这些争论当然主要取决于具体的某一次演出,因此就这个大的决定而言(小的决定亦然),我觉得还是由导演自己取舍比较好。但我要说明的是,这个场景出现在一个紧要关头--紧跟着第二幕的"假结尾",我曾在一两次演出中看到对这一幕的节奏把握得不是很准确,观众有点糊里糊涂,直到真正的结尾才分得清楚所以然。

最后,我想让自己作一个总的评论。《罗森克兰茨和吉尔德斯特恩已死》是个喜剧,不管它还是别的什么东西。我的本意是要它好笑的。如果这部戏剧不能让人开怀,我会觉得我失败了。关于这部戏剧有人写了很多严肃的学术性的文字,这非常好,我觉得非常荣幸,但有一点值得牢记,在全世界上演的所有演出中,有两次是比较失败的,而这两次演出都失之于过于严肃地对待了剧本。

作品简介:

《罗森克兰茨与吉尔德斯特恩已死》斯托帕版的《等待戈多》。

罗森克兰茨与吉尔德斯特恩已死是《哈姆雷特》剧终前的一句台词。在《哈》剧中,罗、吉二人是边缘人物,斯托帕却让他们走到了舞台中央,成了新剧的主角,但他们的命运却早已在《哈》剧中决定。他们是注定要死的人,或者说他们是已死的人,在另一个世界里追溯他们的死因。

《戏谑》本书是斯托帕本人最满意的作品,也许是因为它最充分最全面地体现了斯托帕的才华和兴趣吧。该剧1974年首演。我们在此依据的是1993年经斯托帕修改后重演的本子;这一版弱化了原来的政治色彩,主要是有关列宁的那些部分。苏联解体后,斯托帕为之忧心忡忡的问题不再那么具有威胁。不过修改后的版本依然不损原来的核心主题,即探讨艺术的本质、艺术家的职责以及艺术和政治的关系。

《阿卡狄亚》一部关于寻求的戏剧:对知识的寻求,对性爱的寻求。

本书给人非常美妙的享受,像一件精美的瓷器,令人爱不释手;你可以只看它表面的光泽色彩和图纹形状,也可以去考究釉彩下更深层次的东西。

这部戏色彩明快,味道清雅,完全是现实主义的,人物生动丰满,情节复杂巧妙,像一部拜厄特的小说。然而不仅仅是这些,在波光潋滟的表面下是深邃沁凉的内涵。斯托帕绝不是个徒有其表的人。

作者:汤姆·斯托帕

翻译:杨晋

标签:戏谑:汤姆·斯托帕戏剧选汤姆·斯托帕

戏谑:汤姆·斯托帕戏剧选》最热门章节:
1从德国开始轰动性文学2从德国开始完美代表3从德国开始同步主义诗歌4从德国开始西德利庄园5一切皆偶然雄心和成就6一切皆偶然阿卡狄亚7一切皆偶然卡尔社会革命8一切皆偶然乳白色饰纽9生活的沉浮黑暗过早降临10生活的沉浮用逻辑思考
更多『诗歌戏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