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访十年·第二季 精彩片段:
引子 三十岁的报童
八年前的那个冬天,我来到了这座沿海城市,来到了这家有名的报业集团。
我不是记者,是一名发行员。这个报业集团招聘记者的门槛非常高。首先要毕业于全国知名大学,后来,我才发现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在这里都算低等文凭,海外归来的硕士博士一抓一大把,而我却毕业于一所三流大学;其次,要有全国知名媒体的从业经验,而我从业经历坎坷,既在倒闭了的报社工作过,也在县级报社“滥竽充数”过,这些,无疑都是我履历中的“污点”;再次,要拥有在全国范围内影响深远的稿件,而我因为最近一年就业的报社都是三流四流的报社,稿件再好,也没有丝毫影响力。
然而,只要能进这家全国知名的报业集团,发行员我也干。
这家报业集团下面有将近十家日报、周报、周刊、杂志。而我是集团下面一家刚刚创刊的周报的发行员。
每天早晨,我从发行站领到一百份报纸,然后站在商场、车站、城中村的村口,扯着嗓子叫喊着:“卖报纸啊,最新的报纸。”其实,报纸一周出一期,一周只有一天是最新的,其余的都是旧的。
记忆中,那年的冬天异常寒冷,冷风刺骨,我站一会儿,就会浑身打哆嗦。为了驱除寒冷,我不得不停地走动着,跺着脚,摇晃着双腿,像一个上紧了发条的变形金刚。经常地,一个早晨也卖不出十份,而卖十份赚到的钱,还不够我吃一碗馄饨。
为了多卖报纸,我不惜出卖“色相”,见到有单身女孩走过来,就拦住说:“小妹,买份报纸吧。”女孩子看到我黧黑的面容和寒酸的衣着,急急忙忙地绕道走过。女孩子不愿意买,我便改变策略,专门找那些带着女孩子的男子,在他们呢喃私语的时候,在他们在我的视线里出现的时候,我就突然跑过去,说:“大哥,一元钱,买份吧。”这一招果然见效,很多男子都愿意在女孩子面前扮大方。这样,我一天也可以卖到一百份报纸了。每份报纸的提成是一毛五,我每天可以收入十五元。
很早的时候,看到那些黑白经典影片中,腋下夹着一叠报纸,边跑过黄包车,边大声叫喊着“号外,号外”的报童,我心中就会泛起一阵酸楚;而现在我也在卖报纸,不同的是,我不是报童,我已经快要三十岁了,古人所说的而立之年,我还没有立起来,还趴在泥泞中。但是,我从来没有气馁过,我是抱着一线希望来到了这个全国知名的报业集团,我幻想着有一天也能在那幢像心中圣殿一样的大楼里上班。
那一年的冬天,我常常会来到那幢大楼前,隔着一条马路,望着它。那些从那幢大楼出出进进的编辑记者们,没有人会想到,此刻就有一个人站立在他们对面,眼中闪现着猎豹一样的渴望,心中卷起万丈狂澜。他相信自己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那幢大楼里的记者,而且一定会成为这幢大楼里最出色的记者。他有了奋斗目标,像饿极了的雄狮,太需要在草原上纵情驰骋,然后将猎物按在爪下,撕成碎片。
生活中只有一条死路,其余的都是活路。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走进那幢大楼里。
做发行员的日子很辛苦。有一天,发行站开会,站长说,报社发行部规定,每人在这个冬天要完成二百份的征订任务。
我们这个发行站只有二十几个人,很多人都是本地人,还有些人在兼职。站长是一名退伍军人,留着光头,身材魁梧,看起来面目狰狞。听说他以前在部队是连长,所以,他把我们都当成了新兵,动不动就破口大骂,谁要敢反抗,他还会拳脚相加。
别的发行员都有自己的路子。有人的亲戚当领导,一个电话打过去,下级部门就将二百份报纸的征订款送过来了;有人的亲戚干税收,菜市场的每个摊位一人一份报纸……我是外地人,刚刚来到这个城市,举目无亲,形单影只,我只能依靠自己。
第二天,我搬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摆放在一家商场的门口,我还写了一张征订广告摆放在桌子旁边。一天过去了,我眼巴巴地看着每一个从我面前走过的人,盼望着他们会来订一份报纸。然而,没有,这家刚刚创刊的报纸,人们都没有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