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有吸收力的心灵_

玛丽亚·蒙台梭利
社会心理
总共29章(已完结

有吸收力的心灵 精彩片段:

只有爱的力量才能使成人接近儿童和理解儿童。爱和谦虚将为我们揭开“童年的秘密”,并使我们理解蒙台梭利博士工作的内在意义和真正含义。

——玛格丽特·E.斯蒂芬森(美国国际蒙台梭利协会教育委员会主席)

有些学校仅仅是把蒙台梭利的研究成果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使用,还有一些人坚持认为蒙台梭利的用意就在于此,他们忽略了蒙台梭利最珍视的东西:儿童对于人类的贡献。我常常认为应该驳斥那种错误观念,因为它造成了人们的困惑和混乱,但是到哪里去找一个足够权威的人站出来说话呢?答案就在这里,请玛丽亚·蒙台梭利自己来阐述她的观点吧。

——马里奥·M. 蒙台梭利(国际蒙台梭利协会总干事)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为什么能超越国界、世界观和复杂的宗教差异,从而风靡整个世界?我认为主要在于她发现和揭示了儿童成长的本质规律。这些为教育孩子的父母和像我一样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李跃儿(中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

从哲学意义上思考,蒙台梭利崇尚自主教育的思想与中国老子的“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不谋而合。发现孩子的天性,按照孩子的天性去教育,行不言之教,孩子自然会快快乐乐地成长。

——小巫(中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

玛丽亚·蒙台梭利,20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她创立的蒙台梭利教育体系近百年来一直对幼儿教育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如今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蒙台梭利1870年8月31日出生于意大利的基亚拉瓦莱,1894年她作为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毕业于罗马大学,1899年她开始进行一项关于智力缺陷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她坚持在第一线工作,并取得了惊人的成果——在她监护指导下的智障儿童通过了全国正常儿童读写考试。蒙台梭利得出结论,同样的方法也可以成功地应用于年幼的正常儿童身上。1907年她在罗马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在这里,她运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进行教学。几年后,这些普通的贫寒儿童的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一个个变得独立、自信、自律而有教养。她在实验、观察和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崭新的、具有巨大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

关于这些儿童神奇转变的报道,在世界各地迅速传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儿童之家”成立了。这种带来革命性改变的蒙氏教育法,赢得了世界各国同行们的尊敬和崇高评价。英国教育家称她为“20世纪赢得世界公认的、推进社会科学和人类进步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美国教育家赞誉道:“当代讨论学前教育问题,如果没有论及蒙台梭利体系,便不能算完整。”德国教育家更是盛赞:“在教育史上,能像蒙台梭利教育法这般举世瞩目的并不多见。这是唯一超越国家、种族、宗教差异,并在全球普及和推广的教育理念和系统教育方法。”

迄今为止,蒙台梭利的著作已被译成37种文字出版,在世界各地都成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设立了蒙台梭利培训机构。在日益重视早期教育的中国,以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为基础创立的培训机构和幼儿园,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青睐和认可。

为了让国内读者全面了解蒙台梭利的思想,我们策划出版了这套“蒙台梭利早教经典注译本”系列,力求做到原汁原味,真实而准确地传递原著精髓。希望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通过对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学习,真正发现孩子、了解孩子,在生活中扮演好观察者的角色,尊重孩子的内在需求,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而自由的环境,让孩子适时、适性地自发成长。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的第一本儿童教育专著,1912年在美国出版,旋即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这本书正是她对自己所创立的“儿童之家”的经验总结,是对她所进行的教育实践背后的理论原则的揭示。书中向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介绍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指导原则,配合书中所提供的方法,孩子可以在自由的环境中自发地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由成长。

作品简介:

本书集蒙台梭利的理论思想与方法之大成,是其封笔之作,亦是最知名、最能体现其革新思想的一部作品。堪称家长的智慧锦囊,亦是教育工作者以及儿童心理学家的必读书籍。

本书将蒙台梭利对儿童发展的探索与其有关“如何确立一种新的教育方法”的论述相结合,讲述了很多至今仍然十分超前且极具创新性的教育理论。如,每个儿童都有一颗“有吸收力的心灵”,他们有极强的自学能力;婴儿的语言并非来自母亲,而是向周围环境学习的结果;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不是大学,而是出生后的最初三年,且学到的知识最多、最密集,等等。

作者:玛丽亚·蒙台梭利

翻译:吴学颖

标签:玛丽亚·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意大利儿童教育育儿

有吸收力的心灵》最热门章节:
1第二十八章 爱及其源泉——儿童2第二十七章 老师的准备工作3第二十六章 纪律性和老师4第二十五章 服从的三个阶段5第二十四章 错误及其纠正方法6第二十三章 社会的凝聚力7第二十二章 社会发展8第二十一章 儿童的占有欲及其变化9第二十章 性格靠儿童自身形成10第十九章 儿童的正常发展
更多『社会心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