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关于中国梦的十个样本 精彩片段:
序 做历史的歌者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 罗明藏书网
历史给人的感觉总是很遥远。有人喜欢在历史的前面加上一个“大”,仿佛非如此不足以表其庞杂;有人喜欢在历史的身后缀上一个“老人”,似乎非如此不足以言其权威。其实,这两者都不过表达了一种对历史的感受,或者气息严厉似无言的仲裁者,或者面目萧萧如昏黄的故纸堆,都不那么亲切。其实,历史本身的气韵并不是那么令人难以接近,特别是最近30年的历史。
30年前的那个冬天,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10亿中国人以一种共同的情感迸发出共同的努力,用肩膀将中国巨轮推向新的航程。
1978年就像一根桅杆崭露在历史之海的地平线上。对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群体来说,由此开始的30年像一曲我们共同唱响的歌,节奏跌宕起伏,旋律奔腾激越,里面有挫折与成功共舞,有艰难与坚强并存,有泪水与欢笑同在,宛若黄钟大吕般在每一个人心头溅起一朵朵浪花。
1978年意味着中华民族在一系列的艰难探索后开始尝试以一种更为开放而自信的方式建设自己的国家,这是一次偶然又必然的出发。
如今,我们收获了眩目的经济奇观,我们创造了无数先辈曾经梦寐以求的富裕与尊严。虽然一切还远远不那么完美,虽然一切都不过刚刚开始,但我们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好时期,或者说是一个好时代的开始。
同时,我们可以说这30年是一个具有世界史意义的时段。无法想象一个占人类总人口近1/4的东方大国在30年前乃至更长的一段时间里,与这个星球的很多国家遥遥相望却难得往来,不管对于世界还是中国来说,这都是一个令人沮丧的非正常状态。
30年前,中国人以一种决然的自信打开了大门,世界扑面而来,我们惊奇,我们失落,我们奋起,我们自豪……我们也让世界从不解、好奇走到了赞叹、惊疑。当然,要真正走进彼此的心灵深处,还需要双方的真诚和时光的磨砺。但不管怎样,时至今日,交往的大门既已敞开,就无法再关上。无论对于整个人类,还是个人来说,这一点都很重要。
对于这长风浩荡、怀抱初畅的30年,怎样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都不为过。
于是,在2008年,改革开放30年的日子,一系列的回想、追忆、讲述走上了大众传媒,也走进了无数中国人和外国人的视线。对于岁月的回想和历史的解析从来都有不同的角度,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林林总总,蔚为大观。
在这些反映30年的群像中,一群电视人用自己的特别方式纪念了30年的沧桑在我们民族心头留下的低语。他们曾经以平实的方式讲述世界性大国的崛起,也曾经以冷峻的口吻表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在2008年,他们却舍弃了驾轻就熟的宏大叙事,用一种个体的视角去讲述早已融入每个人血脉的30年澎湃。他们认为:
“也许我们无法说清整条巨流的宏伟,但我们至少可以说清一滴逐浪奔腾的水花所经历的困惑与欣然,曲折与通达,痛苦与喜悦。我们可以将这朵水花看做一朵鲜花,一滴鲜血,一掬热泪,一个普通人……不管如何定义,我们知道它是滚烫的,足以给冰冷的数据增添一点点温度,在历史书页上写下一段小小的注解。”
于是,他们在13亿人中,选取了10个人的心灵历程来折射30年,并为之命名为《中国故事》。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相当大胆的设计,因为人们第一个问题就是:这10个人能代表30年和13亿人吗?
其实,家国天下,不过是一个个“个人”的集合。西谚有云:“懂得了起源,就懂得了本质。”同样,把握到了一个人的血肉,未必不能体察一个时代的心跳;感受到了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未始不能感悟一段历史的跌宕起伏。所谓“聆听他们的故事,感悟我们的人生”,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