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赤然将军回忆录 精彩片段:
七、创办军队院校,培养建军人才(1952.8-1959.11)
创办防空部队高炮学校
01.语重心长
1952年9月下旬,军委防空部队副司令员谭家述,华东军区防空部队司令员陈华堂,预定为炮校校长的孙超群与防空部队军校处处长梁家珍,提前到上海筹备校舍。在上海市人民政府我们受到陈毅市长的亲切接见。
陈毅非常爽朗,对我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久闻四军这支陕北红军是作风硬、军事强、很能打仗的英雄部队。军委命令你们到这里办高射炮兵学校,上海市一定全力支持。你们需要什么,就尽力解决。江湾五角场的五个角就给了你们三个多角嘛!现在蒋介石的飞机经常空袭上海,我们很需要一支高射炮兵队伍教训他们。他还风趣地说,假如再有敌机空袭,五角场的防空就由你们包下来了。陈毅指示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尽快地把学校建立起来。大力培养高炮、防空专业干部,尽快输送到急需这方面人材的抗美援朝前线和各个城市,以保卫祖国的领空。
当时的上海正处于百废待兴、各项事业都急待建设的时期。陈毅对驻沪所有部队要求非常严格,绝不容许多占一寸民用土地。可他对高射炮兵学校的筹建工作却非常支持。他的关怀极大的鼓舞了全校同志的建校热情。使我们更坚定了不向上级伸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决心。
不久,我随同肖克等到南京军事学院参观,并聆听了刘伯承院长关于办军事学院的精辟见解。他在同我们谈话时说,现在仗打得少了,就要抓人才,办学校,培养干部。想办好学,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要有好的教员,师不高、弟子拙。就像办医院,没有高明的医生是不行的。其次,要有坚强有力的领导。他还说,防空部队的建设是彭总根据朝鲜作战经验提出的。我们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要求防空部队迅速壮大起来。通过办学校来培养专业干部是个好办法,军委决定是英明的,希望你们尽快把这所学校办好。
为了迎接新的挑战,使自己的生命为国为民更加赤诚的燃烧,我将用了几十年的名字“李宗贵”改为“李赤然”。
02.学校的组织建设
根据军委7月21日电令,原第一野战军第四军直属机关2600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防空学校的大部分机构及其400余名人员;沈阳高射炮学校20多名干部教员;准备作为教员培养的120多名各校毕业学员;上海曹家花园军委防司高炮技术教训大队10多人和军委防司分配的10多名干部将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高射炮兵学校”。原步兵第四军副军长孙超群任校长,原第四军副政委李赤然任政委。
该校的任务是:培养与训练防空部队的战炮、指挥、观测排长和火炮观测技师及连队政工干部,使其成为政治品质优良,能保持与发扬我军光荣传统,精通各种条令、条例及熟悉本职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德才兼备的军官。学校党、政、后勤、卫生工作由华东军区负责,教学工作由军委防司负责,干部与学员调配由军委统一筹划。
1952年9月,军委主席毛泽东签发了任命我为高射炮兵学校政委的命令。10月1日,在上海江湾五角场庆祝国庆三周年暨学校成立大会上,校长孙超群宣读了军委组建高射炮兵学校的命令。我作了合编报告。从此,一所专门培养高炮人才的学校诞生了。
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新学校的机构建设,其核心问题是干部的合理使用。要从不同的单位抽调大批人员并编制出有效机构,就必须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必须坚持正确的干部政策。
首先按照军委防空部队党委《关于第四军军直及第三防校机构人员之调配计划》的要求,需要把第四军军直、第三防校和军委防司的机构人员分编出来。我们从四军军部调出通讯营的200人,教导队的100人,去南昌防校;又调出干部战士60多人去军委防司;从第三防校调出训练处和6个学员中队,共计约150人去南昌防校;另调8名干部到军委防司。总计调出干部、战士500多人。
第二步进行“合编”,就是把原四军军部和第三防校各自的机构撤消,按军委防空部队党委所拟的高炮学校编组计划,建立起学校机构。把所有人员基本上归口编配到各机构中去,同时指定各级负责人。人员各就其位,思想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