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_第六章 史光柱、史来贺、叶欣、甘远志、申纪兰 27、史来贺——高举旗帜 无私奉献

张明林
传记回忆
总共101章(已完结

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 精彩片段:

第六章 史光柱、史来贺、叶欣、甘远志、申纪兰

27、史来贺——高举旗帜 无私奉献

党领导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如果群众过不上好日子,那就是咱共产党人没本事!

史来贺(1930-2003),男,汉族,河南省新乡市七里营镇刘庄村人,中共党员。生前系刘庄村党支部书记。

一、一心跟党走,全力挖穷根

刘庄村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西南10多公里处,历史上,狂傲不羁的黄河在这块低洼的土地上肆意横流,多次改道,使这里的乡亲们饱受灾难。史来贺很小的时候就记住了一首心酸的民谣:“方圆十里乡,最穷数刘庄。住的土草房,糠菜半年粮。逃荒把饭要,忍痛卖儿郎。”

史来贺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这年夏天,刘庄收割到场里的小麦还没来得及碾打脱粒,就被一场接一场的大雨浇得发霉生芽,好不容易抢种的秋作物也被遍地的积水淹泡而死。眼看收成无望,乡亲们都做好了外出逃荒的准备。史来贺与党支部其他成员一道,将群众召集起来,他掷地有声地说:“如今是新社会了,咱再不能一遇灾年就想着逃荒要饭。有共产党的领导,只要大家心齐,就一定能闯过这道难关!”他带领大家挖沟排涝,一边在湿地上改种萝卜、蔓菁、大白菜等蔬菜,一边建起了粉坊、豆腐坊等副业作坊,又带领群众到离村10多公里的黄河滩(黄河由北向南改道)割草,解决烧柴、牛羊饲料问题,并出售挣钱。由于想方设法广开谋生渠道,半年时间,大家分了4次红。春节时,乡亲们每家都吃上了白面馍和饺子。

历史上,由于黄河多次改道,刘庄村仅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遗留了4条3米多深、纵横交错的深沟,750多块被称作“耷拉头”“盐碱洼”“蛤蟆窝”等名字的贫瘠滩地。从1953年开始,随着新中国治理黄河的水利工程的进度步伐,史来贺带头在刘庄打响了农田基本建设攻坚战。一直坚持苦干了20年,硬是把全村的土地全部改造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的方块田。

史来贺认准了一个理儿:“党领导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如果群众一直过不上好日子,那就是咱共产党人没本事。”史来贺绝不做群众看不起的“没本事”的共产党员。即使在1960年我国严重经济困难时期,刘庄村的农业依然取得了大丰收,亩产皮棉160斤,粮食亩产1000斤以上。到60年代中期,刘庄的大部分群众都先后住上了大瓦房。在史来贺的带领下,他们仅用了10年多一点的时间,就已挖掉了“穷根”,解决了世代困扰的温饱问题。

二、扎根故土中,开拓致富路

20世纪60年代初,史来贺已经意识到,要想让群众在吃饱穿暖住上大瓦房后,日子过得一天更比一天富裕,只把生财之道定在农作物的种植上,效果并不理想。尽管刘庄的粮棉亩产均高于其他村庄,但持续增产的潜力毕竟有限。史来贺思来想去,首先想到了发展畜牧业。他先是带上村里的90元积蓄,亲自去新乡买回3头小奶牛,办起了奶牛场。待奶牛场有所盈利后,他又派人到新疆买回了27匹母马。经过四五年的饲养,奶牛繁衍到了300多头,马群更是扩大成了年年可卖出几十匹小马的大马场。此外,当时的刘庄大队还养了大群的猪和羊,仅畜牧业一项,年收入就达100多万元。

1974年,大队的一台拖拉机上的喇叭坏了,到处买不到新的。两名驾驶员就自己尝试修起来,没想到,这一修还真的把这个喇叭给修好啦。史来贺知道这件事后,高兴得直拍大腿。他哈哈大笑着说道:“咱既然能修好喇叭,喇叭又不容易买到,为啥不能造喇叭哩?”史来贺说完就趁热打铁和大家动手搞起了试验。经过几十次试验,史来贺带领的“制造师”们硬是照葫芦画瓢,鼓捣出了叫得山响的拖拉机用汽喇叭。开始时,每天只能生产一对,逐渐增加到每天生产100多对。由于刘庄生产的小喇叭质量过硬,很快就响彻天南地北。刘庄也从此有了机械厂。

从此,办企业初尝甜头的史来贺信心大增,于是又相继办起了食品厂、造纸厂、淀粉厂等。这样,不但解决了刘庄村地少人多、农业劳动力过剩的难题,还为集体经济的多渠道增长开辟了成功之路。

1985年,他和党支部其他成员一道,经反复考查,最后毅然决定,向高科技领域要效益,重点发展现代化工业企业,投资兴建一座全国最大的生产肌苷的生物制药厂——华星药厂。此外,为给规模宏大的现代化企业提供充足的能源,刘庄又建起了自己的火力发电厂。

史来贺领导的刘庄,从建国后一直到本世纪初,其间也经历了风风雨雨,但不论是在何种情况下,史来贺都认准了一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让老百姓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千变万变,发展经济,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一条啥时候也不能变。”有人说,史来贺“50年红旗不倒”,这是一个“谜”,实际上,史来贺在多种场合都“道破了天机”:“遇事要有主心骨,不能听风就是雨。只有实事求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因为有此“主心骨”,所以,在历次运动和农村的变革中,刘庄既不“跟风”,也不“刮风”,决不照搬外部的“先进经验”,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咬定发展不放松。

作品简介:

本书精选了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这些模范人物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廉洁奉公,一心为人民服务。大力宣传这些先进典型,可以引导广大党员以他们为榜样,争做优秀共产党员,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作者:张明林

标签:张明林感动中国人物

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最热门章节:
1第十八章 钱学森、常香玉、黄继光、彭加木、焦裕禄 90、焦裕禄——心装人民 没有自己2第十八章 钱学森、常香玉、黄继光、彭加木、焦裕禄 89、彭加木——舍身赴险 科考先锋3第十八章 钱学森、常香玉、黄继光、彭加木、焦裕禄 88、黄继光——血肉身躯 钢铁长城4第十八章 钱学森、常香玉、黄继光、彭加木、焦裕禄 87、常香玉——爱国艺人 德艺双馨5第十八章 钱学森、常香玉、黄继光、彭加木、焦裕禄 86、钱学森——两弹一星 高科元勋6第十七章 唐山十三农民、容国团、徐虎、秦文贵、袁隆平 85、袁隆平——粮食安全 民生保障7第十七章 唐山十三农民、容国团、徐虎、秦文贵、袁隆平 84、秦文贵——戈壁荒漠 见证青春8第十七章 唐山十三农民、容国团、徐虎、秦文贵、袁隆平 83、徐虎——徐虎热线 夜间太阳9第十七章 唐山十三农民、容国团、徐虎、秦文贵、袁隆平 82、容国团——体坛冠军 为国争光10第十七章 唐山十三农民、容国团、徐虎、秦文贵、袁隆平 81、唐山十三农民——暴雪真情 抗灾义士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