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 精彩片段:
第九章 吴大观、吴仁宝、吴天祥、吴金印、吴登云
44、吴金印——同甘共苦 忠于事业
我们农村领导干部,吃的粮是农民种的,拿的工资也是靠农民交的税。在工作上要是不给群众办事,不带领农民致富,对不起人民啊。
吴金印,男,汉族,河南省新乡市人,中共党员。1942年出生,现任新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
1959年10月参加工作。196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河南汲县李元屯公社大队会计、大队长、大队党支部书记、公社党委委员、团委书记。1966年1月入中央团校学习。同年8月后,任狮豹头公社党委委员、团委书记、党的领导核心小组组长、革委会主任。1971年5月任中共汲县县委委员、狮豹头公社党委书记。1979年后,任中共汲县县委委员兼公社、乡干部。1983年5月任卫辉市五四农场场长。1986年9月任卫辉市李元屯乡党委书记。1987年后,任卫辉市唐庄乡党委书记、中共卫辉市委委员。1993年3月任中共卫辉市委副书记兼唐庄镇党委书记。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
在吴金印的带领下,唐庄镇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成就的背后,隐藏着一套“加减乘除”法则。
一、加法: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1987年,吴金印初到唐庄镇担任党委书记,当时全镇财政收入仅为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元。
为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经过实地调查后吴金印发现,唐庄镇西部有山,靠山吃山,因此可以在石头上做文章。
据此,以吴金印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西抓石头东抓菜,北抓林果南抓粮,乡镇企业挑大梁,沿着国道做文章”的发展思路,由此为全镇每个地方的农民都打开了一条增收致富的门路。
有了正确的发展思路,再加上干部群众的苦干实干,唐庄镇很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7年,全镇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292万元和4140元。
二、减法:村镇改造,减少土地浪费
俗话说,“农村工作两台戏,计划生育宅基地”。富起来的唐庄人开始争先恐后建新房,但由于缺少规划,一方面形成大量“空心村”,另一方面反复投资建房,建房周期长的10来年,短的甚至三五年,从而造成土地和钱财的双重浪费。在此背景下,唐庄镇开始了村镇改造建设。
“村镇改造后,虽然我们人均住房面积增加了,但是整体占地大为减少,效果非常好。”石屏村村民刘成安开心地说。
数据显示,改造前平原区和丘陵山区户均宅基用地分别为423平方米和397.8平方米,但人均住房面积仅为25平方米;改造后平原区和丘陵山区户均宅基用地分别减少至134平方米和200平方米,但人均住房面积增加到了5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