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张之洞_第十二章 参劾风波 一、为获取信赖,候补道用高价从书呆子手里买来一部《解读东坡》

唐浩明
传记回忆
总共119章(已完结

张之洞 精彩片段:

第十二章 参劾风波

一、为获取信赖,候补道用高价从书呆子手里买来一部《解读东坡》

为兴办汉阳铁厂请款的奏疏移到户部很长时间了,翁同龢有意压着不办。

翁同龢的侄子翁曾源与张之洞为同科鼎甲。故翁同龢与张之洞非但无个人嫌隙,反倒多一层情谊。张之洞与翁氏叔侄关系一向不错,但几年前却决裂了。

这原因是因为张之洞的开禁闱赌。出身阀阅世家的翁状元十分注重性理品操。广东赌徒的眼睛居然会盯住乡试,这令翁同铄不可思议。乡试乃朝廷抡才大典,神圣而清高,怎能与赌博挂上钩?翁同龢坚决主张取缔这种非法赌博。后来广东官府严令禁止,翁同龢是十分拥护的。张之洞以清流出身的两广总督,居然可以为了几个钱冒天下之大不韪,解除这道禁令,让罪恶之赌在广东再次泛滥,这哪里算得上圣门之徒,这又怎么配做总督?所以尽管张之洞有关外之捷,翁同龢仍不喜欢他。他的请款奏疏移到户部后,翁同龢公然对下属说:“暂时压一压,看他张之洞又会想出什么点子来。”

直到成允四处在京城活动,帮成允说话的人来到醇王府,说起湖北的事情和张之洞办铁厂的艰难时,重病中的醇王派人给翁同龢带去他的口谕:户部不要在用款上为难张之洞,他在湖北办洋务不易,要支持。

翁同龢不敢不听醇王的话,于是同意给汉阳铁厂拨款二百万。另外附带两个说明:一是这笔款子即为铁厂的全部拨款,今后不再追加;二是银子从光绪十六、十七两年湖北应上交给户部的四百万两铁路筹款中扣除。正是桑治平所预料的:羊毛出在羊身上。

由于张之洞的力荐,也由于成允本人在京师的得力活动,更因为醇王的支持,张之洞所期望的人事安排完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王之春从粤臬升调鄂藩,陈宝箴官复原职,放湖北,成允升调粤藩,皆大欢喜。

有了热心洋务的湖北藩、臬的帮衬,又有了户部允准的银子,张之洞决心步胡林翼的后尘,利用荆襄江汉这块广袤的土地,大力兴办洋务,把汉阳铁厂建成世界第一流的钢铁工厂,既为朝廷立一个强国富民的样板,也为自己在于年史册上留个美名。

龟山脚下成千民夫在填土筑堤,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大冶铁矿、马鞍山煤矿沉寂多年后又开始热闹起来。附近的百姓都知道,新来的张制台在这里采矿挖煤了。这时,铁政局督办蔡锡勇又将阎敬铭早已看好的徐建寅引进湖北。

徐建寅的父亲徐寿,是近代中国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工程师。早在咸丰十年,曾国藩在创办中国第一个洋务工厂——安庆内军械所时,徐寿就与因翻译《几何原理》而出名的数学家华衡芳应聘来到安庆。在这里,徐寿造出中国第一枚开花炮弹,研制中国第一艘蒸汽轮船。后来徐寿又和华衡芳一起来到上海江南机器局,创办中国第一个翻译机构——江南译书局,翻译一批化学物理等西洋书籍,并培养了一群中国最早的洋务人才。徐建寅为徐寿的次子,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和良好西学熏陶,勤奋好学,中西会通。他在江南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做过事,又作为使馆参赞驻德国一年多。其学识和能力均不在乃父之下,现刚四十出头,正是年富力强的大好时光。他和蔡锡勇一样,虽出没于达官贵人之间,却不受官场污染,潜心于自己的学问技艺,故与蔡锡勇成为好朋友。湖北正需要徐建寅这样的洋务人才,徐建寅也正需要湖北这样的洋务舞台。张之洞久仰徐寿大名,对徐建寅十分礼遇,当即委任他为湖北铁政局会办,并请他负责大冶铁矿的勘查、开工等事宜。湖北铁政局原有蔡锡勇、陈念扔等一批洋务骨干,现在又得了徐建寅,力量大为加强。但铁政局及其下属的铁厂、矿区有着大量非技术性的事情,为银钱管理、文案、后勤等等都需要得力的人去办,更迫切需要一个总管这方面的人才。

赵茂昌看出铁厂将是一个奇货可居之处,他请求张之洞派他去铁厂。张之洞说:“你是督署的总文案,你不能去铁厂办那些事,那些事好比当年胡文忠公打仗的后路总粮台,得有一个阎丹初式的人去做。你帮我物色一下,找个能干又可靠的人出来,你今后可以代表我或是代表督署去铁厂稽查,好比朝廷派出的钦差大臣。样。”

赵茂昌听了这话,打消做铁厂粮台总理的念头。他寻思着今后以张之洞的私人代表身分更好,既不负实际责任,又可以坐得大利,物色一个人来代替,倒的确比自己出任更好。

有赵茂昌这种眼光的人,在湖北官场中不少,尤其在候补官这一群体中更多。当时湖北有候补道、府、县及佐杂近八百人,他们的顶子都是用钱买来的,十之八九也是想以此赚取更多的钱。但这个生意也不好做,赚大钱的固然有,偷鸡不着蚀把米的也常见。现在武昌来了个张制台,这个张制台要办铁厂、办枪炮厂,要开煤矿、开铁矿,他一纸奏折,就招来二百万两银子,而且据说这银子今后还要源源不断地从户部国库、从洋人银行里引来,白花花的银子将会像海水一样的流入湖北,流入武昌城。张制台兴办这么多的洋务衙门,给死板老套的官场平添成百上千个自古未有的职位。这职位一天到晚跟银子打交道,顺手将几百两银子放进腰包,简直如游泳时张嘴吸口水样的顺当容易。今日拿印把关,明日便可暴富!据说张制台办洋务造出的铁块、钢材将可以跟洋人媲美,各省都会来购买,洋人也将来订货,日后黄金白银会堆得山一样的高。所有在洋务衙门里做事的人都可以按官职大小每年分红,多的可达数万,再少也比一个县令的俸禄要多。

张制台真个是财神菩萨呀!这些个以发财为惟一追求又无实际职守羁绊的候补官员们,除极少数脑子尚未开窍者外,个个都想削尖脑袋向新办的湖北铁政局里钻。

作品简介:

张之洞比曾国藩稍后,是近代鼓吹洋务运动的先行者之一,也是北洋军阀的大帅之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就是他提出来的,直至今日仍不时被人们提起,从总体国策来看,这个口号也仍旧是被一再探讨而未有结论。写历史小说,要能概括出某一时代的精神,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这些都是文武全才,能破坏又能建设、诗酒风流、端穆沉藉的大人物。他们处在一个风云变色的年代,处理军国大事,并与中外一流人才打交道,“立德、立功、立言”,简直无所不能。奇怪的是,往往在血与火的大时代,历史才会集中这样一批出类拔萃的人物……

作者:唐浩明

标签:唐浩明张之洞历史晚清传记

张之洞》最热门章节:
1第十六章 中体西用 一、受谭继洵之托,张之洞着力开导谭嗣同,劝他以捐班入仕2第十五章 与时维新 七、采石矶上,师生宾主射覆续联打诗钟3第十五章 与时维新 六、焦山定慧寺留下张之洞“与时维新”的楹联4第十五章 与时维新 五、张之洞资助的《强学报》,竟然以“孔子卒后”纪年5第十五章 与时维新 四、若康有为能为我张之洞所用,岂不更妙6第十五章 与时维新 三、“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朱熹的这两句诗给张之洞以启示7第十五章 与时维新 二、桑治平决定跳出名利场,与初恋情人一道融入天地造化之中8第十五章 与时维新 一、桑治平寄重望于张家二公子9第十四章 署理两江 六、东山再起的恭王,欲以战和两手应付危局10第十四章 署理两江 五、恭王府里,败军之将一吐苦水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