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李鸿章发迹史_第十三章 有人想整死李鸿章 第七十二节 谈判失败

汪衍振
传记回忆
总共110章(已完结

李鸿章发迹史 精彩片段:

第十三章 有人想整死李鸿章

第七十二节 谈判失败

恭亲王的大轿很快抬出王府,但并没有去总理衙门,而是径直向英国驻华公使馆行去。

到了公使馆门首,先有人拿着王爷拜客的帖子去里面通报,恭亲王随后也被人扶下轿来。

很快,一名翻译跟着恭亲王打发进去投帖子的差官一同走出来。翻译来到恭亲王面前先点了下头,然后便板着脸说道:“我国威妥玛公使,已于早饭前,乘车离京回国了。王爷有什么事,等我家公使回来后再办吧。”

恭亲王一听这话,马上怔在了那里,脑海一片空白。翻译看一眼恭亲王,冷冷地说一句:“王爷请回吧!”便转身走回公使馆。

恭亲王飞身上轿,大喊一声:“快起轿,进宫去见太后!”轿子飞一般地向宫门扑去。

恭亲王一见慈禧太后,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禀太后,臣刚刚知道消息,威妥玛不辞而别,于一早便离开京师,回国请旨去了。”

慈禧太后一听这话,犹如五雷轰顶,登时被惊得脸色煞白,手抖心跳,她愣愣地说道:“这是怎么说的?他此时回国要干什么?快,派快马去给李鸿章传旨,让李鸿章无论如何,在天津把威妥玛留住!这道旨,一定要抢在威妥玛的前面,递到李鸿章的手里!告诉李鸿章,无论如何,不能放威妥玛回国。等威妥玛带着大队军舰赶过来,可就不好打发了!你还愣着干什么?快回军机处拟旨去呀!”恭亲王慌忙告退。

李鸿章对滇案是早就有所耳闻的,威妥玛大闹总理衙门等事,郭嵩焘也都函告了他,他并未放在心上。李鸿章相信恭亲王和总理衙门能把此事办理好,他的主要精力仍放在筹措银款购买洋船一事上。

这天他正坐在天津行馆签押房里,与盛宣怀商议派员赴德国武学院学习水陆军械技艺一事,忽然接到京师军机处紧急递送的圣旨一道。

旨曰:“本日据恭亲王、宝鋆、沈桂芬面奏,英国马嘉理被戕一案,叠经该王公大臣与英使威妥玛辩论,该使借此一事,多方要求。其有尚可通融者,业经酌量允准;有碍难准行者,当经驳斥。该使未遂所求,遽于昨日出京等语。此案经总理衙门王公大臣与威妥玛反复辩论,力持大体,今该使遽行出京,自是意存要挟。如该使行抵天津,往见李鸿章议及此事,该督即可相机开导,就近商办。如该使到津后,径欲南行,该督亦须与之晤商,冀可早了此案,不至迁延。钦此。”

圣旨的后面附有威妥玛与恭亲王原议八条。

李鸿章接旨在手,不由仰天感叹一句:“事情怎么成了这个样子?此时万万不能开衅端哪!”他着人急传刚署津海关道的许钤身过来,吩咐道:“老夫刚刚接到圣谕,总理衙门与威妥玛谈崩了!威妥玛已经离京欲赶回国内。你马上着人打探一下,威妥玛是过了天津还是尚未到天津。如果到了天津,你就马上去见他,告诉他,老夫想与他谈一谈,请他约个时间。这件事已是刻不容缓,你马上去办,老夫候你的结果。”

许钤身刚刚到任,便碰着这么个棘手的事情,不觉头皮发麻,全身发冷,却又不敢不去办理;许钤身的心头自有一番懊恼。

作品简介:

从政40年,遭遇创纪录的800多次弹劾,有的是小人告密,有的是上司打压,有的是亲信背叛,有的是政敌陷害,有的是捕风捉影,有的是证据确凿,面对无数或明或暗的对手,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暴,李鸿章总能从容地走到最安全的地方,一直被弹劾,谁也扳不倒;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宝座上一坐25年,呼风唤雨,权倾天下。

李鸿章似乎拥有一种对时局和人心的预判能力,无论对手设下多么阴险而密不透风的陷阱,他总能从容地走到最安全的地方。在复杂险恶的政局中,他总能准确嗅出决定自己命运的关键人物,并让对方心甘情愿地成为自己的保护人。

本书为您全面揭开大清第一权臣李鸿章,40年稳如泰山的为官之道。读完本书,您将深谙李鸿章“一直被弹劾,谁也扳不倒”的谋略与细节。

作者:汪衍振

标签:汪衍振李鸿章发迹史清朝历史官场曾国藩

李鸿章发迹史》最热门章节:
1附录 名词解释2附录 官员的服饰及轿饰3附录 官员的称呼4附录 官名5附录 官署6附录 学名7第十八章 七十七岁东山再起 第一百零四节 死不瞑目8第十八章 七十七岁东山再起 第一百零三节 《辛丑条约》9第十八章 七十七岁东山再起 第一百零二节 紧急议和10第十八章 七十七岁东山再起 第一百零一节 慈禧为何突然向八国宣战?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