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李鸿章发迹史_第十四章 慈禧说:“签约都让李鸿章去!” 第七十八节 被参奏十大罪状

汪衍振
传记回忆
总共110章(已完结

李鸿章发迹史 精彩片段:

第十四章 慈禧说:“签约都让李鸿章去!”

第七十八节 被参奏十大罪状

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底,李鸿章奏请在天津设立天津水师学堂,诏准。

天津水师学堂仿英国海军教习章程制定条例和计划,是大清国首家培养海军人才的专门学堂。该学堂筹建伊始,李鸿章密保严复为总教习,聘用英国海军军官担任教练,经费由北洋海防经费内支销,分设驾驶、管轮两科。驾驶科专习管驾轮船,管轮科专习管理轮机。学员兼习英文、地舆、算学、代数、三角、驾驶、测量、推算、重学、化学等,功课与英国海军学校一般无二。

这一年,还有一件大事不能不提:在李鸿章力持之下,南北二洋电线贯通。为使线路设施免遭破坏,李鸿章着令军兵沿途把守,并派兵船往来巡逻;尽管这样,仍有一些人用狗血浇之,以致一连电死三人。百姓于是皆呼电线为大妖,不敢再碰。

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二月,入值枢廷仅两个月的东阁大学士左宗棠被挤出军机处,调补两江总督兼署南洋大臣。同月,曾纪泽改约成功,中俄重新签订《伊犁条约》及《陆路通商章程》。中俄关系渐趋和缓。李鸿章那颗悬着的心至此完全放下。

《伊犁条约》的签订,不仅使大清国顺利地收回了伊犁九城,而且还争回了被崇厚割让出去的大部分领土,这在晚清外交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一次成功交涉,中外莫不视为奇迹。

在李鸿章为此事举办的酒会上,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闻讯,特意乘车赶到天津赴会,他道:“中国迫使俄国干了它以前从未干过的事,吐出了它已经吞下的领土。”

李鸿章端杯的手微微有些颤抖,许久竟无言以对。尽管他知道,威妥玛说此话无非是称赞曾纪泽,对他李鸿章并无讽意,但还是感到面热耳烧,心怀忐忑。

李鸿章不由生出了这样一个念头:“看样子,自己向朝廷建议批准崇厚擅签之约这件事,或许当真是做错了,莫非自己真的老了!”

酒会没过去几天,他就背着薛福成等所有幕僚,再次草疏一篇恳请休致的折稿。

李鸿章在折子中写道:“臣承乏畿疆十有一年,过多功寡,历荷圣慈格外保全,不加谴责。臣亦勉竭庸愚,但有驰驱感激之心,从无瞻顾畏难之念。直隶现甚平静,并无军事;中俄业已成约,边陲威胁已除。中外交涉事宜,头绪虽多,频年宣布皇仁,诸臻贴报。只须随事谨守约章,操纵得宜,可无龃龉之虑。臣年甫六十,体弱身衰,已不堪繁剧,尸位素餐,恳请开缺休致。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他把折子一笔一画地誊写清楚,准备明儿中午时分拜发,心里却打定主意,设若朝廷不准自己的请求,便拜发二篇、三篇折子上去,直到朝廷准奏为止。

当晚,恭亲王府的传信快马,风一般地来到保定,向他递交了一封恭亲王的亲笔密函。当时正是饭后,李鸿章与一班幕僚大谈前朝掌故。

侍卫不等传唤便闯进官厅,飞步走到李鸿章面前,把恭亲王来信双手往前一递道:“傅相,这是恭亲王府着专人递过来的私函。”

作品简介:

从政40年,遭遇创纪录的800多次弹劾,有的是小人告密,有的是上司打压,有的是亲信背叛,有的是政敌陷害,有的是捕风捉影,有的是证据确凿,面对无数或明或暗的对手,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暴,李鸿章总能从容地走到最安全的地方,一直被弹劾,谁也扳不倒;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宝座上一坐25年,呼风唤雨,权倾天下。

李鸿章似乎拥有一种对时局和人心的预判能力,无论对手设下多么阴险而密不透风的陷阱,他总能从容地走到最安全的地方。在复杂险恶的政局中,他总能准确嗅出决定自己命运的关键人物,并让对方心甘情愿地成为自己的保护人。

本书为您全面揭开大清第一权臣李鸿章,40年稳如泰山的为官之道。读完本书,您将深谙李鸿章“一直被弹劾,谁也扳不倒”的谋略与细节。

作者:汪衍振

标签:汪衍振李鸿章发迹史清朝历史官场曾国藩

李鸿章发迹史》最热门章节:
1附录 名词解释2附录 官员的服饰及轿饰3附录 官员的称呼4附录 官名5附录 官署6附录 学名7第十八章 七十七岁东山再起 第一百零四节 死不瞑目8第十八章 七十七岁东山再起 第一百零三节 《辛丑条约》9第十八章 七十七岁东山再起 第一百零二节 紧急议和10第十八章 七十七岁东山再起 第一百零一节 慈禧为何突然向八国宣战?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