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曾国藩发迹史_第十八章 曾国藩惹毛了咸丰帝 第一百零五节 两道著名的奏折

汪衍振
传记回忆
总共126章(已完结

曾国藩发迹史 精彩片段:

第十八章 曾国藩惹毛了咸丰帝

第一百零五节 两道著名的奏折

曾国藩赴山西的前几日,唐轩就已从原籍归来。他的母亲亏他回得及时,诊得及时,才从阴曹地府生生被拉回来。

临离家时,唐轩为了能在曾府做事安心,便用余下的银子,托一个本家叔叔,在邻都为家里购置了几亩地,这才返回来。

唐轩给曾国藩带回了一罐母亲亲手腌制的咸菜,细细地切成各种形状,用上好的麻油调制,给曾府上下的十几口人,每人带回了一双母亲亲手纳制的布鞋。

唐轩还带回来一肚子的新鲜事……

唐轩家原有田产六亩,是从太祖的时候一分一分地积起,一直积到父辈,才累到这个数字。好年景,每亩地要向官府交地丁二两,官粮二百斤,余下的粮食才可自理,或卖或食悉听尊便。但近两三年,朝廷规矩大变,每亩地不仅地丁提到五两,官粮征购也涨到四百斤。湖南原本就非产粮大省,每亩地能长出六百斤粮食已是丰产,平常年景只能收到五百余斤,扣除官购粮,余下的粮食连四个月都吃不到,只能再拿出银子向官府买粮补缺。那时官府征购粮食的价钱是稀烂贱的,贱到形同白捡。因为是征购的,再贱百姓也得卖,这是田户的任务,断难取巧。而等到百姓因粮食接续不上要从官府手里往回买时,官府卖出的粮食却又贵得惊人,几是收购价的五倍。官府这么做已是民怨极大了,偏偏朝廷今年又有了新招数,允许各地衙门提前向农户收取地丁。这一闹就更乱套了,你来当知县提前收一年的地丁,我来当知县就收两年的地丁;最近有的府、县署任更胆大,提出一次要收三年的地丁,还说可以打个九折。百姓的当年粮食还没收到家,却已经提前好几年把地丁交了!

各地官府搜刮百姓的程度,甚于大清开国以来的任何一年,全不顾百姓死活!

户部一直是穆彰阿的管区,别人是绝不敢染指的。大清百姓苦到这种程度虽与天灾人祸有些干系,但也是穆彰阿管理失当所造成的恶果。

曾国藩到刑部当值,见各地案件蜂拥而至,数量之多,案件之奇之特,都创历史新高。这都是加税预取地丁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现在看来,朝廷的政策是必须得改了,长此下去,各地的“洪秀全”可就都要冒出来了!但染指户部的事情,议改户部的章程,却又谈何容易。户部以前是穆彰阿的管区,现在则是卓秉恬的领地。

但是现在,曾国藩是拼出乌纱不要也要为百姓说句话了;为大清国的长治久安,也为着自己的一片赤胆忠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

第二天早朝,曾国藩义无反顾地把两个折子递了上去。

折子到了宫里,咸丰帝略看了看,见是户部的事情,想也没想提笔便朱批了“交到户部核议”六字。

两个折子转天即交到户部,户部对曾国藩所上的这两个折子不敢置一词,请皇上自己定夺。折子当晚又干干净净地回到咸丰帝的手上。

作品简介:

他出身布衣,却开创了大汉王朝;他才干平平,却揽尽天下奇才;他被称为常败将军,却最终打败了西楚霸王。他就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他是如何掌握天下,又如何成为开国帝王的呢?《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就会告诉你答案。他既见利忘义又胸达大度,他既冷漠无情又惜才爱才。时势造英雄,一代草根成君王。权权谋与智慧,成王败寇后人评!

作者:汪衍振

标签:汪衍振曾国藩发迹史清朝历史官场曾国藩

曾国藩发迹史》最热门章节:
1第十二章 是谁动了赈灾款 第六十六节 凡事总得留后路2第十二章 是谁动了赈灾款 第六十五节 拯救称职官员3第十一章 有人要给曾国藩送钱 第六十四节 上奏折恳请道光帝刀下留人4第十一章 有人要给曾国藩送钱 第六十三节 在梦中听亲友教诲5第十一章 有人要给曾国藩送钱 第六十二节 拒吃大鱼大肉6第十一章 有人要给曾国藩送钱 第六十一节 拒绝贿赂也是政绩7第十一章 有人要给曾国藩送钱 第六十节 升官之后一定要低调8第十章 三十七岁官至二品 第五十九节 升为二品大员9第十章 三十七岁官至二品 第五十八节 为民除害得百姓称赞10第十章 三十七岁官至二品 第五十七节 裕夫人大闹提督府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