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怎样炼成的 精彩片段:
一、太监养孙
尽管曹操名流千古,可他的祖父却是一介太监。如此奇怪的身世为他增添了不少话题和揣测。虽然他曾求学于太学,先后官至司空、丞相,直至异姓封王(魏王),有着令人羡慕的“挥手声雷荡、举动齐山海”的光辉历程,却无法避免“太监养孙”的尴尬身世。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太监祖父,令曹操数次为维护他的名声而大开杀戒?
几番尘埃惹纷争
历史,如同落在千年故宅里的尘埃,蛛网乱结,满目寂静。风从破败的门缝中吹进来,扬起覆盖在竹简上的尘埃。
从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到公元2010年,累积了一千七百九十个春秋的尘埃会有多厚?
或许已经厚到足以掩盖当年的金戈铁马,淹没往事里的是非恩仇。
后世有人触及到那段历史,总免不了对曹操褒贬一番。作为历史名人,他家喻户晓。作为艺术作品角色,尤其是在他的人格上,恐怕毁多誉少。无论是看书还是看戏,总免不了用对他戏里的装扮,来一句最直接的评价:“那个白脸奸雄。”
集政治、军事、书法、诗文“四绝”为一体的“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对之痴迷到自比“阿瞒”,并在宫中嘱爱妃们以此谓之,颇为得意。
史上诸多文人逸士放话出来,要为曹操“翻案”。
如果曹操地下有知,一定抱怨:他人承诺,不可当真。
为何历经千载,穷尽典籍:世人多慷慨冠之以“奸相”、“枭雄”,符合他一生真实写照的“英雄俊杰”、“辅弼忠良”却吝啬给予?
曹操的人生成了“隔幕皮影”,亦或是“提线木偶”,被赋予唱词及动作。如果想要客观表述他的人生,探根溯源,总不能离开他的成长。那么,充满矛盾、名满功成的曹操究竟是怎么炼成的?
认真研究他所在的那段历史,可知,传世千年的角色并非空穴来风。他经历了太多的压力和失败,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困苦。他和大多数伟人的成长之路有共同之处:绝不一帆风顺。
他的人生无法复制,成长之路却有迹可寻。
早年因社会动荡,教课先生严重缺乏,导致他和同学们荒诞不羁,游荡无度。后来接受良好教育,遇到过影响他一生的良师益友。身逢乱世,想要做治世能臣之梦破碎,两度因失望而归隐谯东。三十三岁走出茅庐,打了大小六十多场仗。封侯拜相,荣耀至极。后半生的每一年,都处于戎马征程之中,可谓吃尽辛苦。最终成为东汉末年首位辅弼良臣、统一大业的中流砥柱,并奉命承恩建立魏国,洗刷身世耻辱,走向人生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