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怎样炼成的 精彩片段:
十、名评真相
皇帝昏庸,太监滥权。京城对于曹操再无意义。在桥玄的建议下,他背上行囊前往汝南寻找名噪当时的许劭。当他费尽辛苦来到汝南,排队等候作评的人已经排到十一年以后,许劭打开桥玄的信,看到即将流传千年的名评。曹操前往拜访袁绍,偶遇当年太学教学总长何颙。许劭碍于袁绍不能容人,未敢直接说出过去给曹操的“壮游报告”作的评语。直到曹操告别袁绍等人,才打开何颙给他的竹简。曹操看到迟来多年的评价,作何感想?
田园“学国”别样看
汝南在洛阳东南,约六七百里地。途径永宁,过洛水,经宜阳,绕过轘辕山西南麓,再经过襄城、叶县、古城,便到达汝南。
一路上可谓游山玩水看古城,这是一条不错的黄金旅游线路。曹操走这条路,熟悉了沿途地形。日后曹操迎奉汉献帝刘协从破败不堪的洛阳到许都安身,就是选择的这条道路。
“朝中无人不做官,野外没名不立学”。在汝南搞月旦评的许劭可不是等闲之辈,他出身士大夫之家。他的堂祖父是许敬,许敬的儿子叫许训,许训和许敬都做到三公之位,就连许训的儿子许相后来也做到三公。
许劭看不惯许相巴结太监,又跟堂兄许靖不和,加上大环境不好,一气之下,辞去太学工作,回到故乡汝南平舆。失去太学教授工作,许劭总得活下去,便开办私学教书授课。教学之余,做些“相人”副业月旦评。
“党锢”之风犹在,许劭不敢碰朝廷脆弱的神经。为了避讳,刚开始只对历史人物进行讨论。可挡不住全国很多想要借许劭一语成名的士子、学子。他们带着礼物去拜见许劭,要许劭对自己评价,看将来能朝哪方面发展,或能有什么作为。
这跟算命不一样,受评之人,需要和许劭进行一个时辰左右的聊天,把自己的愿望和梦想以及喜好、厌恶、缺点等都说给许劭,然后再由许劭得出对此人评价。
可许劭苦于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拜访,既影响教学,又打扰他的日常生活,于是只在每个月第一天接待来访者。
且每月名额只有八名。每品评八名受访者后,都要在当晚公布所有人的评语,士人们争相传播被评者的评语。
每月八个名额,从全国来的人何止上千?人们自觉按顺序排队,最远的已排到十年以后。待评的人哪里会等得起?两三年的还能等,五六年的,就干脆先回家,该干什么干什么,等到该自己品评的时间到,再按时前来。
等待时间不长的,就干脆留下来投入许劭门下学习,边学边等,也是个好办法。是不是许劭故意弄得紧俏的月旦评,直接成就了他的私学,生源滚滚。
曹操哪里知道许劭的月旦评如此受欢迎,还一路走马看花登轘辕咏高山,可等待他的拜访结果差不多就是白跑一趟。
就在前不久,杨彪向朝廷举荐许劭,无奈许劭的月旦评文化产业的“衍生产品”做得实在是名满天下,每天来自四面八方的求评者带来的财富,能让许劭过得自在逍遥,便不再愿意提着脑袋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