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曹操是怎样炼成的_十一、失意隐居 如此德行被辅弼

余三
传记回忆
总共162章(已完结

曹操是怎样炼成的 精彩片段:

十一、失意隐居

如此德行被辅弼

曹操一心想要当辅弼良臣、实现自我价值的梦想破碎,原因难道都在太监们身上,或者跟士大夫相互倾轧造成的吗?俗话说“沙滩不起高楼”,曹操一心想要辅佐的皇帝,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值得满朝文武及天下志士辅佐吗?

从曹操出生到而立之年,几届皇帝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他的命运。作为全东汉帝国被辅弼的对象,这位深刻改变曹操命运的主角,是个怎样的皇帝?

封建帝国跟所有社会现象相关的首先是皇帝。他的生活状态、政治取向、喜好、健康、缺点,以及对万民的态度,无一不关联着帝国的命运和百姓的生活。

袁绍和曹操及众士子例举到县令一级以上,一共有十一层上级。皇帝和文武百官对帝国的统治构成帝国大厦的屋顶,皇帝就是那根最重要的中心柱。

如果中心柱歪了、空了、蛀了、断了,帝国大厦的情况又将怎样?

现任皇帝刘宏从十二岁被窦武和曹节从河间接来京城,以文章上乘、聪颖刻苦入选继承人。不久就遭遇曹节和王甫等发动针对外戚大将军窦武、士大夫陈蕃、李膺等的政变。又任由曹节等制造长达二十年之久的“党锢之祸”,使天下名士噤若寒蝉、颠沛流离,致使汉家帝威凋落。

窦太后和窦武、陈蕃等本来以为十二岁的刘宏性格还没有形成,可以有时间调教,没想到这个便利被曹节等抓在手中,一手培养成言听计从的儿皇帝。

管子云:治国有“三器”,乱国有“六攻”。明君能胜“六攻”而立“三器”,则国治;不肖之君不能胜“六攻”而立“三器”,国则不治。刘宏从年少起就跟着太监曹节等人,完全弃“三器”,亲“六攻”。任由太监专权,重赏没有功劳而有罪过的太监,诛杀有功无过的窦武、李膺、陈蕃及众士子们,任命不但不听从号令而且还擅自做主黑白颠倒的太监,致使文武失望,号令不行。

圣人期待的国君,应该像天覆盖着万物那样,爱抚着天下百姓和万物苍生。要像太阳高挂在天上,照耀着世间百姓。上天覆盖着一切,不排除任何东西,大地承载着万物,不抛弃任何生命,所以生命才能安然根植泥土,得以繁衍生息。君主应该向天地学习,要像天那样普惠万物,不厚此薄彼,要像地那样孕育万物,没有亲疏远近。

圣人要具备“法光”,像阳光那样照耀万民,才能审查世间,不遗忘善良之人,不隐匿奸恶。刑赏必信,惩恶劝善。士大夫们纵观刘宏所为,无烛照之德,惩罚良善、隐匿奸恶、助恶欺良、倒行逆施。

现任皇帝刘宏可不是什么圣人期待的君主,当然,史上很少有君主达到圣人定下的目标。要果真那样,谁还愿意当皇帝。

理想跟现实总是相差甚远。被辅弼者刘宏跟现实又差了一大截。

自从168年正月二十日刘宏被窦武用青盖车迎入宫中当皇帝,到公元184年,已整整十六年。

作品简介:

《曹操是怎样炼成的》不同与目前已出版的曹操传记,是对学术式或大话式曹操传记的一种颠覆,首度揭秘了曹操的成长史和教育史。同时,作为书写曹操传记的首位女性,向读者显现了女性视野中的曹操是如何炼成的。整部小说的可读性很强,很多细节妙趣横生,读者可在趣味中感受历史知识,在浓郁的抒情叙事中体味伟人的成长,看到一个相对真实、充满情趣且独一无二的曹操,诚如《三国》中曹操的扮演者陈建斌在读本书时所说的:“千年并无双,曹操只一个。”曹操之所以能成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与他在太学所接受的教育休戚相关,正是在东汉太学校训“帝之辅弼,国之栋梁”的烛照下,曹操逐渐完成了自己的转变,从一个魔兽少年蜕变为国之栋梁。当然,祖父曹腾和父亲曹嵩的家教也直接影响到他成长的第一步。曹操所受的家教和大学教育对今天的我们也颇有启发。

成为刘备和孙权要靠出身,成为诸葛亮要靠大智慧。而身为太监之后的曹操是怎样炼成“战争、政治、艺术”上的三绝奇人?放养时光中的他有哪些魔兽行动和英雄本色?惹下命案后的他如何被解围?为什么闹到了被逼退学的地步?又是谁为他指点迷津,帮他走过“独木桥”?刚成为“曹青天”的他因何原因而不得不隐居家乡?战神前传的生活刚刚结束,却为何又要折戟于济南?

曹操前三十三岁鲜为人知的真实生活和精彩内心到底如何,且听余三细说曹操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余三

标签:余三曹操三国历史

曹操是怎样炼成的》最热门章节:
1十三、战神前传 生命是否需要尊严2十三、战神前传 爱恨交加心乱如麻3十二、飞赴国难 磨砺意志新职位4十二、飞赴国难 为国捐躯怎迟疑5十二、飞赴国难 一朝登枝何生悔意6十二、飞赴国难 得遇“战神”破茧生7十二、飞赴国难 天子门生齐聚京城8十二、飞赴国难 永失今生最敬的人9十二、飞赴国难 飞度千山赴国难10十一、失意隐居 忍无可忍还需忍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