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成长之谜 精彩片段:
诸葛亮非赤壁之战原创
公元181年,汉灵帝光和四年九月初一,诸葛亮诞生在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临沂地区)。
三年后,太平道数十万信徒头裹黄巾,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口号,在教主张角的率领下揭竿而起了。一时间天下大乱,群雄竞起,军阀割据,征战频仍,尸横遍野,白骨委地,盗贼蜂起,弱肉强食,百姓流离,苦难深重。
诸葛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祖上曾出过大将军葛婴,西汉司隶校尉(京城卫戍司令)诸葛丰。汉文帝曾封葛婴世代为诸城侯,封地就在今山东省诸城市。但是,诸葛家到了诸葛珪这一代,官运也就仅限于一个郡丞(相当于现在地市一级政府的秘书长)。
在诸葛亮4岁的时候,诸葛珪当上了泰山郡(今山东泰安地区)丞。诸葛亮随父亲从老家阳都县启程,前往300多里外的泰山郡任职。他们进入泰山郡的第一站就是梁父县。县里的官员一看是郡丞从此路过,那可是不敢怠慢啊,郡丞是只比太守小一级的官,负责着全郡的行政管理,每个月的俸禄是六百石粮。
为了欢迎新上任的郡丞及其小公子,县衙给他们摆了一桌丰盛的宴席,还叫人唱起了当地流传的民间歌谣《梁父吟》,讲的是曾经发生在梁父县的,一个“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齐国。齐景公手下有三个以勇猛过人著称的勇士,叫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这三个人自以为功高盖世,不屑与身为齐国宰相的晏子来往。晏子由此感到,如果将来他们联手反对自己,那后果将是非常可怕的,甚至可能造成对国家的危害。于是,晏子假借景公之名,请来这三位,跟他们讲:主公说了,奖励你们两个大蟠桃。
三个人一看,这两个大蟠桃,个大不说,那是一个水灵,眼看着就让人直咽口水。可怎么就给两个呢?我们仨人怎么分啊?晏子说:这俩个蟠桃是奖励你们当中功劳最大的两位的。你们要“计功食之”。也就是说,谁认为自己功劳大,蟠桃就属于谁。公孙接说:“我不用多说,我曾经空手打死一只下山的猛虎,还捎带着搏杀了一只野猪。”田开疆讲:“我一马当先曾经击退敌国的大队人马。”二人一边说着,一边伸手,各自拿走了一个蟠桃。
古冶子一看,干嘛?你们也不听听我说什么啦?这要仅仅因为吃个大桃子,我也不说什么了,可这是在比谁的功劳大,我能不开口吗?于是他说道:“前些日子,主君渡河时,遇到一只大水兽。主君乘坐的马车翻到了河里,是我捕杀了大水兽。当时,我还不会游泳,但却跳进大河之中,逆水百步,再顺流九里,救出了主君。我这么拼死拼活,难道还不配吃一个桃子吗?”
公孙接和田开疆听了古冶子的话,觉得自己抢先拿蟠桃还真不应当。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这样呢?古冶子越说越激动,不依不饶。说得这二位感到无地自容,羞愧难当。二人还回桃子,一时想不开,拔剑自刎,一命呜呼。
面对这一情景,拿回桃子的古冶子也傻眼了,怎么说不活就不活了?他感到非常懊悔,觉得自己太不像话了,你怎么能这样对待朋友呢?让朋友蒙受羞辱,你还有脸独自活在这个世界上吗?这哥们,也真是条汉子,为了对得起朋友,也拔出宝剑,自杀而死。
齐景公虽然斩祸根于未然,但亦惋惜三位勇士,命厚葬于梁父县梁父山。
《梁父吟》虽然只不过是泰山郡梁父县的民间歌谣,却在诸葛亮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伴随着诸葛亮度过了漫长的青春岁月,在诸葛亮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说到这里,人们也许要产生疑问,诸葛亮4岁能记住事吗?就算他再天资聪慧,再博闻强记,都过去24年了,也该忘了吧? 可是告诉你,诸葛亮不仅没忘,后来在卧龙岗耕田种地时,还把这首《梁父吟》从新改写了一遍,并署上了自己的大名,收录在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和沈德潜编选的《古诗源》里:
步出齐门外,遥望荡阴里。
里中为三坟,累累正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