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近代史上的鸡零狗碎_第六部分 说说重臣 当上之所好具有正面价值的时候

张鸣
随笔杂谈
总共104章(已完结

近代史上的鸡零狗碎 精彩片段:

第六部分 说说重臣

当上之所好具有正面价值的时候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是中国人的古训。都说楚王好细腰,后宫多饿死,其时,楚王治下的众多官员的家眷姬妾如何?书上没说,不过,按情形估计,应该也在拼命减肥,做饿死或者快要饿死状。当然,楚王这种行为,由于事牵好色,按古训是要遭到谴责的,自然不足为后世训。可是如果上之所好,好得很正面,具有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价值的时候,又怎么样呢?从史书上看,好像也有问题。

阎敬铭是晚清同光中兴重臣中,地位重要、作用非轻,却不显山不露水的一位。阎敬铭这位西北来的陕西佬,一生崇尚节俭,传说中有许多他如何抠门的故事。不过,由他执掌户部(类似今日之财政部),西太后老佛爷想要办个庆典,弄个热闹,花银子总要有点麻烦。他最大的功劳是阻止了重修圆明园,否则,以当时中国贫弱的现状,不知道要因此整死和饿死多少平民百姓。不过,崇尚节俭的阎敬铭,也有打眼的时候。据说此公主政山西时,一贯其节俭的风格,一上任就看上了山西的褡裢布。那时候跟现在不一样,山西是个出商人的地方,大个的商人做票号生意,掌管天下的银钱,小个的则什么都做,满世界乱窜,走到哪儿,身上都免不了有个大号的褡裢,什么都往里装。褡裢布都是特别织就的,结实耐用,价钱还不贵,缺点是比较厚和硬,不太适合做衣服。可阎敬铭不管这个,就是用褡裢布做袍子,走哪儿穿哪儿,看见下属有穿褡裢布衣服的,嘴上不说,眼睛里冒着喜欢。不久,山西的官员个个都置起了褡裢布的袍褂,外面来的官员新上任,见阎中堂之前,必然得添置一套褡裢布的行头,害得当地褡裢布价格直线蹿升,比绸缎还贵。时间一长,阎敬铭习惯了褡裢布的官场风景,如果有谁不穿褡裢布的袍褂,他反倒要不舒服了。可巧,有天还真的就碰上一位新上任的官员,穿着外面日常的官服。中堂大人不高兴了,谈话中,言里言外讥刺人家奢侈。这个官员急了,说:下官实在没有多余的钱了,添置不起褡裢布的袍褂,只好穿平时穿的衣服来见大人。到此,阎敬铭才明白自己提倡的节俭风尚,已经变成了一种新的奢侈。

地方首长所为尚且如此,如果皇帝也有同好,那么效果可想而知。在清朝诸帝中,嘉庆皇帝是个苦命人,等到他上台的时候,朝廷的钱差不多都让他那个过于张扬、也过于风光的爹爹花光了。看着空空如也的国库,他抠门抠得近乎变态,不仅自己什么钱都不敢花,甚至提倡穿补丁衣服,如果有官员真的穿了打补丁的衣服,不管官声如何,总是会令他满心欢喜。自然,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一下子大小官员就统统简朴起来,裁缝铺里专门做补丁官服卖,比新衣服价钱还高。

今人赖昌星说,不怕官员不贪,就怕他们没有爱好。言外之意,只要他们有爱好,他就有办法攻下来。其实,这个道理古代官员们也懂。上级的爱好,在某种条件下就是他们升迁的机会。不管这种爱好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只要有爱好,就会有人揣摩,有人逢迎,有人投其所好,真的或者真假莫辨地装作自己也有同好。道理很简单,总的来说,讨好一两个人,总比讨好众多的百姓要来得容易得多。

作品简介:

军阀之脸谱,武夫之性格,文人之脾气,皇宫之隐秘,女人之别样,重臣之分量,张鸣品人,勾勒晚清至民初之人物群像图。

从出人意料的武夫张作霖,到开涮警察的文人章太炎;从黑社会讨公道,到双面艺人谋生;从妓女救国,到弱势记者。鸡零狗碎,有温度的近代史。一〇三篇精华之作,勾勒晚清至民初历史人物群像图。

作者从五年来大量的历史文化随笔中择选一〇三篇精华之作,集中体现其对各类人物的独到观点,突显张鸣式说史之魅力。

作者:张鸣

标签:张鸣近代史上的鸡零狗碎随笔历史近代史

近代史上的鸡零狗碎》最热门章节:
1第六部分 说说重臣 两个糊涂丞相的故事2第六部分 说说重臣 名人肚子的故事3第六部分 说说重臣 左宗棠晚年的“骂人事业”4第六部分 说说重臣 “官屠”刀钝5第六部分 说说重臣 关于三个“猛人”的神话6第六部分 说说重臣 总理县长唐绍仪7第六部分 说说重臣 官运挡不住的人8第六部分 说说重臣 卧辙代表9第六部分 说说重臣 一出掉包戏的台前幕后10第六部分 说说重臣 在劣绅与藏书家之间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