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生命的品质_第七辑 我们都是幸存者 震灾中的札记

周国平
随笔杂谈
总共103章(已完结

生命的品质 精彩片段:

第七辑 我们都是幸存者

震灾中的札记

一、中国对不起你们

汶川大地震举世震惊,举国悲恸,来自灾区的消息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在所有的报道中,最让我心痛的是那里的孩子,最让我感动的是那里的教师。

在这次震灾中,震区幼儿园、小学、中学大批校舍倒塌,而救援人员在各处都看到了一个相似的画面:废墟的某个角落里,一位教师,男的或女的,年长或年轻,弯曲的身躯已经僵硬,背脊上顶着塌落的屋梁,而在他(她)的臂弯下,在用自己生命撑起的小小空间里,数目不等的孩子得以幸存。

这个画面已经牢牢地定格,将永远保存在国人的记忆里,保存在历史的案卷中。

还有的教师,在屋子倒塌前拼死救出了尽可能多的学生,自己来不及逃脱,被埋在了废墟中。

在这些为救学生而遇难的教师中,好几位年轻教师遗下了幼小的儿女。一个小学女教师在救出十三名学生后殉职,我们听见了她一岁半女儿的号哭,一声声令人心碎:“找爸爸!找妈妈!”

有一些老师虽未遇难,但在救出许多孩子的同时,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地震时,一所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在午睡,值班的女教师一手一个抱出两个孩子,未及返回,房屋倒塌,睡在同一间教室里的她自己的孩子被掩埋。孩子的尸体挖出后,她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哭喊:“娃娃,妈妈来不及啊……”

这些最可敬的人,他们基本上是农村乡镇学校的教师,一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过着平凡而辛劳的日子。然而,在患难的时刻,正是他们身上闪射出了最耀眼的人性的光芒。

对于全国乡镇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我要说一句:中国对不起你们!在平时,你们得到的关爱最少,在灾时,你们遭受的祸害最烈。如果平时对你们多一些关爱,比如让你们的校舍少一些危房,你们现在一定不会有这么惨重的伤亡。面对你们在震灾中的表现,我感到的不只是敬意,更是深深的负罪感。倘若如此惨重的教训仍不足以使国人警醒,切实地改善你们的境况,国人之罪孽将无可救赎!

二、悲壮的亲情

当我把目光从学校转向震区中的家庭时,我看到的是用弯曲的身躯保护孩子的同样的死亡姿势。下面是其中的几个镜头——

一个年轻的妈妈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掀起,已经没有呼吸,但双手仍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的女婴,她正含着妈妈的乳头在吮吸,红扑扑的小脸与妈妈粘满灰尘的双乳形成鲜明的对照。

另一个年轻的妈妈双膝下跪,双手撑地,向前匍匐的身体已被压得变了形,身下躺着一个三四个月的男婴,包裹婴儿的小被子里塞着一部手机,屏幕上是妈妈留下的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作品简介:

生命原本是单纯的,可是人却活得越来越复杂了。许多时候,我们不是作为生命在活,而是作为欲望、野心、身份、称谓在活,不是为了生命在活,而是为了财富、权力、地位、名声在活。

在一定意义上,人生觉悟就在于透过这些社会堆积物去发现你的自然的生命,又透过肉身生命去发现你的内在的生命,灵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人生就有了明灯和方向。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让生命回归单纯,活出生命的品质。

作者:周国平

标签:周国平生命的品质杂文随笔哲学

生命的品质》最热门章节:
1第三辑 为教育把脉 用爱和智慧保护孩子——《宝贝,宝贝》少儿版致小读者2第三辑 为教育把脉 爱,这一个理由已经足够——《宝贝,宝贝》序3第三辑 为教育把脉 把赌注下在素质教育这一边4第三辑 为教育把脉 神圣的好奇心5第三辑 为教育把脉 守护人性——《周国平论教育》序6第三辑 为教育把脉 为中国今天的教育把脉——评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7第三辑 为教育把脉 教育的七条箴言8第二辑 爱智之旅 泰勒斯:一则关于哲学家的寓言9第二辑 爱智之旅 从容面对生死10第二辑 爱智之旅 自己身上的快乐源泉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