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全酒美 精彩片段:
第二辑 川味江湖
成都卤鸭脚板
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稍微留意就可以看到很多招牌诡异的卤味店,多以鸭部件吸引顾客,最多的是鸭脚,成都人叫鸭脚板。
我生活在长沙,被外地人称为好吃之城,老百姓虽馋,却没有这么多卤味店。我长期来往成都及其周边城市,对川菜有些了解。川菜的特色是凉菜(卤菜)多,任何肉、下水、杂件都可以卤制成凉菜。川菜分炒菜、火锅、冷啖杯三种,冷啖杯多是用于下酒的凉菜和休闲美食。
经过卤味店,常常遇到大人小孩手里抓着个鸭脚板啃得津津有味,我倒觉得没有可吃之处。上次与妻子回岳母家过节,回湖南的前夜,妻子陪我去买在火车上吃的零食,她提议买点鸭脚板带在火车上吃,我没有拒绝。
俗话说:食在四川,味在成都。成都人对辣味讲究刚柔并重,既辣且香,香中带辣,辣中有香,还少不了麻味。成都平原,地处川西,物产丰富,气候温润。成都近郊的彭州,素有养鸭的传统,仔鸭产量甚多,九尺镇是集散地。彭州仔鸭肉嫩味甜,很受成都人的欢迎。
成都人好吃,坊间有首《竹枝词》:日斜戏散归何处,宴乐居同六合居。三大钱儿买好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星一碗甜浆粥,才吃菜汤又面茶。凉糕炸糕耳朵,吊炉烧饼又窝窝。叉子火烧刚买得,又吹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列满贯,新添挂粉好汤圆。说得非常到位,我在成都的日子深有感触。
成都人吃仔鸭,方法不下百种,单分解吃鸭杂件就有鸭头、鸭翅、鸭脖、鸭舌、鸭肝等数十种,我尝食过的有十多种,可是鸭脚板从没试过。
我们路过几家卤味店,寻找鸭脚板的踪迹,量不多,价格相差大,低的十六七元一斤,贵的二十四五元一斤。我很纳闷,一样的鸭脚板,都用卤制,为什么价格相差这么大呢?我仔细观察鸭脚板的颜色,才知道:色泽明亮的价格偏高,颜色深灰的价格略低。我正在不好选择哪种时,妻子建议每样都买几个回去,一吃就知道味道了。我认为她的方法很好,就一样买了半斤。
卤鸭脚板主要用红卤水煮熟,制作卤鸭脚板的红卤要白酒、盐、冰糖、大葱、姜、茴香籽、桂皮、甘草、花椒、香叶、丁香、草果、酱油、味精等调汁。把氽水的鸭脚板打去浮沫,捞出放在红卤中旺火继续煮,煮到鸭脚板可以啃烂后捞出,擦上麻油装盘,即可食用,也可做下酒菜,边闲话边吃。刚出锅的鸭脚板,色泽金黄、味鲜香浓,飘散着咸香。
我们回到家,打开塑料袋,卤鸭脚板散发出诱人的卤香味,我忍不住拿起一个啃起来,咸咸的,有些韧劲。鸭脚板与卤制的鸡爪不同,表面不再糯柔粘嘴,小腿上的脚筋脆爽,咬出清脆的响声,感到齿间的摩擦和嘣咯声;鸭蹼和鸭爪间的肉质细腻,鲜甜可口,耐人回味;鸭爪的小骨头与肉很容易剔下,筋络却仍有部分粘在骨头上,吃不干净,感觉很可惜。妻子见我吃得特别认真,她也忍不住抓起一个啃起来。我很快就啃完了一个,妻子要我试试其他卤味店买的鸭脚板。我每样吃了一个,完全肯定了它们的价格:颜色越浅的,看上去明亮金黄,小腿的筋络越清脆,味道越纯正,越有嚼劲;颜色越深的,看上去深褐色,酱油味和卤味越重,吃起来不再脆响和有嚼劲,改之是糯性和咸味,失去了啃骨头的滋味。我突然想起一个朋友曾经跟我说过啃鸭脚板的一句话:“在街边啃鸭脚板,每次都停不了嘴,把鸭骨头都啃碎了,越啃越香。”
妻子见我吃得很忘情,要我比较一下各地吃的鸭杂件。我仔细回味了近几年在各地吃的鸭杂件,有长沙的鸭架子、武汉的鸭脖子等。我觉得,最大的差别在于每个地方用不同的大料来去除鸭的膻味,成都人做卤鸭脚板用花椒,长沙人做鸭寸骨用桂皮、八角,武汉人做鸭脖子用芥末,效果都一样——减少了膻味。
第二天,我们去那家贵点的卤味店买了一斤鸭脚板,带在火车上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