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帝国风云2·湘军崛起 精彩片段:
第七章 放手一搏
激将法
按照英国人的测算,上午十点二十分左右,是海河潮汐的最高潮,之后会越来越低,到下午五点十分的时候,进入最低潮,二者水位相差有两米之多。由于大沽炮台位置相对较高,如果能乘潮汐高潮时发起攻击,显然对进攻方是有利的。
何伯根本就没拿大沽炮台当一回事,更没有急于进攻。不仅如此,他还一脸神秘地预言道:“放心吧,我保证不会有一枪一弹打到你们身上。”
开始尚有人不信,免不了要左顾右盼,奇怪的是,大沽炮台那边还真的没有一点声响,睡着了一般,双方好像达成了一种默契,你干你的,我睡我的。
英军观测兵爬上桅杆,用望远镜对炮台进行观察,仍未发现中国士兵和火炮的踪影,甚至于连原先的水上工兵也看不到了——后面这个倒不用多解释,炮艇可不是舢板,看到这么多炮艇直接开过来,他们还不得撒丫子赶快逃命吗?
众人不得不佩服何伯:“您老人家真是神机妙算啊!”
受到大家恭维的何伯一脸得意,如沐春风,好像一下子年轻了十岁,那丑态就好像一本古典小说中的句子:吐气如兰,胸脯微微起伏……
其实大沽守军都在严阵以待,只不过没有僧格林沁的命令,谁都不敢动一动。炮台上不见一个士兵,射孔和炮位用草席盖得严严实实,从远处看,连一个炮口都看不见。
炮台守军乃僧格林沁新组建而成,人人都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和气势,英军肆无忌惮的清障行动,对他们而言,无疑也是个极大刺激。可大家不明白的是,洋人都欺负到鼻子上来了,怎么僧王仍不下令阻击?
僧格林沁虽是主战派领袖,却并不是那种开口闭口喊打喊杀,实际连战场什么样都没见过的无脑愤青。他非常清楚,只要大沽口一开炮,就意味着天津谈判以来所形成的和局将被打破,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必须掂量其中轻重。
他的隐忍不发,在军事上也有一讲。相似例子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夷陵之战。当时蜀军连番挑衅,到最后,刘备甚至派了一些疲弱之卒坐在城下叫骂,什么难听的话都甩出去了,但守城的陆逊就是无动于衷。
陆逊的部下在城头上听不下去,纷纷入帐请战,陆逊把佩剑一拔,说谁敢再提出战的话,别怪我的宝剑不认人。将士们只得退下,但一口气始终憋在心里。
坚忍多日后,陆逊见时机已经成熟,便乘蜀军懈怠之际,突然发起总攻,这个时候,三军都不用动员,就嗷嗷叫着杀了出去,从而大获全胜。
僧格林沁用的计策跟陆逊相仿,就是在继续麻痹敌军的同时,“蓄我军之怒”,说白了,就是一种激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