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晚清帝国风云2·湘军崛起_第八章 现实与梦境的距离 扎堆而来的伯乐

关河五十州
历史小说
总共121章(已完结

晚清帝国风云2·湘军崛起 精彩片段:

第八章 现实与梦境的距离

即使是在英法进京换约期间,咸丰的主要关注点,仍集中在国内的南方战场。

对官军而言,南方战场上最具威胁的一共有三个人,除了因三河之役而新近崛起的陈玉成和李秀成以外,就是另立门户的石达开。

用来对付石达开的是曾国藩。石达开沿途裹挟,去的省份多,招的人也多,最多时号称三十万大军,而当初太平军初兴,刚到湖北时也才不过十万人,但尾追于后的曾国藩却对石达开越来越轻视。

石达开早已不是湖口之战时那个年少老成、稳扎稳打的年轻主帅,他越来越急功近利。曾国藩一语道破石达开如今的弊病所在:“他已经与北方的捻军一样,成了流寇,算不上能做大事业的人了。”

曾国藩虽然在战术和临场指挥上难言出色,但他不愧为一个极其优秀的战略家,他能看到的东西你看不到,你就被他比了下去,双方已经不能站在同一个层次弈棋论道了。

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曾国藩所部不过才一万人,而且皆为湘军中的二三流部队,可石达开反过来还被追得到处跑。当然,曾国藩要想马上消灭石达开,也是件很难办到的事。

扎堆而来的伯乐

作为“流寇”,其最大优点就在于能跑,而且一跑起来就很难追得上。比如捻军,论综合实力还远在太平军之下,但人家的大旗足足打了十六年,乃至于太平天国都亡了,他们还在跟官军捉迷藏。

与此同时,由于孤悬东南,与在江西时相比,湘军在人员和给养补充上并未有根本好转,曾国藩在征战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他自身难以克服和解决的困难。

长此下去终究不是办法,曾国藩向咸丰建议,“流寇”没有后方根据地,攻打城池是其获取给养的主要来源,就是不去追,他也一定会来,所以只要守着城池就行了。

照这么说,你也准备就地在浙江固守城池?曾国藩说不,我不守城池,我去安徽,因为“金陵给养,全靠安徽提供,安徽乃太平军必争必救之地”。

显然,曾国藩从未忘记什么地方是最重要的。咸丰认为他言之有理,便批准曾国藩与胡林翼一道征战安徽战场。

就像是已经被预先算好命一样,石达开的进军路线,完全朝着曾国藩所设定的“流寇路线”在走。自出走安徽后,他先去浙江,接着进入福建,中间还曾现身于江西,但是到哪里都待不长,也立不住脚。

石达开如今奉行的不再是精兵主义,而是“人多主义”。每至一地,他都要大量招兵,可是由于未进行过系统训练,导致新兵大多缺乏作战经验和技能,连与官军正面作战都不敢,所谓三十万其实是个含有大量泡沫的数字。

作品简介:

晚清帝国风云系列,是关河五十州近代历史写作的重磅作品。本系列参阅了国内外丰富的史料,运用多重的观察视角,深入地理解当时历史现场各方的立场,和他们真实人性底色和认知逻辑,试图重新梳理近代史发展脉络,再现一个真实可感的晩清,解读历史的多样可能性。

晚清乱世,在中国命运正值日落西山、清政府几乎难以为继的时候,湘军集团横空出世,几乎成了清廷唯一可以倚仗的力量。晚清朝廷也因此得以苟延残喘。而湘军集团也几乎囊括了那个时代清帝国最顶尖的人才——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无一不是可以独当大局的救世能臣。

本书基于丰富的史料,以全新的视角来讲述湘军崛起的历史,用生动的语言来揭开湘军“越挫越勇、屡败屡战”的彪悍人生,并对湘军集团独特的组织架构、军队勇猛的战斗风格及独特的训练方法、募兵制度,以及湘军领袖的个人性格、才能与相互关系,也有着非常生动到位的评价。

“历史成就了湘军,湘军改变了历史”。正当湘军与太平军战况正烈之时,英、法在美国、俄国的支持下联合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

作者:关河五十州

标签:关河五十州晚清帝国风云湘军崛起历史清朝晚清

晚清帝国风云2·湘军崛起》最热门章节:
1第三章 用时间来熬 以父之名2第三章 用时间来熬 红单船3第三章 用时间来熬 哪里是轻轻巧巧就能做到的4第三章 用时间来熬 御将之术5第三章 用时间来熬 狼来了6第三章 用时间来熬 好钢用在刀刃上7第三章 用时间来熬 遗书8第三章 用时间来熬 再坚持一下9第三章 用时间来熬 转危为安10第三章 用时间来熬 重新找回了自信
更多『历史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