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晚清帝国风云2·湘军崛起_第七章 放手一搏 东征

关河五十州
历史小说
总共121章(已完结

晚清帝国风云2·湘军崛起 精彩片段:

第七章 放手一搏

咸丰正在为吞下《天津条约》的苦果而烦心,本已趋向好转的南方战场又现危机。

1858年8月,太平军攻陷安徽省会庐州(今合肥),继西征之后,皖中再次成为太平军的势力范围,并直接威胁湖北。

指挥这次战役的是陈玉成,他和李秀成同为广西藤县人,两人称得上是后期太平军将领中的“双子星座”。

经历天京事变,太平天国领导层犹如被重新洗了一次牌,老一代战将渐行渐远。应该说,这既是坏事,也是好事,因为这样一来,青年一辈就有了脱颖而出的机会和条件。

与早期基本由杨秀清一人独揽前线指挥权不同,陈玉成和李秀成从资历到地位都相差不远,所以他们不存在谁指挥谁的问题,而是各有各的作战领域和分工,陈玉成主要负责长江上游战场,李秀成主要负责守卫天京及开拓江南战场。

太平军中有一个很特殊的编制,叫作童子兵,挑选的都是十几岁的小孩儿。这些孩子年纪虽小,作战技艺也不精熟,但打仗却很勇敢,比如在攻打武昌城时,负责充当第一波敢死队的便是童子兵,陈玉成也曾是其中的一员,时年仅十四岁。

很多孩子早早就战死在战场之上,陈玉成是极少数的幸存者之一。他身材不高,两眼下有痣,远远望去就好像有四只眼睛一样,所以对手送给他一个颇为不敬的绰号——“四眼狗”。

东征

你不敬,战场上给你颜色看。从死人堆里一路爬过来,陈玉成可以说是为战争而生,为战争而活,他的世界完全被这两个字所占据和主宰,打仗在别人看来可能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但对于他来说却不过是一种本能。

安徽曾是石达开的大本营,自石达开出走后,安徽境内的太平军精锐和老兵也被带走大半。这曾让继之而起的陈玉成在兵力上捉襟见肘,但是这一年,安徽爆发的蝗灾帮了他大忙。

随着乌云一样的蝗虫自天际掠过,各地庄稼无不遭到毁灭性摧残,大部分地区颗粒无收,不顾一切的灾民由此会集成了太平军新的兵源,陈玉成麾下兵马很快骤增至数十万人。

只要有兵,陈玉成就能在战场上呼风唤雨,攻克庐州便是明证,而他的横空出世,也预示着太平军的新一代战将已逐渐崭露头角。

在另一头,作为湘军新一代的代表人物,李续宾也正按照胡林翼所制订的东征计划,向皖中大步推进。

咸丰本来计划让李续宾去浙江追击石达开,这也是朝中大多数人的意见,但是从胡林翼到李续宾本人,都认为决战皖中比追击石达开更为重要,如今正可抓住九江克复的机遇再接再厉,不宜轻离安徽战场。

作品简介:

晚清帝国风云系列,是关河五十州近代历史写作的重磅作品。本系列参阅了国内外丰富的史料,运用多重的观察视角,深入地理解当时历史现场各方的立场,和他们真实人性底色和认知逻辑,试图重新梳理近代史发展脉络,再现一个真实可感的晩清,解读历史的多样可能性。

晚清乱世,在中国命运正值日落西山、清政府几乎难以为继的时候,湘军集团横空出世,几乎成了清廷唯一可以倚仗的力量。晚清朝廷也因此得以苟延残喘。而湘军集团也几乎囊括了那个时代清帝国最顶尖的人才——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无一不是可以独当大局的救世能臣。

本书基于丰富的史料,以全新的视角来讲述湘军崛起的历史,用生动的语言来揭开湘军“越挫越勇、屡败屡战”的彪悍人生,并对湘军集团独特的组织架构、军队勇猛的战斗风格及独特的训练方法、募兵制度,以及湘军领袖的个人性格、才能与相互关系,也有着非常生动到位的评价。

“历史成就了湘军,湘军改变了历史”。正当湘军与太平军战况正烈之时,英、法在美国、俄国的支持下联合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

作者:关河五十州

标签:关河五十州晚清帝国风云湘军崛起历史清朝晚清

晚清帝国风云2·湘军崛起》最热门章节:
1第六章 零丁洋泊叹无家 武器制胜2第六章 零丁洋泊叹无家 不给也得给3第六章 零丁洋泊叹无家 唐僧肉4第六章 零丁洋泊叹无家 海上苏武5第六章 零丁洋泊叹无家 阶下囚6第六章 零丁洋泊叹无家 六不7第六章 零丁洋泊叹无家 怎奈诸君壁上看8第六章 零丁洋泊叹无家 最后一次占卜9第六章 零丁洋泊叹无家 至关重要的文件10第六章 零丁洋泊叹无家 报复
更多『历史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