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晚清帝国风云1·鸦片战争_第六章 崭新的开始 不忠贞怎么叫烈女

关河五十州
历史小说
总共119章(已完结

晚清帝国风云1·鸦片战争 精彩片段:

第六章 崭新的开始

不忠贞怎么叫烈女

清代官员薪俸微薄,地方督抚还好,尚有丰厚的养廉银,京官没有,即便到副部这一级别,也只能靠一年四百两银子过活,而那时候又没有公车私用、公款报销的说法,什么都要自己开销,包括各种各样的应酬。

曾国藩是一个标准的清官,基本没有灰色收入,所以每到年终,他都必须靠借债才能度日。不过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说,国家大事永远比过日子更重要,第一份建言的成功,对他是一个非常大的激励,自此以后,曾国藩放开手脚,又上了第二、第三份建言。这时候他却发现皇上已经变了,变得对这些批评和建议不再感兴趣,而他的那些花了很多功夫琢磨出来的“治国良策”也从此石沉大海,无人问津。

曾国藩郁闷了。他不明白咸丰到底怎么了,不是说求贤若渴的吗?

看到广西局势闹得沸沸扬扬,不可收拾,曾国藩憋不住了,他认为是咸丰不肯采纳他这个“忠臣”的直谏所致,性子一上来,便又写了一份折子。这一回非同小可,以前都是批评时政,不痛不痒,此番是举起标枪,直接朝咸丰身上扔了,什么舍本求末,刚愎自用,还有虚荣心强之类,反正都是一些让人受不了的句子。

写这样的折子,曾国藩颇有些死谏的决心,大抵是学着林则徐“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路子去的。没办法,不忠贞怎么叫烈女,我就等着你龙颜大怒,等着你把我打得不成人样了。

其实咸丰正处于无比烦心的时候,他对曾国藩的建议弃而不问,一方面是广西的那堆烂事已把他搅到心神不安,根本顾不上推行自己的新政,另一方面也是时事通行的法则,即说总比做容易,曾国藩叨叨叨地讲上一大通,咸丰落实起来却没这么轻松。

收到曾国藩的奏折,咸丰气得脸色铁青。他把奏折往地上一扔:“军机大臣在哪里?拟旨,朕要好好地办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

军机大臣们一听赶紧上前解劝,说曾国藩固然不识好歹,但求言求贤是皇上您亲自发起的,如果因此治罪,只怕会寒了大伙的心。

咸丰想了想也有道理,于是他强压火气,写了一份口气温婉的谕旨,算是把曾国藩给打发掉了。他当时不会料到,就是这么手下一留情,若干年后竟然会换得一个梦寐以求的大礼包。

已经做好杀头进班房准备的曾国藩逃得一劫,但皇帝的谕旨却没有带给他更大希望,而且眼瞅着不治罪已经是高恩厚德,再往枪口上撞那就是给脸不要脸了。

曾国藩只好停止进言,专心做他的学问。当时的在京朝官,分为两种,一种是左右时政的,一种是讲求学问的。曾国藩倒也想左右时政,可事与愿违,如今就只能跟学问死磕了。

在京期间,他曾拜名噪一时的理学大师倭仁为师。倭仁以操守著称,他像穆彰阿一样长期担任科举考试主考官,门生弟子多如牛毛,但从不借此徇私。你要向他请教学问,老夫子会言无不尽,什么都跟你说,就怕你听不懂,如果你要想请他帮你走后门托关系,对不起,还是免开尊口为好。

倭仁的官做得不小,但生活上却是能节俭就节俭。一件冬天穿的狐裘,皮革已破损外露,他都不买新的,仅仅在外面打个补丁,能凑合就凑合。

作品简介:

晚清帝国风云系列,是关河五十州近代历史写作的重磅作品。本系列参阅了国内外丰富的史料,运用多重的观察视角,深入地理解当时历史现场各方的立场,和他们真实人性底色和认知逻辑,试图重新梳理近代史发展脉络,再现一个真实可感的晩清,解读历史的多样可能性。

晚清时期,长于守成的道光帝遇到了传统中国帝王从未有过的挑战——鸦片战争。它将传统中国社会坚实外壳敲出了裂痕,这一危机,让整个大清帝国疲于应付,进退失据。就在鸦片战争告一段落的时候,噩耗却再次传来——广西出事了……

本书以嘉庆朝“林清之变”为引子,从道光皇帝的登基讲起,通过对江河日下的清帝国诸多弊端情状的解读,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性格撞击与矛盾冲突的多视角展示,揭开鸦片战争这一历史大幕背后的种种秘辛,从多个方面解读鸦片战争爆发及中国失败的原因,以及与外部英帝国之间的碰撞、试探、冲突和博弈的诸多历史细节。

作者:关河五十州

标签:关河五十州晚清帝国风云鸦片战争历史清朝晚清

晚清帝国风云1·鸦片战争》最热门章节:
1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我与夷人的那点事2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你说爽不爽3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皇帝差你干什么来了4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非常规战术5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6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这回真不是装7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究竟安的什么心8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只有先谈一谈了9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能要人命的符咒10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洋窦娥
更多『历史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