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城塞_下卷 长濑堤

司马辽太郎
历史小说
总共115章(已完结

城塞 精彩片段:

下卷

长濑堤

秀吉修建大坂城时,仿造京都的街衢,将城下町设计成了棋盘状。尤其是俗称“船场”的商业区,布局更是如此。

生驹山是大坂东边的屏障,其之于大坂,相当于东山之于京都。与东山和京都的位置关系不同的是,大坂的城镇与生驹山之间横亘着河内平原。河内野草丛生,地势平坦,遍地池沼。

上文已数次提及大坂方派出三支纵队向生驹-葛城连峰进军。后藤又兵卫军在南,长曾我部盛亲军居中,木村重成军在北。

三支纵队之间距离太远,难以进行战术上的协作,结果只能各自为战。

不过,这并非他们在战术上的失误。两军兵力悬殊,对大坂军而言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进攻战死。当然,这种“绝望的战术”不能称之为战术。他们唯一的目的是“袭击家康大本营,刺杀家康”。成功的可能性或许不到千分之一。可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希望。他们始终把希望寄托在这比针尖还小的可能性上。

在进攻开始前,又兵卫让将士们“最后拼死一搏”。在这个雾气弥漫的清晨,分头前进的三支纵队的将领都抱着同样的心态。

这三支纵队的战斗十分惨烈。第一场、第二场、第三场战斗他们悉数获胜,无奈没有后续部队前来支援。在如潮水般涌动的德川军面前他们无异于自取灭亡。他们英勇奋战的精神,使他们成为后世国民心目中的英雄。这三支纵队几乎同时用鲜血染红了河内平原的沼泽。

到某一时刻为止,对长曾我部盛亲的部队而言,“胜利”已经唾手可得。

长曾我部盛亲乃元亲之子,土佐国国主。关原之战中,盛亲因站在西军阵营而被剥夺属国,成为京都的浪人。他隐居在看得见相国寺树林的房子里,沦落为私塾塾师,后应大坂方征召入城。得知盛亲入城的消息,躲在土佐和各地山林中的旧日家臣纷纷渡海来投奔他,很快形成了一个军团。盛亲性格温厚,沉默寡言,有长者之风,在大坂城内备受敬重。城内人常说“像宫内少辅大人那样有分寸”。当时,“有分寸”不是“敷衍了事”之意,而是指“不多管闲事”。盛亲不好政治,从不参与城内的政治斗争。召开军事会议时,他总是以真田幸村及后藤又兵卫的意见为尊,从不抢在他人前面发言。

有一次,后藤又兵卫和人聊天时,说道“土佐人真是念旧啊”。看见蜂拥而至赶到盛亲身边的土佐人,又兵卫有感而发。

关原之战后,家康把和土佐毫无渊源的小大名山内氏一举提拔为土佐国主。很多跟随了新国主的长曾我部家的旧家臣,离开土佐来投奔旧主。其中包括黑岩治部左卫门一族及南部太郎左卫门一族。还有几十个跟随了其他大名的旧家臣中也离开新主,飞奔至盛亲麾下。还有一个家族特意准备了一条船,打算走海路前往大坂,结果途中惨遭追兵灭门。即使冒着生命危险,还是有很多人不远万里赶赴大坂。土佐人的云集成为大坂城内一道奇异的风景线。

是日(五月六日)凌晨,盛亲率领五千三百名士兵离开大坂城。

先锋部队由旧日家老吉田内匠率领。一路上浓雾弥漫,先锋到达萱振村、盛亲率领的主力部队到达久宝寺村时,他们什么也看不清,只听见南边传来激烈的枪声。这很可能是后藤又兵卫军在国分与德川大军正面冲突,迅速攻占小松山并以之为阵地的时刻。

作品简介:

“梦,醒了!”战国时代悲情谢幕的最后一战

“东军号称百万,竟无好汉一人!”

战国武士精神樱花般壮丽挽歌

关原之战结束后,德川家掌握天下大权。丰臣家自丰臣秀吉死后,逐渐衰败,至此已如困兽。德川家处心积虑,想要一举扫平丰臣家的势力。

小说主人公小幡勘兵卫以德川家间谍的身份进入大阪。丰臣家年轻的主公秀赖由母亲及其侍女团操控,对德川家怀有强烈的敌意。在德川家的蓄意挑衅和安排下,丰臣对德川宣战。对德川家心怀不满的各地浪人纷纷云集大阪城,其中不乏能征惯战的名将和勇士。

历史的两股激流,终于在此遭遇,将裹挟着的各色人物推上风口浪尖。

作者:司马辽太郎

翻译:李青周洁

标签:司马辽太郎城塞日本日本战国历史小说

城塞》最热门章节:
1中卷 阿玉2中卷 黑锹3中卷 人马往来4中卷 使者5中卷 总濠6中卷 泗川7中卷 常高院8中卷 樱门9中卷 火炮10中卷 右大臣秀赖
更多『历史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