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唐史并不如烟4·开元盛世_第四章 救时宰相 蝗虫事件

曲昌春
历史小说
总共101章(已完结

唐史并不如烟4·开元盛世 精彩片段:

第四章 救时宰相

蝗虫事件

公元715年,姚崇遇到了难题。

崤山以东,蝗虫泛滥。

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自然界的很多现象都被神化了,蝗灾也被神化,很多人固执地认为,这是上天发怒,向人间示警。这样一来,蝗虫就不是蝗虫了,而是上天向人间示警的使者,于是多数老百姓不敢捕杀蝗虫,反而在田间地头焚香祷告,跪求蝗虫嘴下留情,吃两口就打道回府(晚了就坐不上公共汽车了)。

祷告有用吗?

老百姓认为有用,姚崇却坚定地认为没用,因为他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面对蝗灾,姚崇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火速往各地派出御史,敦促各地消灭蝗虫,保护庄稼。

这个在今天看来很简单同时无比正确的决定居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反对者认为,蝗虫太多了,灭也灭不掉,倒不如别得罪它们,它们可是上天派来向人间示警的。

反对最起劲的是汴州刺史倪若水。倪若水说:“消除天灾还得靠积德,昔日汉赵国的刘聪就捕杀过蝗虫,结果怎么样,蝗灾反而更严重了,所以说还得靠积德!”

倪若水不是说说而已,他身体力行,拒不接受姚崇的命令,还对姚崇派去监督灭蝗的御史拒绝入境。

姚崇怒了,他马上给倪若水写了一封信:

你说的那个刘聪是个非法皇帝,他的德行压不住妖孽,现在我们明君在位,德行自然胜过妖孽。历史记载,古代有贤良太守,蝗虫都不进入他的辖区内,你说修德就可以避免蝗灾,那么现在你的辖区内蝗虫泛滥成灾,是不是因为你不修德呢?

看完信,倪若水哑口无言,不能再跟宰相对着干了,不然“不修德”的帽子扣下来可不是闹着玩的。倪若水火速投入到灭蝗工作中去,最后一统计,在他的汴州境内,有据可查的死蝗虫有十四万石,扔进河里水葬的蝗虫不计其数。

灭蝗工作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反对的声音依然不绝于耳。这些声音又进入了李隆基的耳朵里,李隆基有些含糊了,他是相信“天人感应”的,他自认为是天子,那么现在发生蝗灾就是他那叫作“天”的老爹不高兴了,向他发怒呢。按照姚崇的建议,这样大肆捕杀蝗虫,是不是对天不敬呢?

作品简介:

以通俗流畅的笔法讲述唐朝的历史,《唐史并不如烟4·开元盛世》是其第四部,主要讲述了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开元盛世前后的重大历史事件。

诛杀韦后之后,唐睿宗李旦被扶上皇位,但这个和中宗一样软弱的皇帝,完全成了太平公主的政治傀儡。自认有功的太平公主野心逐渐膨胀,也开始做起了女皇梦,这自然就引发了与李隆基之间的矛盾。最终,李隆基先下手为强,亲率兵马除掉了太平公主的势力,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天下之主。为了表明励精图治的决心,他把年号改为了开元,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来临了!

在吏治上,李隆基展现出了高超的用人智慧,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相继拜相,各种优秀人才不断涌现;在武功上,他改革兵制,任用哥舒翰、王忠嗣、张守珪等名将,开疆扩土,唐军所向披靡,横扫天下;在个人生活上,李隆基开创了皇室兄弟和睦的记录,并留下了众多妇孺皆知的风流韵事……在他的领导下,唐朝的国力达到鼎盛,开元盛世也随之成为了中国人的精神图腾。

全书致力于从各个角度展现出开元年间的风采,在此基础上,又做了不断的挖掘深化,让读者在轻松了解这段历史的同时,也开始思考一些更深一层次的东西。可以毫不避讳地讲,在各种唐史读物中,这部书是最有营养的通俗读物。

适用于:通俗历史类书籍的固定读者群。

作者:曲昌春

标签:曲昌春唐史并不如烟历史小说唐朝幽默

唐史并不如烟4·开元盛世》最热门章节:
1第五章 宋璟为相 虎父犬子2第五章 宋璟为相 意料之外3第五章 宋璟为相 赐箸表直4第五章 宋璟为相 坟头的高度5第五章 宋璟为相 良臣本色6第五章 宋璟为相 感谢你八辈祖宗7第五章 宋璟为相 有脚阳春8第四章 救时宰相 一世冤家9第四章 救时宰相 发挥余热10第四章 救时宰相 罢相
更多『历史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