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并不如烟4·开元盛世 精彩片段:
第四章 救时宰相
无限风光
凭借李隆基的支持,姚崇在开元初年大展拳脚,老而弥坚。
姚崇能在短短几年内做出那么多业绩,还得归因于宰相制的改革。如果还是群相制,姚崇还是无法脱颖而出,而在开元初年,宰相只有两三人,与姚崇搭班子的只有卢怀慎一人。
说起这个卢怀慎,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好,熊。
卢怀慎是个好人,但不是一个能人,他比能人多了四个点,熊人!
从个人品质而言,卢怀慎甚至在姚崇之上,他清谨俭素,不经营自己的财产,所得俸禄多数都分给了亲戚朋友,而自己的老婆孩子却经常处在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嗷嗷待哺”状态。
这就是卢怀慎,一个道德层面的圣人。
这个道德层面的圣人,也是一个行政层面的熊人。
有一次姚崇的一个儿子去世了,姚崇便请了事假回家专心料理儿子的丧事,一下子就有十几天没来上班。这十几天对于姚崇来说是悲痛的,白发人送黑发人,人生最悲痛的事情莫过于如此;这十几天对卢怀慎来说,也是最难熬的,每天都是度日如年。
与姚崇搭班子以来,他一直都是充当副手,姚崇点头他点头,姚崇画圈他画圈,时间长了,人送外号“伴食宰相”。
现在姚崇这根主心骨不在,让他这个“伴食宰相”挑大梁,这就是把癞蛤蟆逼到公路上,愣是让它冒充迷彩吉普了。十几天下来,政事堂的公务堆积如山,“伴食宰相”卢怀慎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只好进宫来向李隆基汇报,起码争取一个好态度。
李隆基看着卢怀慎,他知道这是一个好人,但他更知道这是一个熊人,于是便说道:“我把天下事都交给姚崇,却把你安排到了可有可无的位置上。”
李隆基的意思很明白,本以为你是一把锥子,谁知道你是个棒槌。
面红耳赤的卢怀慎忐忑不安地退了出来,继续回到中书省发呆,心中只能乞求姚崇节哀顺变,尽快回到工作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