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唐史并不如烟4·开元盛世_第十四章 太阿倒持 兵制改革

曲昌春
历史小说
总共101章(已完结

唐史并不如烟4·开元盛世 精彩片段:

第十四章 太阿倒持

兵制改革

随着西线战事又起,李隆基将兵制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

唐朝初期,原本沿用的是府兵制,兵民合一,国家无事时则耕种于田野,另外按照排班顺序,轮流前往长安拱卫京师。如果边境有事,则授命大将领兵出征,战罢士兵回家,大将还朝,各就各位。这样的好处在于,士兵不存在失业和无家可归的情况,而将帅平时手里无兵,即便想作乱,也是无米之炊。

随着时间的推移,府兵制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于是在开元十年张说便建议李隆基改革兵制,改征兵为募兵,一举招募了十余万精兵,是为“骑”。

时间进入开元二十五年,“骑”也不够用了,于是李隆基下诏:

各地节度使根据军、镇的重要程度,审计兵员额度,可以在现有各兵种以及流动人口中招募壮丁,用以充当长期戍边的士兵。这些士兵除享受正规士兵待遇外,另外给予田宅,一切待遇从优。

这纸诏书看起来简单,实际却是一道兵制改革的分水岭。

在此之前,唐朝的兵制以府兵、骑为主体,府兵是“兵民合一”,“骑”相当于准职业化。而在此之后,戍边士兵全部由招募而来,不再由全国各地府兵轮流镇守,这就让戍边的士兵走向了职业化。

这次职业化,对于唐朝而言是一把双刃剑,这把双刃剑在刺向敌人的同时,也对使用这把剑的主人发出摄人心魄的道道寒光。

节度使和方镇由此渐渐成为主角。

方镇,即节度使手下的兵镇,起源是边将的屯防区。在唐朝初年,戍边的兵镇,大的叫军,小的叫守捉、城、镇,这些整合到一起便称为道(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

唐朝开国到李隆基天宝年间之前,一直采用这种体制,军、城、镇、守捉的长官叫作使,而道则设大将一人,叫作大总管,后来改叫大都督。

高宗永徽年间以后,有的大都督官衔中就出现了“使持节”字样,意思是在本道代表皇帝行使职权,这就是节度使最早的雏形,不过那时还不叫节度使。

景云二年(公元711年),睿宗李旦任命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唐朝节度使由此正式发端。

作品简介:

以通俗流畅的笔法讲述唐朝的历史,《唐史并不如烟4·开元盛世》是其第四部,主要讲述了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开元盛世前后的重大历史事件。

诛杀韦后之后,唐睿宗李旦被扶上皇位,但这个和中宗一样软弱的皇帝,完全成了太平公主的政治傀儡。自认有功的太平公主野心逐渐膨胀,也开始做起了女皇梦,这自然就引发了与李隆基之间的矛盾。最终,李隆基先下手为强,亲率兵马除掉了太平公主的势力,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天下之主。为了表明励精图治的决心,他把年号改为了开元,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来临了!

在吏治上,李隆基展现出了高超的用人智慧,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相继拜相,各种优秀人才不断涌现;在武功上,他改革兵制,任用哥舒翰、王忠嗣、张守珪等名将,开疆扩土,唐军所向披靡,横扫天下;在个人生活上,李隆基开创了皇室兄弟和睦的记录,并留下了众多妇孺皆知的风流韵事……在他的领导下,唐朝的国力达到鼎盛,开元盛世也随之成为了中国人的精神图腾。

全书致力于从各个角度展现出开元年间的风采,在此基础上,又做了不断的挖掘深化,让读者在轻松了解这段历史的同时,也开始思考一些更深一层次的东西。可以毫不避讳地讲,在各种唐史读物中,这部书是最有营养的通俗读物。

适用于:通俗历史类书籍的固定读者群。

作者:曲昌春

标签:曲昌春唐史并不如烟历史小说唐朝幽默

唐史并不如烟4·开元盛世》最热门章节:
1第七章 张说时代 政坛新贵2第七章 张说时代 致命错觉3第七章 张说时代 人生顶峰4第七章 张说时代 泰山封禅5第七章 张说时代 一箭双雕6第七章 张说时代 智斗张嘉贞7第七章 张说时代 一张一弛8第六章 三人行 张说归来9第六章 三人行 张嘉贞传奇10第六章 三人行 不折腾
更多『历史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