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唐史并不如烟2·贞观长歌_第十六章 再征高句丽 高句丽恩仇

曲昌春
当代小说
总共113章(已完结

唐史并不如烟2·贞观长歌 精彩片段:

第十六章 再征高句丽

高句丽恩仇

贞观十七年到十八年的李世民是烦恼的,是苦闷的,是需要发泄的。恰在此时,一个很好的发泄载体出现了,这个载体就是高句丽!

高句丽在隋朝时一度与隋朝为敌,结果引发了隋朝前后四次远征,隋文帝杨坚一次,隋炀帝杨广三次,而隋朝末年的天下大乱就是由三征高句丽引起。

可能是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在唐朝建立之后,高句丽与唐朝的关系相对不错。此时高句丽国王已经发生了更替,那个惹怒隋朝的国王高元已经去世了,继位的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高建武,在高建武的任内,高句丽与唐朝的关系非常融洽。

武德二年,高建武遣使来朝;武德四年,高建武再次遣使朝贡;武德五年,高建武奉高祖李渊之命搜罗隋末因战争散落在高句丽各地的原隋朝士兵以及百姓,以礼遣返,前后达一万多人。

双方的友好关系一直延续到贞观五年,这一年,两国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两国关系的变化是由一个人性化措施引起的。

贞观五年,李世民派广州都督府司马长孙师出使高句丽,交给他一项任务:收集隋朝三征高句丽时阵亡将士的遗骸统一加以安葬。这个任务很特殊,也很人性化,彰显了李世民胸怀天下的博爱之心。

值得一提的是,一千多年后的2009年,同样有一个人性化的举措让世人感动,这个举措最先由民间发起,然后由我国政府正式出面,这个举措就是迎接散落海外的抗战英雄遗骨回家。

回过头接着说长孙师出使高句丽,奉命出使的长孙师开始非常顺利,然而不久就遇到了一个难题:高句丽居然将隋军将士的遗骸修筑成宣扬武功的京观。

京观是中国人的发明,功能是宣扬武功,京观的修筑是这样的:先堆集敌军的尸骸,然后封土而成。修筑好的京观展示的是本方的战斗力,羞辱的是对方的无能。现在高句丽就是用隋军将士的遗骸修筑成一座宣扬高句丽武功的京观。

看着这刺眼的京观,长孙师出离愤怒,尽管距离三征辽东已经过去了将近二十年,但这施加于隋军阵亡将士身上的屈辱却一直延续到了贞观五年,死后不能入土为安,还要接受这样的屈辱,太残酷了!

长孙师长啸一声说道:“毁掉京观,正式安葬这些为国捐躯的将士!”

在长孙师的主持下,京观毁掉了,死后背负屈辱的将士遗骸得到了安葬,长孙师将这些遗骸下葬,祭奠一番,然后回朝复命。

作品简介:

无论过去多少年代,多少年,透过历史的尘埃,在不经意间却会发现,其实唐史并不如烟。拭去岁月的浮尘,英雄豪杰、金戈铁马……历史重新复活!

从李世民国内平叛、发动玄武门之变写起,详细叙述了贞观一朝的盛世辉煌。在李世民的朝廷里,文臣治世,武将建功,房玄龄、杜如晦、李靖、尉迟敬德等千古良臣写下了不朽的传奇,西征东突厥,灭国吐谷浑,天可汗名扬四海,更有朝政以人为本的伟大探索、玄奘西行求法的不凡壮举、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惊世历程。虽然也有亲征高句丽的虎头蛇尾、皇子争储的刀光剑影,但这都无损于贞观之治作为千古盛世、唐太宗作为千古明君在中国历史上的崇高地位。

这是本适合普通大众阅读的通俗历史读物。历史时间是隋末唐初,从隋炀帝的悲惨结局,到唐朝开国功臣,再到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基座宝。全书讲述得条理清晰、环环相扣,既有深厚的历史感,又有很强的可读性。

作者:曲昌春

标签:曲昌春唐史并不如烟历史小说唐朝幽默

唐史并不如烟2·贞观长歌》最热门章节:
1第六章 目标东突厥 归心2第六章 目标东突厥 受降3第六章 目标东突厥 一个在天,一个在地4第六章 目标东突厥 韩信灭齐5第六章 目标东突厥 重拳6第六章 目标东突厥 前奏7第六章 目标东突厥 远交近攻8第六章 目标东突厥 殊途同归的梁师都9第六章 目标东突厥 突利可汗的求救信10第六章 目标东突厥 东突厥的多米诺骨牌
更多『当代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