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血的皇冠·光武皇帝之刘秀的秀 精彩片段:
第五章 新帝王莽
第六节 粮食与理想
千百年来,王莽留给人们的印象,基本上是一个大坏蛋、大奸臣,京剧舞台上的王莽,也永远只有唱白脸的命。传统史家对于王莽的攻击,火力首先集中在他谋朝篡位,得国不正。在这一点上,王莽无疑觉得自己特冤枉,古往今来那么多开国帝王,都可以说是或直接或间接的谋朝篡位者,为什么偏只揪住我不放?再说了,在开国帝王中间,有几个是我这样满腹经纶的读书人?王莽越说越气愤,又拉住同病相怜的孟德公,求援似的问道:“操,我们这读书人的事,能叫篡吗?”
近世以来,皇帝早已不坐朝廷,少了忠君这顶大帽子,对于王莽的评价方才渐趋积极,这其中,尤以吕思勉先生挺莽哥最力:“王莽为有大志之人,欲行其所怀抱,势不能不得政权,欲得政权,势不能无替刘氏;欲替刘氏,则排摈外戚,诛鉏异己,皆势不能免,此不能以小儒君臣之义论也。”
应该说,吕先生之评论,如窥王莽之腹心。王莽代汉自立,绝无道义之惭愧:自古天下有民,贤者牧之。尧以天下禅舜,舜以天下禅禹,墨家所谓尚贤也。当世大贤,舍我其谁?我这是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与其叫无能的刘家子孙占住茅房,不如我当仁不让,以一肩扛起天下兴亡。
王莽也是说到做到,即位之初,便接连推出一系列雄心勃勃的新政,今择其要者,罗列如下:
一、土地收归国有,按人均重新分配,一对夫妇,分田一百亩,八口之家,分田九百亩,凡过此限者,多余田地禁止买卖,一律没收。
二、废除奴隶制度。禁止新增奴婢,现有奴婢,允许继续拥有,但禁止买卖。
三、重要物资,国家专卖,包括盐、酒、铁、矿产、山泽资源、铸钱权等等,禁止商人插足。
四、贷款制度:人民因祭祀或丧葬的需要,可向政府贷款,不收利息。人民为从事农商生产,也可向政府贷款,利息则为纯利的十分之一。
五、稳定物价:五谷食粮布帛之类日用品,在供过于求时,由政府照成本收购,避免物价暴跌。在求过于供时,政府即行以平均价格卖出,防止物价上涨。
六、鼓励生产:凡无业游民,每人每年罚布帛一匹,无力缴纳的,由政府强迫他劳役,在劳役期间,由政府供给衣食。土地如果抛荒不耕,则征收抛荒税,以为惩罚。
今人纵览历史长河,每每不免有老大帝国、死水微澜之感,然而如果经过新朝这一航段,见了以上新政,想必定将为之眼前一亮、神清气爽。以今天的眼光而论,王莽以上诸政,略同于强势政府下的国家社会主义,而竟能在他那个时代发生,不可谓不是奇迹。不过考察王莽的动机本源,却依然是儒家重民轻商的思想,其目标则是追求大众的福利和社会的正义,平均地权,保护民生,禁止资本作恶,打击奸商渔利。在诸项政策之中,最为敏感同时也是反弹最大的,则是第一、第二条,可想而知,这样的政令一颁布,当时那些炒地皮和奴婢的人,立即陷入歇斯底里的恐慌,都怕砸在手里,也顾不上禁止买卖的法令,疯狂抛售,“坐买卖田宅奴婢,自诸侯卿大夫至于庶民,抵罪者不可胜数。”读至此处,那些为高房价所苦的同学们不免会产生现实联想:那些炒房的投机者,何时轮到尔等恐慌?
在漫长的皇权时代里,王莽的这次改革,几乎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使老百姓的利益和朝廷的利益站在了一起。王莽的这次改革,本应有机会和秦帝国的改革相提并论,同垂史册,并彻底改写中国历史,然而却终于失败,落得惨淡收场。王莽怀抱一浪漫理想,他要在人间再造黄金时代,重现远古荣光,然而,他激进的狂风暴雨式的改革,大大损害了权贵大地主的利益,他们私下抱怨,不怕皇帝耍流氓,就怕皇帝有理想。私下抱怨之后,更有公开抵触。王莽终日包围在这群既得利益者的聒噪声中,而他一心为之请命的那些穷苦百姓,却并无一人站出来为他声援说话,哀莫大于心死,王莽很快也就心灰意冷,最关键的土地国有和废奴制度,在坚持了四年之后,便不得不草草收回。
后世鉴于王莽之败亡,于是将其改革也一并抹杀,视之为穷折腾,政治思想也日渐保守委靡,追求“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与天下安”。东晋宰相王导便是显著一例,其为政务求安静、宽简平易,当时人讥讽他无能昏聩,王导叹曰:“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