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之谜 精彩片段:
序言
19世纪初期,天主教会意识到他们遇到了问题。还必须承认,问题可能还不止一个。不过,在当时首要的是日课问题,即天主教众修士每日进行的八次圣歌吟唱。吟唱内容包括单声圣歌和格里高利圣咏。歌曲风格朴素,吟唱者谦逊有德。
不客气地说,这一时期天主教会的日课吟唱,其内容已是面目全非。
尽管各种宗教仪式每日照常进行,零散分布在各处的修道院也到处在传唱着所谓的“格里高利圣咏”。但是,就连罗马教廷都认为,这些所谓的圣歌已经面目全非。相较而言,以往的圣歌至少是优雅而高贵的。
不过有一个人,他找到了解决办法。
1833年,一位年轻的修士,普罗斯珀主教,复兴了位于法国索莱姆的圣皮埃尔修道院。同时,他还肩负起将格里高利圣咏回归到本来样子的使命。
不过他遇到一个问题:修道院院长经多方查证,发现竟然没人知道最初的格里高利圣咏是什么样子。最早的圣歌根本找不到文字记录。这些圣歌太古老了,比有文字记载的音乐还要早1000年。它们的传承都是修士们经过多年学习,烂熟于心之后,一代代口传心授的。这些圣歌朴实平易,于简洁之中饱含力量,早期的一批圣歌,更是抚慰人心,发人深省,摄人心魄。
凡是聆听和吟唱这些圣歌的人,无不深受感染,这些古老的圣歌被冠以“美丽之谜”的美誉。修士们相信,这些圣歌来自上帝的教诲,因而,他们吟唱时能感受到上帝之音的平静和安宁。
普罗斯珀主教可以肯定一点,大概1000年前的公元9世纪,修道院里有位修士也同样思考过圣歌之谜。教会里流传一个说法,这位无名教士于不经意间灵感迸发,即刻决定用文字记录下这些圣歌,以使圣歌能完整保存,并永久、准确地传承下去。圣歌的歌词和旋律来自上帝,他对此也深信不疑,因此需要记录下来,妥善保存。初学圣歌者,易犯错误,笨拙的错误,只靠人脑记忆非常容易出错,若用笔记录下来,便可靠多了。
普罗斯珀主教身处修道院的单间小屋,想象着那位前辈修士同他一样,坐在这样的小单间之中。他边想边拿出一张羊皮纸,用羽毛笔蘸上墨水,写下了一个歌词,又写下一个歌词……当然是用拉丁文写的,然后他连词成篇,这就是《圣经·旧约》中的诗篇。整篇完成之后,他的羽毛笔又回到开篇徘徊,回到第一个歌词那儿……该做什么呢?
要谱写圣歌的旋律。该怎么写呢?如何才能把圣歌令人崇敬的严肃内涵表达出来呢?他试着想写出吟唱指南,但是太难写了。仅仅靠文字永远描述不出这些旋律是怎样引领人们超越凡尘俗界,走向圣洁之境的。
这位修士很犯难。日复一日,周复一周,他和其他修士一样按部就班地过着修道院生活:祷告,劳作;祷告,吟唱日课;教导容易走神的年轻人……
直到有一天,他注意到在自己指挥修士们吟唱的时候,他们都注视着自己的右手,升高音调,降低音调,语调加快,语调放慢,安静,静默。吟唱的歌词,修士们是早已记在头脑中的,他们现在只需跟随他的手势,捕捉到旋律,跟着吟唱。
那天晚祷后,这位修士坐在烛灯旁,盯着自己认认真真写在羊皮纸上的诗篇,然后用羽毛笔蘸上墨水,画出了第一个音乐符号。
那是画在歌词上面的一道波浪线,一道短促的弯曲线。接着,他又画出了一道。就这样,他画出了一道又一道的波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