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8大奇案 精彩片段:
死亡陷阱
第10节
然而,增援部队没有来,轰炸机群也没有来。经过数小时恶战,水陆两用车辆排打光了他们几乎所有的弹药,在敌方仍然猛烈的攻势下,被迫从前沿战壕退入后面的地下掩体。这时,迈克·彼得逊只剩下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一颗为他自己准备的手榴弹。其间的某一刻,他觉得北越部队真的已经攻占了他们阵地,他都听得见带越南口音的英语喊话。手榴弹的引信环一直就套在迈克的右手小指上,此时,他猛地一拉,心里默默地念了一句大意为“与阵地共存亡”的豪言壮语。但是,手榴弹滚落在他的脚下,却没有爆炸。原来由于质量问题,引信在拉开手柄上的盖子之前,自己先断了。
多年后,迈克·彼得逊每每跟人讲起他这段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时,总不忘补充一句:“我从新兵训练到战场上的真枪实弹,用过的手榴弹不止一百,但唯有这一颗有质量问题。”进而总结道:“死生由命,我命不该亡。”
更幸运的是,敌方的那一次攻击竟是他们的最后一次攻击。天刚破晓,北越部队便鸣金收兵,全然没有要占领阵地、留下来不走的企图。
迈克·彼得逊们事后才知道,那天夜里,北越发起了他们酝酿已久的多兵团“新春攻势”,同时进攻南北边境线上的所有美军驻地,致使美军各部首尾难顾,伤亡惨重。
相比之下,由于迈克·彼得逊少尉的指挥有方(他在整个阻击过程中强调保存自己),水陆两用车辆排的30多人中只有二死二伤,算是损失较轻的了。
那场残酷的夜战为迈克·彼得逊赢得了一枚“作战英勇银星勋章”,并给他留下了一个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无线电报务员死在跟前的恐怖记忆,和一颗有“质量问题”的手榴弹。那颗手榴弹后来就一直放在了迈克·彼得逊的书桌上,直到本案发生后,被警方当作可能的物证搜走。
离开越南后,迈克·彼得逊的部队换防日本,帕迪霞也从欧洲过来和丈夫团圆。一日,夫妻俩邀请迈克的朋友巴维列中士吃晚饭,饭后由迈克开车送中士回家。
途中,迈克的车与一辆卡车相撞,巴维列中士当场死亡。闻声而至的警察和急救人员花了30多分钟,才将血肉模糊、神志不清的迈克从挤扁的小轿车中“拔”出来。虽然好歹保住了性命,却从此留下了终身的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也从此结束了彼得逊少尉的军旅生涯。
帕迪霞在德国法兰克福的莱因·梅美国空军基地小学找到一份教职,迈克·彼得逊先跟着妻子去了西德,1972年秋天,又以荣誉残废军人的身份重返公爵大学,在法学院念研究生。夫妻俩聚少离多,直到1974年12月13日,大儿子克雷顿·彼得逊出生,一家人才在德国定居下来。1976年3月14日,彼得逊家的第二个儿子泰德也来到这个世界上。
同年,彼得逊全家回美国探亲时,带两个儿子到教堂受了洗。孩子们的教父是彼得逊先生在公爵大学的英国文学教授理查德·亚当斯博士,克雷顿的教母叫丽诗·摩克,泰德的教母叫佩特·芬,她们都是彼得逊夫人帕迪霞在西德教书时的好友和同事。丽诗·摩克也是后来彼得逊家的一对养女拉特利姐妹的母亲。不过那时候,她还没有结婚。
彼得逊夫妇是看着丽诗·摩克从恋爱,到结婚,到做母亲的。
1978年,莱因·梅空军基地来了一位得克萨斯籍的新型飞机驾驶员乔治·拉特利上尉,没多久,丽诗·摩克就开始在乔治的宿舍里过夜了。1980年5月初,法兰克福春暖花开的日子,丽诗·摩克嫁给了乔治·拉特利。丽诗时年40岁,第一次结婚。乔治比他的新娘小7岁,却是第二次结婚。帕迪霞·彼得逊做了他们婚礼上的伴娘。一年后的冬天,丽诗生下了拉特利家的大女儿玛格丽特。
又过了一年,1983年,这两个很要好的家庭接连发生了几件大事,而且有喜有悲,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