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特斯的心脏 精彩片段:
导读
以纯粹、利落、干净的色彩,透视社会夹缝中潜藏的恶之源
东野圭吾,一九五八年二月四日出生于日本大阪市,毕业于大阪府立大学工学部电气工学科后,一方面在日本电装公司担任生产技术工程师,同时也进行推理小说的创作,投稿以长篇推理小说为审查对象的江户川乱步奖。
在他十多岁的少年时期,曾因为阅读小峰元《阿基米得借刀杀人》而深深获得感动,往后又翻阅松元清张《点与线》、《零的焦点》等作。跃跃欲试的他以社会重大议题为主题,撰写个人生涯首本长篇小说,然而大学时期由于第二部创作因被同学嫌弃而暂且搁笔。
一九八三年,《人偶们的家》投稿江户川乱步奖落选;一九八四年,《魔球》入围,但未能获奖;第三年《放学后》运用青春校园推理的背景,融合高中女生的神秘特质,与森雅裕《莫扎特不唱摇篮曲》共同获得第三十一届江户川乱步奖。
顶着光环出道的东野圭吾,得奖次年随即辞去大阪的稳定工作而前往东京戮力于写作,然而此后奋战二十余年,除了中途于一九九九年以《秘密》一书夺得第五十二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以外,却总是和大小奖项擦身而过;直至以爱情兼容诡计之《嫌疑犯X的献身》获得多项大奖的肯定而让他再度挣得推理文坛的一个地位与席次,过程可谓艰辛不已。
比较东野圭吾从早期、中期到近期的作品风格转变,若以解谜性和故事性的比例判断。早期多以本格解谜型的作品为主,有着干净、不受污染的特色,从《放学后》、《十一字杀人》等书可意识其以诡计为中心的思想;中期在处理谜团及诡计的同时,背后的动机和人性色彩也显现得相当清楚,《恶意》可说是当中的翘楚之作;然而到了近期,倒是在强大的故事性当中融合巧妙的谜团,如《嫌疑犯X的献身》、《流星之绊》等书。
回头检视东野圭吾的创作轨迹,其实是有趣的。其出道作场景为女子高中,从青春与不安的双线基础,渐次走往晦涩、沉重的情绪;《毕业:雪月花杀人游戏》、《白马山庄杀人事件》、等作挑战密室题材,侦探的身分为大学生;再如《学生街的杀人》、《十字屋敷的小丑》皆是以年轻人为主角的小说。由此可见东野圭吾在初期的创作上,颇为喜欢挑战密室的构成,也常以年轻人为故事要角。
《布鲁特斯的心脏》出版于一九八〇年代后期,有着高度的解谜风采,充满纯粹利落的优点。虽然不如往后作品的浓厚批判性及社会性,然而写实的特质依然闪耀着,宿命的论调、社会的不公、人性的黑暗,在本书中已可窥见一斑,而这些特点后来成为东野圭吾书写上大加描绘的对象。
本书以企业为舞台,以一名女性职员的怀孕为切入点,带出三个与她有肉体关系的年轻男性之生活,他们为求保全自己在公司地位及前途,连手策划杀害这名女子,透过分工合作来制造彼此的不在场证明,可谓一场完美的完全犯罪。这样的设定别出心裁,颇有派翠西亚.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火车怪客》交换杀人、查无动机的创意和架式。
以犯罪小说惯有的开头为主,有着悬疑紧张的气氛,中途并揭露血缘及裙带关系在社会上所造成的不公现象,以及在夹缝中欲求生存的人们,但也或许是许多人都潜藏这样的野心,对于利益汲汲营营的态度反倒令读者充分地感受黑暗的力量和味道。
虽然作者写得不很清楚,然而仔细区分,依然可以察觉书中的事件共有两大项。一件为先前一名员工疑似因为业务意外而丧生,另一件则是接力杀人的构想和执行。
本书最先出现的转折点在于尸体被调包的事实,此让原本完美的计划陷入胶着,也推动整体作品内容的进程,使得本作真正成为一部专注于解谜推理的作品。另外,对于合作对象的个人特质、态度坚定与否的不安因素,几个人之间的猜忌和暧昧亦可能是破坏这场恐怖平衡的主因。
“布鲁特斯”为机器人的名字,只依照程序的设计行动,它不似人类拥有丰沛情感、爱恨纠葛及喜怒哀乐的情绪;和人类相互对照,也许单纯得多。然而现实社会原以人类为基础构成,“人”的因素对于整体犯罪构图的拼贴和组成,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在主角及警方探查案件的过程当中,逐渐拾起失落的环节,让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浮上台面,并将事件的全貌摊开于读者眼前。
在二十余年的创作历程里面,东野圭吾创造了几位名侦探,著名的有加贺恭一郎系列、天下一大五郎系列及汤川学系列。加贺恭一郎自《毕业:雪月花杀人游戏》登场,再度于《沉睡的森林》现身,其身分已由学生转变为刑警,而作品的内涵也开始产生质变与层次的跳跃。《谁杀了她》、《恶意》、《我杀了他》等,都是当中的赫赫有名之作。再来,以天下一大五郎为系列主角的作品不多,如《名侦探的守则》、《名探侦的咒缚》,其风格归属轻松幽默、讽刺逗趣。至于汤川学系列侦探的塑造可谓回归作者个人所学,首部作品为《侦探伽利略》,其以理性的科学精神为依归,打破种种不可思议事件及迷思,《预知梦》亦富含这样的特质,以离经叛道的怪奇之说破题,用科学的理性逻辑分析结尾。前面作品以短篇为主,汤川学的个人特色并不鲜明,然而在《嫌疑犯X的现身》重新登场,为求和数学天才石神对决而让他的个性特征被大为强化,续作有《圣女的救赎》、《伽利略的苦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