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新爱洛伊丝_第三部分 书信二十二 复信

卢梭
外国小说
总共167章(已完结

新爱洛伊丝 精彩片段:

第三部分

书信二十二 复信

年轻人,你让盲目的激动给迷惑住了。你说话要慎重,绝不可以征求意见之名行乱出主意之实。我没经历过你的那些痛苦,但经历了其他的一些痛苦。我心灵坚强,我是英国人,我知道应该如何死,因为我知道如何生,知道如何像个男子汉那样去忍受痛苦。我已经看见死之将至,但是我并不把死亡当一回事,所以我也不会去主动寻死。咱们还是来谈谈你吧。

没错,你对我是不可或缺的:我的心灵需要你的心灵;你的帮助会对我十分有用的;你的理智在我一生中的最重大的事情上,可以给我以启迪;如果我不利用你的理智,你能怪谁呀?你的理智现在在哪里呀?它变成什么样了?你还能干什么呀?你现在这种样子,还有什么用呀?我还能指望你帮我什么忙呀?失去理智的痛苦把你弄得既愚蠢又冷酷了。你不是个男子汉,你是个没用的人,如果我看不到你会变好的话,像你现在这种德行,我看世上就再也找不到比你更差劲儿的人了。

只需拿你的信看看,就可证明我说的没错了。从前,我一直认为你是个有良知、重真情的人。你的情感是真诚的,你看问题是正确的,我之所以喜欢你,并非出自个人所好,而是有所考虑的,是把这看作为自己培养智慧的一个方法。可是,现在,在你的这封自鸣得意的信中,我看到的都是些什么呀?满纸胡言乱语,强词夺理的诡辩,在你的理智迷乱中,完全表明了你内心的迷离不清,我若不是可怜你的糊涂,我才不向你指出这些来哩。

为了用一句话驳倒你的这些胡言乱语,我只问你一件事。你是相信上帝存在的,相信灵魂不灭的,相信人的自由的,那么,你想必并不认为,一个聪明人有了一个躯体,并偶然地被置于世上,只是为了活着,为了受苦,为了死亡吧?人生在世,也许应该有一个目的、一个归宿、一个道德标准吧?我请你明确地回答我提的问题,然后,我再逐行逐段地来谈你的信,我相信你会因为写了这封信而汗颜的。

现在,我们先不谈人们经常说得天花乱坠但从不遵循的那些一般性的格言,因为人们在执行过程中总是遇到某种特殊的条件,致使事情的状况发生极大的变化,因此人人都会觉得自己无须按照格言去做,而别人则应该照着去做。大家都很清楚,凡是提出一些一般性格言的人,都希望别人照着去做,而自己则是个例外。咱们再来说说你吧。

按你的说法,你是可以容许自己死的,对吧?你提出死的论据是怪诞的:因为你想死,就可以去死。你的这种论调肯定对坏蛋、恶棍们很合适,他们应该很感激,你为他们提供了理论武器,他们可以假说自己是受了诱惑,所以就能去干更多的坏事。当强烈欲望胜过了对罪恶的恐惧时,他们就动了恶念,也随之找到了干坏事的理由。

难道你真的可以结束生命吗?我很想知道你是否已开始有所准备了。怎么!你来到世上就是什么事也不干的吗?上苍在赐予你生命时,就没有交给你一项任务去完成吗?如果你天黑之前,做完了一天的工作,剩下的时间,你就歇息吧,这是可以的,但是,得看看你都做了些什么。如果天主让你汇报一天的所作所为,你怎么回答?你说说看,你将怎么回答他?你就回答说:“我勾引了一个纯洁的姑娘;我让一位朋友陷入了悲伤”?可悲的人呀!你把那个自称已活到头了的人给我找来,我倒要向他学习学习必须该如何生活了之后才有权抛弃生命。

你列举了人类的种种痛苦,你不厌其烦地讲述那些陈词滥调也不觉得脸红!你还说什么“生命是个坏东西”。那好,你就在各种事物中找找看,看看是否有什么好东西里没有掺杂着坏东西的。难道我们因此就可以说宇宙中没有一样好东西?你就可以把天生的坏东西与因偶然因素变坏的东西混为一谈?你自己也说过,人的被动生命是毫无意义的,那只是一个皮囊,人很快就会摆脱的,但积极的和有道德的生命将影响人的整个一生,其价值在于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生命对于暴发的坏人来说是一个坏东西,而对于不幸的诚实者而言,则是一件好东西,因为,问题不能从一时的变化去看,而应该从使它变好或变坏的事物的关系去看。总之,我想问问你,到底是些什么样的痛苦在逼使你抛弃生命呀?你以为我看不出来,你假装客观地在罗列人类的种种痛苦,其实是不好意思说你自己的痛苦呀?相信我,别一股脑儿地把你的美德全都抛弃掉。你至少应该保持你从前的那种坦率,开诚布公地对你的朋友说:“我已经丧失了腐蚀一个正直女子的希望,所以才不得不做一个好人,但这样我倒不如去死。”

你厌烦继续活下去,因此便说:“生命是一个坏东西。”但迟早你将会得到安慰的,那时你就会说:“生命是一个好东西。”你说得倒是对的,但却并没明白其中的道理,因为除了你而外,什么也不会变的。因此,自今日起,你就得变;既然全部痛苦都源于你心灵的迷乱,那你就得改变你那放荡的爱,别因为懒得收拾屋子,就一把火把房子给烧掉。

你跟我说:“我感到痛苦。可受不受苦能由我决定吗?”首先,你这是改变了问题的性质,因为问题不是要知道你痛苦不痛苦,而是你认为活着是一件坏事。行了,既然你痛苦,那你就想法不再痛苦好了。让我们看一看有无必要为此而去死。

你应该审视一下与肉体痛苦的自然进程截然相反的心灵痛苦的自然进程,它们就像两种性质完全相悖的实体一样,完全相反。肉体的痛苦随着衰老而愈演愈烈,越来越严重,最后便摧毁掉这个终将死去的肌体。而心灵的痛苦则不然,一个不朽的质朴的存在的外表之短暂变化,会不知不觉地消失,从而使得这个存在保持着它那永远不会改变的原始形态。忧伤、烦恼、懊悔、绝望等都是一些持续不长的痛苦,不会永远在心灵中扎下根来,永驻不去的;经验一直在告诉我们,那种使得我们视痛苦为永恒的痛苦观是错误的。我还要告诉你,我无法相信,使我们堕落的种种恶习如同我们的忧伤一样是我们所固有的。我不仅认为它们会随着引发它们的躯体的消失而消失,而且我还坚信,活得越长久,就越能改变人,如果青春能维持数世纪之久,它就会让我们知晓,世上没有什么比美德更好的东西了。

不管怎么说,既然我们身体上的大部分病痛会不断地加重,那么,当身体上的剧烈疼痛无法医治时,一个人就可以自行处理他的身体了,因为他所有的官能都受到了病痛的损害,而且病痛又无药可救,他已无法再运用他的意志和理智了:他虽没死,但已不算是人了,通过自行结束自己的生命,来抛弃自己的躯体,因为这个躯壳已成了他的累赘,而且灵魂早已飞越而去了。

但是,心灵上的痛苦则不是这样,尽管它再激烈,总还是有药可治的。其实,是什么在使一种病痛难以忍受呢?是它的持续性。外科手术通常都要比所医治的病痛痛苦得多,但是病痛之痛是长期的,而手术的疼痛是短暂的,因此,人们宁愿忍受一时之疼痛。既然痛苦之所以难以忍受,是因为它持续时间长,那么持续时间不长的痛苦难道也需要进行手术吗?对于那些能自行消失的病痛,下猛药以治之是否理智呢?对于坚毅刚强、珍视年华的人来说,在两种摆脱痛苦的方法中,是选择一死了之呢,抑或是选择拖的办法?你应该等待,你的病是会被治好的。那你还有什么好要求的呀?

作品简介:

《新爱洛伊丝》是一部书信体小说,写一对青年的恋爱悲剧。

平民知识分子圣普乐在贵族家担任教师,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才华横溢的青年,具有不屈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与他的学生、贵族小姐朱丽,一个向往纯洁的爱情而又无法全然脱离封建家庭的女子发生恋情,受到朱丽父亲的阻挠,酿成悲剧。封建等级制度成了他们不幸的根源。

卢梭站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立场上,批判了以门当户对的阶级偏见为基础的封建婚姻,提出了以真实自然的感情为基础的婚姻理想,并对封建等级制度发出了强烈的抗议。作品细致的心理描写,情景交融的美丽篇章,赢得了历代无数读者的赞赏。

作者:卢梭

翻译:陈筱卿

标签:卢梭新爱洛伊丝法国外国文学经典

新爱洛伊丝》最热门章节:
1第二部分 书信十 致克莱尔2第二部分 书信九 爱德华绅士致朱丽3第二部分 书信八 自克莱尔4第二部分 书信七 自朱丽5第二部分 书信六 朱丽致爱德华绅士6第二部分 书信五 复信7第二部分 书信四 朱丽致克莱尔8第二部分 书信三 爱德华绅士致朱丽9第二部分 书信二 爱德华绅士致克莱尔10第二部分 书信一 致朱丽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