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新爱洛伊丝_第五部分 书信三 致爱德华绅士

卢梭
外国小说
总共167章(已完结

新爱洛伊丝 精彩片段:

第五部分

书信三 致爱德华绅士☾1☽

这几天,我们有一些客人到访。他们昨天全都走了,所以我们三人又愉快地聚在了一起,彼此心底无私,互不隐瞒。我得以重获新生,成为值得您信任的人,我好高兴啊!每当朱丽和她丈夫对我表示敬意时,我心中便会怀着某种自豪在暗自说道:“我终于敢于向他表明我是怎样的一个人了。”正是在您的关怀之下,在您的监督之下,我才能改正往日的过错,成为今天这样的人。如果说已经熄灭了的爱情能使心灵陷入消沉颓废之中的话,那么成功地克制住了的爱则可使得爱变得更加高尚,更加努力地去追求所有一切既伟大又美好的目标。我们能让花了那么大代价做出牺牲换回的成果丧失吗?不能,绅士,我感觉到我的心灵在以您为榜样,在使它所克制的火热的感情发挥有益的作用;我觉得必须经历过我往日的事情之后,我才能变成我现在想要变成的样子。

同各式各样的人不着边际地闲聊了六天之后,我们今天按英国人的方式聚在一起,安静清闲地度过了一上午,既享受到了重新聚在一起的乐趣,又享受到了静静沉思的悠然自得☾2☽。这种状态之妙,品尝过的人少之又少!在法国,我还没见过有谁想到过这样的。他们说:“朋友之间的谈话是永远也谈不完的。”没错,话匣子一开,天南地北,瞎聊一通,甚为平庸之人所喜爱,可是,友谊,绅士,友谊!那可是丰富而圣洁的情感呀,那是凭说话就能获得的吗?什么样的语言可以反映出它来呢?您对朋友说的话能比得上待在他身边的感受吗?上帝啊!双手紧握,四目相对,紧紧相拥,随后的一声叹息,这能说明多少问题呀!可是,在这之后,一句冷冰冰的话就全都完了。啊,贝藏松的夜晚☾3☽!因友谊而陷入沉默的时刻!啊,波姆斯顿,灵魂伟大的人,高尚真诚的朋友!不,我没有玷污您为我做的一切,可我嘴里从未对您提起过什么。

可以肯定,这种沉思默想的状态是重情义的人最喜爱的状态之一。不过,我往往发现,总有一些讨厌的家伙会跑来扰乱别人品味这种状态,使得朋友之间无法尽情享受这种没有外人在场的彼此无言、各有静思的美好时刻。我们想要静心静气地待着,可以说是想让心灵沟通,稍一分神,便兴味全无,而稍有拘束,就难以忍受。如果有时候心里突然有句话到了嘴边,能够无所顾忌地说出来该有多美!似乎不敢说出来的话,在心里就不敢胡思乱想;似乎只要一有外人在场,情绪就会受到影响,心里觉得别扭,如果没有这个人在,本来两颗心是会很好地沟通的。

我们就这样满怀喜悦地在一起静静地待了两小时,比伊壁鸠鲁的神冷冷清清的休息快乐上千倍☾4☽。早餐过后,孩子们像往常一样走进母亲的房间,但是,她没有像习惯的那样领他们进入她的小房间,而是让他们留在自己身边,免得我们可以说是会失去几个小时,无法相见,所以我们在一起一直待到午餐时分,没有分离。昂丽埃特已经学会做针线活儿了,她坐在芳松面前干着女工,芳松则用枕头垫着小椅子,坐在那儿绣花边。两个小男孩坐在桌前翻看一本小画书,哥哥在给弟弟讲解图画的意思。昂丽埃特对这本小画书的内容记得非常清楚,她边干活儿边注意地听着,发现他讲错了时,便给他纠正过来。她也常常假借不知他们看的是哪一幅图画,便在她坐的椅子和那张桌子之间走来走去的。这么来回地走动,她并不觉得烦,而小马里则总要对她挤眉弄眼的,有时甚至还想亲她一下,只可惜他那张小嘴还不知道怎么吻别人哩,而已经懂得吻是怎么回事的昂丽埃特也不想让他吻着。看图听故事用不着太专心,很容易听得懂的,所以小马里总在边听边不停地摆弄书下面的小黄杨木棍。

德·沃尔玛夫人坐在孩子们对面的窗户旁刺绣;她丈夫和我,我们仍坐在茶几旁看报,而朱丽是不太关心报纸的。但是,当我们谈及报上说的,法国国王患病,他的子民对他的爱戴之深,只有古罗马人对杰子曼尼库斯☾5☽的感情可与之相比拟的时候,她马上对这个遭到各国憎恨而它却不恨任何一个国家的温和宽厚的民族谈了一通看法,并且补充说道,她倒并不羡慕至尊的地位,只是羡慕受人爱戴的快乐。“您没什么可以羡慕别人的,”她丈夫用一种本该我说出来的口气对她说道,“我们一直以来都是您的臣民。”闻听此言,她手中的女工掉了下去;她扭过头来,朝她的那位好丈夫投去极其动人、极其温柔的目光,连我也觉得心里一颤。她一句话也没说:这一瞥能抵多少句话呀!我们也互相对视了一下。我从她丈夫握住我的手的方式感觉到,我们仨人都同样的颇为激动,感觉到这个感情外露的人的温柔在影响她周围的人,而且甚至都能感化感情冷漠的人。

正是在这种心境之下,我跟您说的那种静默沉思状态开始了。您可以想象得出,我们绝对不会感到冷清和厌烦的。只是有时候孩子们跑来捣乱,这种静默沉思的状态才会中断;而当我们一停止讲话,孩子们也学我们的样儿,压低了自己的嗓门儿,生怕搅了我们的沉思。是那位小女班长第一个压低嗓门儿的,而且还向两个男孩示意,走路时踮起脚尖,放轻脚步;他们的那副小心翼翼的样儿,看着实在是好玩。似乎像是为了延长我们温馨的心情而出现在我们眼前的这种情景,产生了它的自然的效果:

口虽无言,心却在说话。

嘴虽没有张开,但有多少事都在这不言之中啊!我们没有说那些空泛的话,可有多少炽热的感情已经互相沟通了啊!不知不觉之中,朱丽心中充满了那种凌驾于其他各种感情之上的感情。她的双眼完全在凝视着她的三个孩子,而她那颗心花怒放的心灵使她充满母爱的面庞显现得更加的美丽动人。

沃尔玛先生和我,我们对母亲与孩子们的这种相互注视看得入了神,因而也陷入了沉思默想,最后,还是引起我们陷入沉思的孩子们打断了我们的沉思。正津津有味地翻看图画的哥哥,见弟弟光顾着玩黄杨木小棍,没心思看图画,便趁他在把小棍棍聚拢在一起的时候,朝他的手拍了一下,弄得小棍棍撒了一地。马尔塞兰一看便哭了起来;德·沃尔玛夫人并未去止住小儿子的哭泣,只是让芳松把黄杨木小棍棍收拾好拿走。马尔塞兰立刻便不哭了;正如我所猜想的,要是不把小棍棍拿走,他会哭得更凶。这虽说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让我回想起我以前未曾注意的其他许多事情来;细细想来,我不记得有谁家大人对孩子这么不多废话的,也没有见过哪家孩子像他们家的孩子这么听话的。他们几乎与母亲寸步不离,但您也看不到他们在老缠着自己的母亲。他们像他们这种年龄的孩子一样,活泼好动,叽叽喳喳,但却绝不烦人,也不吵吵嚷嚷,我发现他们并不懂得什么叫谨言慎行,但却懂得规矩。在思考这一问题时,我尤为惊讶的是,他们这么做非常的自然,而且,朱丽尽管十分疼爱孩子,但却不怎么娇惯或管束他们。的确,我从未见她死乞白赖地逼着他们说话或住嘴,也没见她对他们说这可以做那不可以做的。她从不与他们争执,他们想玩她就让他们去玩;仿佛她只满足于看见他们和爱他们,而当他们同她一起过完一天,她的做母亲的全部职责也就尽到了。

尽管朱丽好像对孩子淡然处之,比其他的为儿女们操不完心的母亲的更加感人,但我总觉得她的这种不闻不问的态度与我的想法大相径庭。我倒是希望她不要满足于应该这么做的种种道理:母亲的唠叨正是一种母爱的表露!我在她的孩子们身上发现的好的地方,我倒是希望这全都是她悉心照顾所致;我倒是希望这不是他们的天性使然,而是他们母亲的功不可没;我真想他们身上存在一些缺点,以便看到她心急火燎地去纠正。

在对这些问题默默地思考良久之后,我打破了沉默,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她。我对她说道:“我觉得,上苍在用孩子们的良好品行来报偿母亲们的美德,但是,这种良好品行是要经过培养的。自孩子们出生时起,就应该开始对他们的教育。在他们尚未有任何缺点必须改正之前就对他们进行教育岂不更好?如果您从他们童年时起便放任自流,那您得等他们长到多大才会听话呀?即使您没有什么可教给他们的,那您也必须教会他们听您的话呀。”她反驳道:“您发现他们不听我的话了吗?”我立即回驳道:“您既然什么也没吩咐他们去做,那就很难发现的。”她看着她丈夫,笑了笑;然后,她拉住我的手,领我走进小房间,我们三人可以自由谈话而不会被孩子们听见。

在这间小房间里,她不慌不忙地向我解释她的教育方法,说她虽说表面上不闻不问,实际上凡是做母亲的该管的地方,她都是非常细心地管到的。她对我说道:“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长期以来,我同您的想法曾是一样的。在我第一次怀孕的时候,我对自己立即就要尽的职责和要做的事情感到忐忑不安,我经常忧心忡忡地跟德·沃尔玛先生谈起这事。他是个既充满父爱又具有哲学家冷静头脑的清醒观察者,在这一点上,没有人能比他更好地指教我的了。他尽职尽责,并超出我的预期;他消除了我的忧虑,并教会我少费精力而获得更大的成功。他让我认识到,首要的、最重要的教育,也正是为大家所忽视的教育☾6☽就是,培养孩子能够受教。所有那些自以为聪明的父母的一个共同的错误就是,他们以为孩子们一生下来就是明理的,所以在他们还没学会讲话之前,就该对他们像对大人似的讲话。人们想用理智来作为教育孩子们的工具;而理智应该是通过其他办法来加以培养的,在各种各样的教育之中,孩子们接受得最晚而又最难的就是理智的教育。如果在孩子们年幼时便跟他们讲一种他们根本就听不懂的语言的话,那就会让他们小小年纪便学会玩弄辞藻,爱说空话,爱打断别人,自以为与老师一样地高明,变得爱争辩,倔犟执拗。您想以合理的动机让他们去做的所有一切,实际上,今后将得通过吓唬或许愿的办法才能让他们去做。

“您想这么培养孩子的话,您再怎么有耐心,最终也会被他们弄得厌烦了的;这样一来,由于做父母的自己让孩子养成了这种坏毛病,以致到头来自己又受不了他们的纠缠,被弄得无可奈何,只好把他们打发开去,交给老师们去管教,仿佛能指望老师会比父母亲还要有耐心,而且脾气也好似的。”

作品简介:

《新爱洛伊丝》是一部书信体小说,写一对青年的恋爱悲剧。

平民知识分子圣普乐在贵族家担任教师,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才华横溢的青年,具有不屈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与他的学生、贵族小姐朱丽,一个向往纯洁的爱情而又无法全然脱离封建家庭的女子发生恋情,受到朱丽父亲的阻挠,酿成悲剧。封建等级制度成了他们不幸的根源。

卢梭站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立场上,批判了以门当户对的阶级偏见为基础的封建婚姻,提出了以真实自然的感情为基础的婚姻理想,并对封建等级制度发出了强烈的抗议。作品细致的心理描写,情景交融的美丽篇章,赢得了历代无数读者的赞赏。

作者:卢梭

翻译:陈筱卿

标签:卢梭新爱洛伊丝法国外国文学经典

新爱洛伊丝》最热门章节:
1第二部分 书信二十 自朱丽2第二部分 书信十九 致朱丽3第二部分 书信十八 自朱丽4第二部分 书信十七 致朱丽5第二部分 书信十六 致朱丽6第二部分 书信十五 自朱丽7第二部分 书信十四 致朱丽8第二部分 书信十三 致朱丽9第二部分 书信十二 致朱丽10第二部分 书信十一 自朱丽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