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交织的城堡 精彩片段:
不只是牌戏(作者:袁琼琼)
卡尔维诺的想像力不是生着翅膀,而像是藤蔓,
若果卡尔维诺愿意,《命运交织的城堡》还是可以无休无止的写下去。
由于书里的塔罗牌型是他自发的选择,
排列组合形成的不只是故事,也是作家的深层意识。
塔罗牌是吉普赛的「族牌」,它四处流浪,随机做小小的掠取,而所掠取的「他人文化」从来不曾改变它,它总还是它自己。
说实话,凡是对文字的意义,或抽象联想有兴趣的人,很难不受塔罗牌的吸引。由于它看图会意的特性,再加上它本身神秘的机制,观看塔罗牌的图案时,似乎比观看普通图像,容易有更多的想像。
许多塔罗牌的书中,都谈到容格。
他曾经研究过易经,也钻研过占卜和炼金术,对于塔罗牌,据说也曾经「从历史的,宗教的,哲学的,科学的,社会学的种种角度」去检视过。得出的结论是:塔罗牌是所谓的「原型」语言。容格相信在人类的内心,也就是无意识领域中,有共通的原型意象,而塔罗牌的图案正是这些原型意象的具体化。
他在晚年,发展出「相应」(synchronisty)理论,这理论认为:我们的现实世界里,往往会有一些现象与无意识世界相应,所以「命运的偶然性,其实早已存在于人类的内心中。」换句话说,容格认为:在我们的无意识领域里,我们能看到自己的未来。因此,占卜的结果就不是偶然,而是我们的深层心理透露出的预示。
相对于容格对塔罗牌的高估,卡尔维诺这本《命运交织的城堡》显然就把塔罗牌低估了。他完全把它当做看图识字的工具。他认为塔罗牌是一套建构故事的机制;「我想到一本书,同时想像它的架构:失声的叙述者、森林、旅店;我被这个以一组塔罗牌召唤所有可能故事的恶魔主意所蛊惑。」
他于是设定了「城堡」和「酒馆」两个场景,来召唤他的故事。对他而言,无论大阿尔卡那,或小阿尔卡那,一律没有深层意义,他只管对着图片编故事。这是这本书里需要两付塔罗牌的原因。因为不同的画者,会对牌意做不同的处理,可以激发卡尔维诺新的想像。
他「以最单纯和直接的方式阅读这些卡片:观察图案描绘的内容,建立意义,随着每个单张卡片插入序列的不同而变动。」用这种方式,他架构了「命运交织的城堡」和「命运交织的酒馆」。
城堡和酒馆,当然只是故事场景。除了传达出某种氛围,几乎看不出别的意义。而这两个地点似乎也可以彼此代换,并不会影响故事的进行。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卡尔维诺如果行有余力,其实更可以有无数的场景出现,以不同的塔罗牌绘图,来编织不同的故事。
某方面来说,《命运交织的城堡》和《看不见的城市》是一样的书。两本书都显示了卡尔维诺那种数学式的兴趣。在《看不见的城市》里是一种演算般的延伸,而《命运交织的城堡》则是排列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