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源泉_第三部分 独创性得以产生的惟一源泉

安·兰德
外国小说
总共112章(已完结

源泉 精彩片段:

第三部分 独创性得以产生的惟一源泉

第三部分 独创性得以产生的惟一源泉

“托黑,埃斯沃斯·托黑,这个人相当不错,你说是不是这样?彼得,你来读读这篇文章。”

弗兰肯快活地从桌子上朝前靠过来,把一本崭新的《新前沿》月刊的第八期递给吉丁。《新前沿》为白色封面,上面印有一幅由几个图案组合而成的黑色刊徽——一副调色板,一把竖琴,一把螺丝刀和一轮初升的太阳。它拥有三万册的发行量,还有一本自称为美国知识分子先驱的副刊;还没有一个人对此发表过异议。吉丁首先读的是一篇由埃斯沃斯·托黑撰写的标题为《大理石与灰泥》的文章。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大都市的天空出现的喜人景象。我们提请那些别具慧眼的人们注意,弗兰肯-海耶公司修建的麦尔顿大厦。它通体素白,从容而安详,正是古典主义的纯粹与常识的最有力的体现。它的结构风格朴素,它所体现出的美能够让街头路过的每一位行人理解。在这一风格的发展过程中,某种永恒的传统修养和磨炼是一个有凝聚力的因素。在它身上没有丝毫奇特的表现主义,没有刻意追求的标新立异,更没有恣意放肆的自我主义。其设计师是盖伊·弗兰肯。弗兰肯之前的一代匠师们已经证明,一些强制性的原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盖伊·弗兰肯一贯懂得如何服从于这些原则,同时也懂得如何去展示自己新颖的独创性,出于一位真正的艺术家的人文精神,他接受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信条,尽管如此,不,准确地说,正是由于这样的艺术信条,他才得以表现出如此的独创性。顺便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信条是真正的独创性得以产生的惟一源泉……

“不过,更重要的是这样一幢建筑物矗立在我们这座超级大都市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当你驻足于这幢坐北向南的建筑物正面时,当你意识到它所反复采用的束带层时——它们是那么从容而优雅,从三层一直重复到十八层——你不禁会为之动容。这些修长的、笔直的、水平的线条所遵循的是温和的、水平的原则,是平等的线条。它们似乎把建筑物那傲岸的高度降低到了观察者所处的微不足道的高度。它们就是地球的线条、人民的线条,是大众的线条。它们似乎在说,没有任何个人可以过分地超越于人类普遍的、共同的高度之上;它们似乎在说,一切都在统治之下,而且都将受到象征人类兄弟关系的束带层的检验,就连这座宏伟的大厦也不例外……”

下面还有,吉丁都读完了,然后抬起头来。“哎呀呀!”他不禁敬畏地发出一声感叹。

弗兰肯开心地笑了。

“相当出色,嗯?而从托黑身上获得的收益也不亚于其他人,尽管听过这个名字的人并不很多。但是记住我的话,终有一天他们会知道他的,一定会的。我看出些征兆来了……那么他是认为我还不坏了?当他想用他的语言时,他的舌头就像是一块冰淇淋。你该看看他是怎样评价别人的。你知道德金修建的那个下等夜总会吧?哎呀,在一个聚会上我亲耳听托黑说——”弗兰肯咯咯地笑出声来,“他说‘如果德金先生误以为自己是个建筑设计师,那就该有人告诉他,现在熟练的管子工很短缺,这会给他提供绝好的机会。’这就是他说的,你想,还是当众说的!”

“到时候,不知道他会怎么说我呢。”吉丁若有所思地说。

“他说的‘象征人类兄弟关系的束带层’到底指什么意思呢?……噢,这么说,如果他是因为这个才称赞我们,那我们倒要当心了!”

“弗兰肯先生,批评家的工作就是对艺术家进行诠释,甚至对于艺术家本人来说也是如此。托黑先生只是把隐藏在您潜意识中的意义说了出来。”

“噢?”弗兰肯含糊其辞地说,“噢,你是这么想的?”他又一脸阳光地加了一句,“完全有可能……是啊,完全有可能……彼得,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谢谢您,弗兰肯先生。”吉丁做出要站起身来的样子。

“等等,别走。再抽根烟,然后再回去做苦工吧。”

作品简介:

《源泉》被誉为 美国的青春之歌。

《源泉》之所以具有如此恒久的魅力,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对青年志气的认可。同时,它歌颂了人的光荣,显示了人的可能性有多大。

小说的主人公洛克是一个诚实而坚强的建筑师,他志在启蒙社会,却在大学毕业前夕被学校开除,他的设计风格被社会视为异端,一度沦落到去采石厂当小工。他深爱的女人也处处和他作对,并与他的夙敌结了婚。最后,他答应无偿为政府设计经济实用房,但他的设计被政府主管部门任意修改,万般无奈之下,他扛起炸药包就把建到一半的楼炸毁了砖头瓦砾。...

作者:安·兰德

翻译:高晓晴

标签:源泉安·兰德

源泉》最热门章节:
1我一直梦寐以求的房子2雇员们已经受过这样的训练3一个有点意义的建筑4那只是一个意外的事故5一个非常有教养的小姑娘6有一种令人不安的反差7那是她一生的庄严使命8第五部分 全美建筑师行会的总裁9修正了他美好的未来之梦10一个暖房招待会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