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顿河 精彩片段:
前言
二十世纪对人类来说,特别是对俄罗斯人民来说,是一个极不平凡的世纪。十月革命的胜利,苏维埃政权的建成和存在,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耀眼的,激动人心的一章。人类将长时间地不断总结和思考这段历史的经验、教训和意义。
肖洛霍夫正是生活在这个历史时期。他是二十世纪的同龄人。除去没有经历苏联解体这段历史之外,他的一生都是伴随着本世纪俄罗斯所有重大历史事件度过的。
对于作家来说,肖洛霍夫的作品或许不算很多,但是他对自己所经历的,也是人民最感重要的、严峻和复杂的每个历史时期,都有深邃的思考和描述,都有自己重要的艺术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肖洛霍夫可以称作是二十世纪俄罗斯的艺术家-编年史家。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天赋才华固然重要,然而客观环境和个人经历,则是他成长的不可缺少的土壤。肖洛霍夫的人生经历是罕见的。他的一生,是历经磨难与曲折的一生,是闯过无数生死险关的一生。他的小说,特别是《静静的顿河》,可以说是一部俄罗斯悲剧编年史,一幅展现俄罗斯诸多沧桑巨变和动荡人生的历史画卷。他的作品和作品中的一系列艺术形象都这样那样地映射着作家的种种经历和感受。因此,首先了解一下作家本人的经历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助于更切近地理解他作品的内涵,及其悲剧史诗的风格。同时,了解他个人的经历,对澄清喧嚣甚久的关于《静静的顿河》的“剽窃”说,也不无裨益。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于一九○五年五月二十四日诞生在顿河军屯州维约申斯克镇克鲁日伊林村。但应当说,他不是顿河哥萨克,而是外乡人。一百多年前,他的祖父从梁赞省迁到顿河落户,并在当地逐渐成为一个有经济根基的、拥有多处店铺的商人。他的父亲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肖洛霍夫,早年在祖父主持的克鲁日伊林村的布匹杂货小铺里做店员,毕业于教区中学,虽然没受过高等教育,但有教养,爱读书,并订有多种文艺杂志,藏有俄国及欧美许多经典作家的作品。这些藏书,为中断学业在家自修的少年肖洛霍夫日后成长为作家奠定了知识基础。
作家的母亲阿纳斯塔西娅·达尼洛夫娜·切尔尼科娃是乌克兰人,出身农家。她从十二岁起就在地主波波夫家当侍女。几年之后,常和波波夫家来往的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肖洛霍夫爱上了这位姑娘,决意娶她为妻。在当时尚保留有中世纪习俗的农村里,这桩有悖世俗的爱情不仅令乡邻惊讶,也遭到了男方父母的反对。他们借助哥萨克长官阿塔曼的权力,强行将阿纳斯塔西娅嫁给了一个退役的老哥萨克库兹涅佐夫。亚历山大奋起反抗,以致同父母闹翻。当时有朋友对此困惑不解,问他为什么一定要娶这样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家姑娘。他认真地回答说:“她可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姑娘,她是一幅画!”☾1☽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以一个艺术家的审美灵感,来欣赏自己爱着的姑娘。爱情,在他心中,充满诗情画意,已经升华到至美的境界。他的这种艺术家的心灵,以及对人的与众不同的理解能力,或许日后在儿子身上也得到了体现!阿纳斯塔西娅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勇敢地冲破婚姻、舆论、旧道德习俗的重重压力,投入了他的怀抱,做了他实际上的妻子。于是她成了有两个丈夫的女人。米哈伊尔·肖洛霍夫出生以后,自然也就成了有两个父亲的孩子。他名义上是库兹涅佐夫的儿子,实际上是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的生子。这种有两个父亲的痛苦日子过了八年,库兹涅佐夫过世后,在一九一三年,肖洛霍夫的生身父母才得以在教堂正式结婚。
当然,童年时代的肖洛霍夫,也是一个活泼的孩子。他乐感强,记忆力好,喜欢观看热闹的婚礼,爱听哥萨克古老民歌和老人们讲的征战故事,更爱过各种节日,还是一个钓鱼迷。他在《静静的顿河》里所以能得心应手地援用民间文学素材,这完全得益于他从小受到的民俗文化的熏陶。
肖洛霍夫六岁开始读书。一九一八年国内战争开始,肖洛霍夫刚读完四年级就被迫辍学,从此便永远结束了他的学生生活。
国内战争期间,肖洛霍夫和父母住在顿河上游叶兰斯克镇和卡尔金镇。一九一九年的哥萨克暴动就发生在这里。这个悲剧事件给少年肖洛霍夫留下了强烈印象。肖洛霍夫亲姑姑家的四位表兄,在国内战争中彼此站在敌对的立场上,三位在白军里当差,一位在红军里战斗。他们随白军或红军频频穿梭于家乡的村镇。他们的妈妈,肖洛霍夫的姑姑,面对她同室操戈的儿子总是泪流满面。最后,三个儿子战死,只剩下一个儿子。当时,这样的惨剧不止发生在一家一户,而是像旋风一样席卷了整个顿河大地。从这里,少年肖洛霍夫开始感受到时代的悲剧。
一九二○年顿河地区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十五岁的肖洛霍夫开始了独立的劳动生活。他是革命积极分子,同时担负着多项社会工作:是卡尔金镇革命委员会的办事员,扫盲教师,又做人口登记工作,为苏维埃政权做宣传,还加入了业余剧团,编写剧本。
这个时期,在顿河实行余粮征集制。为了同破坏余粮征集制的匪帮作斗争,在顿河组成了武装征粮队。肖洛霍夫自愿参加了这支队伍,在这个队伍里度过了无数个紧张的日日夜夜。一九二○年秋,在康科夫村附近同马赫诺匪帮进行的一场战斗中,牺牲了许多战友,肖洛霍夫被俘。他在等待死亡的两天两夜的痛苦煎熬中,充分体验到了生命的可贵。
两天后,正当马赫诺匪徒把他们押到野外一沟壑前面准备枪决时,凑巧,马赫诺的马车飞驰而来。得知肖洛霍夫只是一个十五岁的教师后,马赫诺竟将他放了。☾2☽
这次,肖洛霍夫侥幸躲过了死神。然而时过两年,他又被押上了革命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