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海争奇记 精彩片段:
第一回 烟水苍茫 双桨凌波人似玉 风尘奔荡 扁舟剪烛夜如年
仆自客岁,以病家居,杜门却扫,经卷药炉,自安禅悦。匪惟无心世事,即笔墨生涯亦拟抛弃。顾以《新北京》、《天风》两报主者,均为多年朋友。拙著《蜀山》、《青城》两小说,同未完卷,欲罢不能,延至今迩。仆既病且懒,初意此二报而外,不复肆为笔孽,再有写作矣。上月《实报》主人以某君之介,嘱撰小说,以疥栏尾。辞不获允,迄未报命。顷又一再敦迫,词意殷勤,若欲必得。勉草斯篇,用图塞责。窃思武侠小说久成滥筋,仆更伦荒,何当俊赏?明知巴里之言,难为《实报》增重,第幼随宦辙,性适嬉游,长更旅食四方,频年流转,足迹所经,实半国内。兹者志事弗应,意复慵散,未了中年,几类枯僧。独于山水癖嗜,结习难忘,登临莫遂,犹存遐想。每当风雨晦明,烟晨月夕,辄复坐温旧梦,神往竟日,以是道里山川,时萦胸臆,每借小说,寄其幽情。虽笔致庸凡,学殖未逮,不足以状丘壑林泉烟云变态之奇;然景因实践,记类写真,篇中道里山川之所由涉,风土人情之所由履,其视此为卧游之资乎?
江南为吾国文物富庶之邦,而两浙山水之秀丽,又复由于东南诸省江山毓秀,人才辈出,岩壑幽楼,尽多奇士。惟以此辈英男侠女,大都遁迹林泉,游神物外,襟怀淡泊,性慕冲虚。即有任侠尚义之行,亦多是我行我素,不喜世知。乡里老儒,标榜性理之学,偶涉奇迹,便认为怪力乱神之言,于所不语,志怪谈鬼之人大都坎凛终身。我何人斯,敢犯时忌!偶有闻见,往往掩耳疾走,若将浼焉,匪惟不敢言,且亦不敢闻,笔之于书更无论矣。其身受者,又多无告穷黎、寡识编氓。以故敢言者不能传,能传者不敢言,豪情胜事只在民间,终不达于士大夫之耳目。文人笔记间有载列,亦以忌避孔多,语焉弗尽。冠带之人尚且谓其非情,譬之寓言,甚或目为邪说,多所垢病。岁年淹没,于是乎其传者寡矣。
作者漫游四方,喜闻异事,登临之顷,每就山僧野道、村老逸民,促坐清谈,询以所知,而于游侠迹事尤多向往,廿年尘迹,闻见殊多。本篇所纪白岳十四侠士,即昔年江南之旧闻也。本书结局虽在黄山,而诸侠事迹都散在江、浙一带。
这里先从浙江省金华府永康县一个姓虞的开始写起。金华府旧辖八县,如东阳、永康等县,多有县治而无城垣。这姓虞的,家住在离县街二十余里的河上村内,附近有三个大镇:一名西市口,一名百集,一名下大路。当地为前明显宦应氏宗族聚居之所,子裔繁昌,族人甚多,村民姓应的差不多要占十之七八,所以当地人都叫它作十里应。姓虞的却是前三代才从镇海迁来,地介西市口、百集二者之间,只有五六家同族。不过虞家也是江东望眷,诗书世裔,每家眷属人口都不在少,田产又多,加上附居的几十家佣仆佃户,无形中也自成了一个村落。
本书所纪,乃是虞家第二房子孙。家主名叫虞舜民,年已半百过去,世以耕读传家。同胞老弟兄四个:老大尧民,老三圣民,都在外省做官;老四德民,是个小京官,嘉庆初年,病故京寓。只他一人,性情淡泊,乐善好施;两试春官不第,便即无意进取,只在故乡纳福,力田课织,好行善事,乡里都称他作“二善人”。他又长于经纪,善于享受,治理得家中田业日益富厚。起居饮食,虽不专做排场、穷极奢侈,却也实际讲求,务极适美。虞氏弟兄分家过度,并非出于自动,乃是上辈祖人明白事体,长于虑远。知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子孙的贤愚不肖,难为预料。天下没有长聚不散之局,便是张公百忍,同居也仅九世;况世上能有几个张公?子胤一繁,争端易起。与其徒慕数代同居的虚名,启子孙阋墙之渐;反不如及身之存,早为平停分配。并以读不废耕,耕不废读,著为传家典则。虽不必亲事躬耕,至少占晴课雨,岁时收成,必使闻知。违者即是不孝,勿使或背。如此既免异日戈操同室,箕豆相煎,而子孙分家以后,自立门户,各不相赖,互有观摩,即或不肖,多少也保得一点田业在手,决不致完全荡败,尽弃耕读,同沦饿享,遂废蒸尝。所以三世分家,友于相亲,始终弗替。连妯娌梯拟之间,都无间言。对人又极厚道,真是一人雍和,全村上下,都是祥淑之气。人生最难得是境遇舒适,受人尊敬,家族和美,不生闲气。舜民处到这样的环境,又是个会享福知足的人,还有什么不称心的。
谁知天公惯使人添上缺陷,大、三、四三房都是人多丁旺,惟独舜民,年逾四旬,子女犹虚。他又笃于琴瑟之好,不肯纳妾。虽然兄弟子侄辈中颇多贤者,不难择一过继,毕竟钱要自有,子要亲生,舜民只管达观,终觉有些美中不足。虞妻人本贤淑,因见偌大家资,这般极好境遇,自己四旬开外,将近七七阴绝之年,尚无生育,丈夫又坚持一夫一妻的成见,不肯纳妾,心中难过已极。妇人家见识,急得无法,便瞒了舜民,求神许愿。又知舜民夫妻情长,多半由于青年时生得貌美、种下爱根的原故,屡次所说的,十九中人之姿,所以不能当意,要是真能物色到一个佳丽,再和他日夕求劝苦磨,也许能够心回意转,改了成见。论起丈夫年纪虽然大些,但他生活优裕,看去不过三十五六年纪,就给找个二八佳人,也不致便有老夫少妻之诮,使所纳之女受了委屈,于是暗中派人到处物色佳丽,又向当地最著灵迹的胡公祠许下求子心愿。主意虽好,做起来却非容易。第一样永康是一个四境多山的小县,不似杭、嘉、湖一带文物富庶之区,水丽山清,惯产佳人。全县只有限十来家绅宦巨室,人物语言都较质野。因地贫瘠,村姑少女经岁耕作,习于劳苦,多是手脚粗大,身子健壮,貌在中人以下。即便有那生得清丽一点的,面皮先晒成了紫黄颜色,有什好看?这类女子,嫁作农妇,全都是勤俭持家的上选,如以金屋藏之,未免和那“娇”字相差悬远。同为越女,要打算在此中寻出一个全萝村头、浣纱溪畔的人物,真是万难其选。虞妻又是大家的眷属,只可命近身仆媪代办,不能远出物色。因她为人厚道,本着千金市骨之意,是以少女来相看的,不问丑恶,总是多给相封,于是来者日众,常致应接不暇。白忙了两年,终未物色到一个中意的女子。虞妻依然志念坚诚,终不灰心,誓欲必得。
乡里皆知此事,不由传到舜民耳里,一问便推说是买一近身使唤丫头,并非为丈夫买妾,舜民先是不悦,后见问过两次,都是潜然欲泪,心中老大不忍。再经虞妻几次三番用言婉劝,渐渐心活,暗忖:大家都是四旬外人,自己何尝不盼儿子,怎能怪她?看这情景已是不容坚拒,莫如就势答应,也省得他日为此事酸心劳神,便答道:“我并非不想生子,只为事有定命,命该绝嗣,终是无有。常见许多大人家,因无子息,纳上三四房侧室,结果不能如愿,精神身体倒吃了大亏,这还是个好的。甚或本来好好家庭,闹得终年争吵,百事不举,身前身后闹下无穷笑话,儿子仍没养下一个。你我恩爱夫妻,何苦好好日子不过,自找苦吃?我知你性情忠厚,情切子息,必然诸事优容,遇见性情温和的还可将就;要接一个性恶的人到家,使你暗地生气,又不明说,我怎对得你过?所以这事你说了多年,都未答应,现既一定要我纳妾,照你在此地办是不行的。待我明春往杭州走一次,那里有不少老亲老友,也不必怎样费事,只捡那干净点的大家丫头,或买或要,带回一个。我虽生有洁癖,不喜丑人,此举全为子息,与纳妾享乐不同。只要懂得规矩,性情温良,人有宜男之相,再干净一些,便足中选,并不要那绝色女子。一去即能寻到,就便还可看望她们,你该不要着急了吧。”
虞妻见丈夫居然听劝,好不容易,心虽喜欢,总怕明春之行是宽慰自己,敷衍搪塞,到时又复变卦,立即催促速行,说:“时方九秋,明春还需好几个月,不如就走。带着新人回家,吃团圆年夜饭,明年下半年,也许就有儿子了。多年老夫妻,何苦使我又眼巴巴的多盼上几月?”舜民知爱妻欲早了心愿,笑答道:“你怎如此心急?西湖数年未去,明春前往,正好借此载酒湖山,游散游散。今已寒秋,转眼冬天,到了又赶回家,岂不虚此一行么?”虞妻得了口,哪肯放松?不但即日要走,并说自己许有灵隐寺的烧香心愿,还要相随同去。连劝了两次,舜民知她不甚放心,不欲过拂其意,反正不纳妾决难交代,只得答应。将家事交给两个近人,夫妻二人带了一仆一婢,一同起身,前往杭州进发。
彼时当地到杭州,本应取道望马头港,经过全川、葛府、下时、东阳、七里寺、婪港头、苏溪、八里桥、红庙、牌头、诸暨。临浦、西兴等地,再由西兴渡过钱塘江,方能到达。全程有好几百里,山重水复,路颇难走。单是由永康到诸暨这前半段,论路程不过二百五六十里,沿途舟舆就要换上好几次。舜民恐怕女眷同行,道途劳顿,决计绕远;改走桐庐水路,取道金华府,由兰溪泛舟,过桐庐、富春,直下钱塘,就便游玩严滩,观赏桐君山色。由永康到金华,只有百余里路。舜民夫妻仆媪都乘着竹轿,想当日赶到,特雇用了两班轿夫。这条道路又甚平整,仅经过两处山麓。轿夫全是土著,知道虞二老爷是乡里中有名的善人,带着女眷,不愿投宿旅店;贪得赏钱,一个个抖擞精神,脚底加劲,抬着人和行李往前飞跑。由破晓前起身,路上只吃了一顿午饭,打了两次小尖,时光不过申西之交,便赶到了金华江边。府城就在对岸,略微歇息,便由江边木船,载着人轿行李,渡过江去。这时斜阳西坠,云净当空。江中波涛浩瀚,衬着天际一轮红日,余晖幻彩,灿若锦霞,红光反射,倒影入水,若有万干道金蛇,腾翻跳掷于银涛碧浪之间,越显得江容壮阔,晚景奇丽。舜民坐在船上,迎着江风,破浪前行。见江景如此好法,不觉心神大爽,高兴非常,愈认此番水行之为得计。正和乃妻谈说,船已抵岸。当地虞家戚友颇多,舜民事前没有通知,因明日动身,还要渡江,上岸以后,随意投了一家姓刘的亲戚。
刘家也是当地绅富,城外别业就在江边不远,明日启行甚便。舜民轿于未到,早有家人赶向前面通报。主人刘子炎,恰好正在城外别业收粮,闻舜民夫妻赴杭,便道经此。自己每年往永康方岩进香,都宿在他的家内,备承礼待;又是中表之亲,多年在家乡纳福,难得路过。慌不迭率了老妻和长子刘安仁、次子刘安信接将出来,迎向里面。双方见礼落坐,子炎要代开发轿钱。舜民知他为人算小,婉言推谢,说:“雇用未完,明日还要过江往兰溪去,只给他们准备食宿好了。”子炎先说:“每年我去永康,老表弟总是来接去送,连上山轿钱都一齐开发。今日什么风吹来,就不容我尽点心么?”嗣见舜民坚辞,又说:“我每去永康,见那里轿钱要贵得多。难得到此,总要多聚两日。这里轿子又便宜又稳快,用不着两班人。莫如还是开发了他们,等走时在本地雇好。”舜民力说:“都是乡人,雇用已定,不便中道遣回,况且这班粗人多讲信义,没我的话,你就给他加倍的钱遣走,他也不收不肯。内人杭州心愿急于早了。盛意心领,不妨归途再聚,明早必行。”子炎方无话说。
舜民夫妻坐了一日轿,未免饥疲交加,颇思早食早寝。偏生刘家省俭,事前不知客来,通没准备,又不好意思草率待承,一切均要现往城中购办。还算相隔城市不远,挨到亥初才行齐备,客固饿极,主人也是内心不安,忙得满头大汗,好容易摆上接风酒,来请入座。仗着金华府是个大邑,又有金腿等名产,席还丰腆。席罢,舜民夫妻人已倦极,略坐片时,便即告寝,暗忖:这般投亲,双方受罪,转不如借宿旅店还方便些,又省扰人。
次早起身,子炎父子直送过江去。别时又说起金华北山双龙洞之胜,回时务请多住两日,同往游观。另外又送了些路菜和两条煮熟去骨的上好茶腿,才行别去。舜民见他两个儿子,安仁相貌狠琐,人极庸愚,年已三十,只买了一名秀才来壮门面,虽然不济,还无什么大不好处;次子安信,生相既是凶恶,性情又复暴戾,仗恃身列武库,家有资财,专一成群结党,持枪抡棒,打街骂巷,欺压善良。乃母是个侧室,持宠护短。子炎年老,只知吝啬聚俭,不能约束,早晚必要闯出祸来。不料姑父母为人一生忠厚,竟会有这样儿孙,真可慨惜。可见君子恩泽,不及五世,自己此番纳妾,即便生下儿子,但是年迈衰老,能否教育成人,实不敢必。要似这样恶子,不如无有,反倒省心。路上问起仆人,又得知了刘氏弟兄许多劣迹,越更心烦。由金华到兰溪,风景甚佳,虽在暮秋时节,依旧是平畴绿野,水碧山青。舜民心中感喟,也无心观赏,六七十里的路程,比昨日到得还早。船是早在期前派人到兰溪包定相待,一到便即登舟。开发了优厚的轿钱,轿夫们俱都踊跃欢欣而去。当有随行下人铺开行李,端整好了酒食。舜民夫妻饭后,略停片刻便即安卧。因连日劳乏,吩咐下人,明早只顾开船,不须再来请问。
这一觉直睡到次早辰已之交,船已开出老远,才行起身。一看,只见江水滔滔,清波一碧,两岸青山绵亘,黛色如染。晴旭烘窗,山光人船,映得人眉宇皆碧。目游佳景,甚是赏心。这一晚足睡之后,精神复了原状。下人进过早点,又将带来的明前旗枪,用江水泡上一壶,佐以两碟茶干瓜子、细巧糖食。清风吹篷,茶香泛匝,轻舟一叶,容与中流。耳听江水荡荡,柔橹欸乃。山巅树梢,常有人家隐现其间,鸡鸣犬吠之声,不时飘落云外,若相应和,益发令人意远心逸,神志萧然。虞妻王氏初出远门,更盛道江行之乐不置。舜民笑道,“这一段只是桐江上游,并且还是秋天。你看下半日到了桐庐,船行至桐君山和严滩钓台一带,你还更要叫绝呢!这些好水好山难得路过,我也多年旧游,左就没什么急事,船到那里,天已近黑。索性停上一晚,明早和你登岸,上山游玩一回好么?”虞妻笑道:“你说不是急事,我却恨不得今天就把它办成才称心呢!也不想想我们都有多大年纪啦。”舜民笑道:“事有定数,哪在耽搁这有限两天?这次同你出门,一半是为你常年操劳,又为子息焦心,给你解解闷儿。我这些年在家乡也待腻了,你我还是顺着便道,同玩一玩吧。”虞妻笑道:“老爷既然动了游兴,好在耽搁日子不多,我定奉陪就是。”
说时,下人端上午饭,夫妻二人用罢,又谈了些时。帆饱舟轻,顺流而下,行甚迅速,不觉到了桐庐附近。推篷凝望,桐君山已横在北岸,临江耸秀,索紫回青。山麓下面,是岸阔江深,波平似镜。晴日光中,望向前面,风帆点点,直向天边。时见渔村蟹舍,参差位列于两岸之间。三五渔人,据岸扳暨,临流垂钓。山容水色,尽态极妍,宛然一幅富春江长图卷于,端的风物清丽,美妙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