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读《史记》之吕后 精彩片段:
第一章 吕雉出嫁
第一节 相面成亲
吕后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女主——吕后、武则天、慈禧——之首。在中国皇权继承的问题上首创“垂帘制”,开后代母后独掌皇权的先例,对中国古代皇权继承影响深远。我这里所说的“垂帘制”并非今人理解的“垂帘听政”。我将吕后称制为“垂帘制”,是母后掌权的另一种通俗说法,是为了与今人习惯于将母后掌权称为“垂帘听政”取得一致。
但是,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吕后凶残、暴虐的一面,对她的一生缺少全面的了解。比如说吕后的婚姻状况怎么样?她从年轻时代开始就是一位凶残暴虐的女魔头吗?
吕后是刘邦当了皇帝之后人们对她的称呼,她的原名叫吕雉。
吕后的家乡是单父县(今山东单县)。她父亲的名字由于史书没有记载今天已经不知道了,史书只称他为吕公。
吕公有四个孩子:长子吕泽,次子吕释之,长女吕雉,次女吕媭。吕公和沛县县令是至交好友,所以,吕公因为躲避仇人逃难时曾暂住在沛县县令家里。后来,由于吕公对沛县感觉不错,便把家安顿在了沛县。
吕公刚刚客居沛县的时候,县里的官员、豪绅听说县令家来了贵客,便都来凑钱喝酒。
负责接收贺礼的人,就是后来刘邦手下“三杰”之一的萧何。此时,萧何是沛县县令手下一名官员。这次酒宴,萧何主管收礼。
按照规定,献钱不满一千的人只能在堂下喝酒;凑钱超过一千的人才能到堂上喝酒。刘邦来到以后,高喊一声“泗水亭长刘季”“贺钱万”(《史记·高祖本纪》),就直接来到堂上,实际上,刘邦一个子没拿。
刘邦为什么敢如此公开撒谎?负责收礼的萧何难道没有发现?第一,玩笑成习。第二,萧何掩护。
先说第一点。刘邦平日和县里的官吏们开玩笑开惯了。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虽然只是一位小小的亭长,但是,他平日却一向藐视县里的这些官员,经常和他们戏耍、玩笑,从不把县吏们当回事。他也知道县里这些官员、豪绅庸才多而能人少,刘邦打心眼里看不起这些官吏、豪绅。
再说第二点,刘邦深知萧何不会戳穿他的谎言。这次负责收礼的人是萧何,萧何平日对刘邦非常关照。刘邦未做亭长之时,萧何就经常护着刘邦。刘邦做了亭长之后,出远门到秦朝都城咸阳押送服徭役的民工。每当此时,县里的官员们就送点钱给刘邦,萧何往往比其他官员多拿将近一倍的钱赠送刘邦。
既然萧何负责这次酒宴的收礼,刘邦自然敢于大讲谎言。
至于萧何,当然知道刘邦一文钱没拿。但是,出于对刘邦的袒护,他也不揭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