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半导体教父”张忠谋
9、企业“成长”就是美
风光的台湾集成电路公司,让人很难想象1987年到1990年的艰难历程:总经理难产,销路打不开。当时厂长曾繁城还记得1990年,董事长张忠谋在圣诞节带着两位部属,在冷清清的办公室里,做下年度经营计划,三人相对苦着脸,不知道下年度的客户从何而来。
台湾集成电路公司在美国办事处更是捉襟见肘。今天在硅谷,拥有40人的台湾集成电路公司美国办事处,当时只有一位业务代表。他家住东岸佛罗里达州,星期一从佛罗里达坐6个钟头飞机到西岸硅谷,周末回家,拜访客户,介绍台湾集成电路公司。“一年多,没有带进什么客户,只有每次来台湾,向我举起大拇指说,我的方向正确。”张忠谋说。
意志虽然坚强,现实依然残酷,台湾集成电路公司挂牌营业后,原来3家设计公司或是生意欠佳,或是已找到韩国、日本厂商代工,台湾集成电路公司只能靠着少量订单苟延残喘。通常客户都等需要时再订,货源很不稳定,“吃饱了这顿,不知道下顿在那里。”一位工作人员说。
对于41岁就领导世界第一大半导体部门的张忠谋来说,真的很释然吗?
“有挫折、有失望。”他说。
遇到此刻,他会把过去的成就拿出来重新评估,“产生新的勇气、新的信心,就能重新冲刺。”
他更认为有挫折才能自我更新,每个人都应该设定目标,达到了,再设一个更高的目标,逼迫自己达到。
走过1990年半导体的不景气(张忠谋掌管的3家企业都出现亏损),台湾集成电路从1991年开始迈入高速成长期。一年增长1亿美元到2亿美元。“才写他们要挑战下个一亿美元时,年底就已达到了。”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梭罗说,在未来无疆界经济中,企业就是要追求成长。规模不重要,不是“大”是美、“小”是美,而是“成长”就是美。“否则,你就会成为恐龙。”
尽管台湾集成电路公司这几年很风光,但工作人员仍然安静、井然有序地忙碌着,作业员、工程师、经理,接待客户、发展制程依旧。他们不擅与新闻界打交道,也不擅长自我推销,连自己公司成功的因素都分析得支离破碎,难以想象是他们创造的世界第一。“还是典型的工程师文化。”张忠谋说。
但是从工作人员的态度,可以看出台湾集成电路公司的精神——专注。10年来,他们专注建立世界级企业、专注本业、专注技术、专注开发客户。在这里,张忠谋的个性表露无遗,对组织文化和团队成员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代工虽然是专注领域,但成长空间却广大。台湾集成电路公司每年业绩增长30%,两年半就增长一倍,但目前仍只占全球代工量的25%。即使今天,很多半导体公司还在争相投入代工业务。台湾集成电路公司在谨慎抗敌之余,对未来却高度乐观,“正是逼自己往更大圈子走的时候。”张忠谋认为。
台湾集成电路公司从不改变专业代工策略,不论在景气或困难中,都坚持此策略。在1994、1995年,当半导体市场炙手可热,台湾集成电路公司仍然初衷未改,孜孜为客户生产他们的产品。一位同业分析,如果当时台湾集成电路公司生产自己的产品,利润会更高,但他们不为所动。
甚至在台湾集成电路公司的经营理念里,也确立了只做代工、不与客户竞争的永续原则。这很符合波特的最新竞争理论,企业为了长久保持竞争优势,在复杂的竞争活动中必须明确地取舍与选择,以深化策略定位。
创富经 拒绝诱惑,需要很大勇气
人们都有好逸恶劳的毛病,这也许正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庸人的原因。做生意,即使你有雄厚的资本也难免会有失意的时候,艰苦的条件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匮乏,生意场上的不得意与失败都是艰苦的条件。
面对艰苦的条件,是退缩还是前进,这不单是一个决策的问题,还是一个与人性的斗争、懒惰的斗争,走不出这道坎,成功只能是奢谈。
自古以来就有商场如战场的说法,商场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这里没有真刀真枪的厮杀,没有血肉横飞的恐怖,但是这里有“唇枪舌剑”的交锋,有你死我活的明争暗斗,有成王败寇这永恒的真理!
张忠谋国外事业上已经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绩,但是他毅然选择了重新走一条道路。从一开始诱惑就伴随其左右。而当自己在半导体代工事业取得成绩的时候,各种新的诱惑纷沓而至。一失足成千古恨,张忠谋始终坚持自己的战略理念,这既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