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第十七章 一千三百多人联名要求李鸿章下台

第九十九节 变法失败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底,李鸿章七十五岁,蒙慈禧太后特恩,免带领引见,以示敬重有功老臣。

李鸿章的身子骨却已大不如前,写字开始手抖,久坐腿便发麻,又添夜里咳嗽一症,在日本受的枪伤亦开始隐隐作痛。

李鸿章直到这时才真正感觉到,自己去日无多了,该料理一下后事了,于是便让大女婿张佩纶代笔,口述了一篇《年迈多病恳恩休致》的折子。

张佩纶期满回京后,经盛宣怀作伐,与李鸿章的大女儿结为连理,成了李鸿章的东床快婿。每日除了看书写字,便是替李鸿章料理家务,已与从前判若两人。

折子递进宫去,光绪皇帝未及看完便道:“这个李鸿章早就老糊涂了,他却才提出休致!”他拿起笔来,刚要写上“照准”二字,却忽然发现有些不妥;李鸿章毕竟不同于其他的老臣,准不准他休致,休致后该给哪些恩典,必须得园子里的人说话才行。

光绪帝不很情愿地把李鸿章的折子递进园子。慈禧太后看了李鸿章的折子,整整思考了一天,才发出话来:“李鸿章还没到图清闲的时候,赏他半年的假吧。”

光绪帝不敢违拗,只好让军机处拟旨照办。

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初二(公元1898年1月23日),光绪帝摆驾园子来给太后请安,顺便讲了一下明天总理衙门王公大臣向康有为问话的事。太后不由问了一句:“总理衙门都有谁参加呀?”

光绪帝答道:“有庆亲王、翁同龢及一班军机大臣。”

太后又问:“有没有李鸿章啊?”

光绪帝答道:“李鸿章正在假中养病。”

太后便道:“有病听听也碍不了什么事。李鸿章是文华殿大学士,又是总理衙门大臣,这么大的事情,没有他怎么行呢?”光绪帝没敢言语,当晚就拟出旨来,着李鸿章明日一早,到总理衙门同其他王公大臣们一起向康有为问话。

正月初三(1月24日),李鸿章奉命来到总理衙门,同着庆亲王、翁同龢等一班王公大臣,开始向康有为问话。李鸿章坐了半晌,发现问话的始终都是翁同龢一人,其他王公大臣同他一样,只是张着耳朵听,嘴却闭得很紧。康有为始终都是侃侃而谈,全不把一班王公大臣放在眼里。仿佛天底下只他一个大才,只他一个会说话,其他人只配坐着听他滔滔不绝,很像以前的张佩纶。

问话刚一结束,李鸿章也不及同其他人打招呼,只小声对庆亲王、礼王说了一句:“下官病得厉害,不能再坐了。还望两位王爷,能体谅下官的苦衷。”

李鸿章乘轿回府,始终未对康有为的话置一词。自打恭亲王年初因病去世后,李鸿章在京师已找不到说话之人。

是年四月二十三(公元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诏天下宣布变法维新,并着康有为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特许其专折奏事。随后又下一旨,诏侍读杨锐、中书林旭、主事刘光第、知府谭嗣同参与新政。

变法维新、推行新政的大意是: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总局,开垦荒地,提倡私人办实业,奖励新发明、新创造,凡著新书、创新法、制新器等各种有利生产发展者,即赏给官职,或给予专利;设立铁路、矿务总局,修筑铁路,开采矿产;设立全国邮政局,裁撤驿站;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取消旗人的寄生特权,准其自谋生计。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改试策论;设立学堂,提倡西学,开办京师大学堂,下令各省府、厅、州、县,将现有之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允准创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游历。政治方面删改则例,裁汰冗员,撤销闲散重叠机构;许大小臣民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格。军事方面严查保甲,实行团练,裁减旧军,重练海军和陆军。

李鸿章把光绪帝颁布的这道《明定国是诏书》反复读了四遍,仍未着一言。李鸿章以为,八股已非举贤善举,是有识之士早已认识到的,而设立译书局,派人出国留学,设立铁路、矿务局,大兴洋务等项,又是他与恩师曾国藩曾经办过的。裁减旧军,重练海军和陆军等项,其实也是他一直所倡导的。他此次不着一言,是因为他知道,大清国从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开始,便只有皇太后而没有皇上了,此次也不可能例外。李鸿章这次又料个正着。

光绪帝《明定国是诏书》颁布的第四天,慈禧太后便饬令光绪帝连下四道谕旨:一旨是将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户部尚书帝师翁同龢,以老朽昏庸罪开缺本兼各职,勒令休致。一旨是以后二品以上大员但授新职,均须到颐和园皇太后面前谢恩。一旨是署直隶总督王文韶升协办大学士实授户部尚书军机大臣,限期克日到京供职。一旨是着兵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荣禄署直隶总督例兼北洋通商大臣,统率董福祥(甘军)、聂士成(武毅军)、袁世凯(新建陆军)三军。

帝党一派自然不肯落后,马上就有宋伯鲁、杨深秀奏劾后党成员礼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许应骙“守旧迂谬、阻挠新政”,光绪帝马上借机下旨将许应骙革职,以此削弱后党的势力。

光绪帝为增加自己一派的力量,听从康有为的建议,旋赏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四人以四品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事宜。帝、后两党把京师变成了大舞台,争唱主角。翁同龢离开京师后,康有为俨然以帝师自居,每日都红光满面地往宫里跑,风光得不行。

李鸿章着令门上几位下人,每日把大门紧闭,又请会友镖局的镖师看家护院,所有来访者一律不得放入。他则每日坐在书房里,通读史书,偶尔教小红下下围棋,充耳不闻外面之事。

是年八月初一(9月16日),李鸿章突接一旨,让他毋庸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上行走。

他微微一笑,送走传旨官后,仍令人把大门紧闭,照读史书不误。

八月初六(9月21日),李鸿章再接一旨,却原来是光绪帝发布吁请皇太后训政的诏书。

李鸿章接旨后在心里长叹一口气,暗道:“儿皇帝生不如死的日子到了!”他传令门房:“打开大门吧,‘戏’演完了,没事了!”

“戏”果然演完了。原来,就在光绪帝踌躇满志地要大干一场的时候,慈禧太后于八月初五晨,突从园子里赶回紫禁城,直入光绪帝的寝宫,拿走一切文件,喝令太监把目瞪口呆的光绪帝幽禁在中南海的瀛台。慈禧太后临离开瀛台时,曾愤愤地对光绪帝说道:“皇上,你就在这儿实施你的新政吧。”

第二天,慈禧太后便用光绪帝的名义,对外发布吁请皇太后训政的诏书。

李鸿章发迹史》_第十七章_一千三百多人联名要求李鸿章下台_第九十九节_变法失败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李鸿章发迹史第十七章_一千三百多人联名要求李鸿章下台_第九十九节_变法失败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