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拉起控制栏,就会保存当前阅读位置。离开前记得先点下屏幕中间噢!

附录三 我的朋友唐鲁孙

夏元瑜

与鲁孙先生原是笔友,后来相见,成了知友。由于年龄、见解、知识、乡土的关系又进而为挚友。我们全是暮年闲居,没事做,于是动了笔杆。没想到一划拉就是一篇,往邮箱里一扔,过不了多少天,报上就登出来。日子一久,居然有人称我们为作家,真是这辈子没想到的事儿。如果说鲁孙兄为作家的话,他还不愧为一位多产的作家。两三年里写过二十五六万字来,并且一个一个地都排成铅字印在报上。读他的文章真令人增加不少知识。

他一生经历多而复杂,不但士农工商全干过,更由于出身在贵冑家庭,环境也和普通人不大一样,所知既广,更加以遍尝美食,学识自是十分渊博。他更有一桩大本事,就是记性特别好,几十年前的陈年旧事,亏他全记得那么清楚。例如他那一篇《谈印》,讲了那么多的人名、官名、历史演变、典章制度,以及石材、刀法等,多么的详细,其中有许多名词术语尚无暇解释,如果一一详叙就够写成一篇博士论文或专册。他走马观花地说说,平常人就叹为观止了。一部短篇小说盖出几千字来毫不困难,而要像唐兄这样写出一篇几千字的短文可得有几十年的见闻以及经验,为了获得这些经验更得花许多钱财。古人称赞好文章为“字字珠玑”,若把这话放在这本书上,我看倒真当得起,他花了无限钱财写出了这一本子的丰富知识,而读者您只要花不到一张电影票的钱(台北首轮的)就能完全搬过来,岂不是一大便宜事。

我常常说现在青年只会应考,杂学实在知道得少而又少。您要上了外国,洋人要问你一点中国旧事,阁下是一问三不知。这些零碎的知识你上哪儿找去?固然也有些竹头木屑的杂书,可惜那些作者并没身历其境,胡乱抄凑而已。唐兄的这本可不然,全是他亲身所经,要不就是他的可靠相识者当面告诉他的。所以此书和古今许多的杂记全然不同。

写序的人免不了犯个古今通病,就是捧作者过度,有点失真。我觉得鲁孙兄的文章也犯个小毛病,他的语句太北平化了,常把我们的家乡土话搬出来,有时我看见他的原稿忍不住加个括号解释一两句。《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的行文也全是如此。您要学国语,倒很可用他的语句作蓝本。

鲁孙的记事,秩序分明,有头有尾。其中有许多事都该画出图来。在今日的社会转变中都成了往事,以后也不会再有。那么他这本书和《清明上河图》有相同的价值,全是记录往日的生活,老年人看了这本书可以引起你个人的幽思,青年人看了可以增加见识,更了解自己的国家。我套句做生意的话,以作序言的结束,叫做“货真价实”。

唐鲁孙谈吃》_附录三_我的朋友唐鲁孙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唐鲁孙谈吃附录三_我的朋友唐鲁孙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