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性爱四讲
第一讲 谈爱情
前言:两性关系与人性
性、爱情、婚姻的问题是人人都关心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年轻人,但其实不年轻也一样,一个人一辈子都会关心这个问题的。一个人感到幸福不幸福,实际上和自己在性、爱情、婚姻这个问题上的遭遇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我们自己一生的经历,真正给自己带来了极大快乐的事情恐怕就是爱情,但往往也是这个问题上的遭遇可能给自己带来最大的苦恼。爱情可以使人极乐,也可以使人极悲。许多人间的悲剧也是发生在爱情、婚姻这个领域里,有些人因此就看破红尘了,把人世看淡了。譬如说贾宝玉,他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导致他最后遁入了空门,当和尚去了,当然原因很复杂,但至少爱情悲剧是一个重要原因。为了爱情而自杀的人,恐怕比为别的什么事都多。有的是失恋,比如歌德笔下的维特,这个维特在生活中是有原型的。有的是殉情,两个人相爱得不得了,但就是不能结合,结果就一起去死吧,比如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其实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是时常发生的。还有的人可能是因为在爱情方面受挫吧,就变得玩世不恭了,反正我看透了,哪里有什么爱情,那我就不要爱情了,我只要性。拜伦写的唐璜就是这样,先后和一千零三个女人上床,拜伦自己也差不多,对于女人,他主张用土耳其后宫里的做法,拍一下手,让仆人把她们带来,完事后再拍一下手,让仆人把她们带走。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现象,在文学作品里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描写,就是爱情对人的这种巨大牵扯,使人大喜大悲。爱情有这么大的威力,对我们的生活有这么大的影响,这个问题当然就值得我们来认真思考一下。
不过这个问题很难谈,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对于爱情、婚姻的看法,对于异性的评价,往往都和自己在这方面的经历有关。经历好一点,就会比较乐观,觉得爱情还是存在的,还是很美好的。经历不太好的,有过挫折,受过伤害,就可能对爱情的评价比较低,对异性的评价比较低,甚至完全灰心了,对整个异性世界感到失望了,比如认定世界上没有一个好男人,这种现象也很普遍。所以,爱情观往往和自己亲身的爱情经历分不开,今天让我来谈,恐怕我也很可能会加入我自己的这种因素,很难是客观地、理性地去考虑。但是我想,既然是面向公众的讲座,我就应该尽量做到客观和理性。
从人性的角度上来看,性行为、爱情、婚姻三者是两性关系的三种形式,它们是和人性的三个层次相对应的:性行为是人的生物性;婚姻是人的社会性;爱情是人的精神性。三者之间当然是有密切联系的。这个联系首先就表现在,生物性是一个基础,如果没有性,爱情和婚姻都谈不上,都不可能产生,都没有存在的理由,爱情和婚姻都是建立在性的基础上的,这是它们的一个共同的生理基础。爱情和婚姻之间也应该有密切的联系,尤其在我们现在的文明社会,要求把婚姻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
但是,性、爱情、婚姻又是三个不同的东西,所以它们之间既有紧密的联系,又会有冲突。性是肉体生活,遵循的是快乐原则;爱情是精神生活,遵循的是理想原则;婚姻是社会生活,遵循的是现实原则。困难就在于如何把三者统一起来。
尤其是爱情,有了爱情冲突就会更大。按照恩格斯的说法,爱情是两性关系的最高形式,在历史上最晚出现。在野蛮时代,大家都不讲爱情,和谁发生性关系都没有关系。自从人们讲爱情之后,麻烦就来了,爱情是要求专一的,可是人的生理机能并没有因此改变,性的指向仍然可能是广泛的,这就有了冲突。婚姻和爱情之间也会发生冲突。如果你不讲爱情的话,那婚姻也很好办,你或者是按照传统的伦理道德维护它,安于结婚生子就可以了。如果没有爱情的追求,婚姻一定是很稳固的,因为标准很实际。如果仅仅是从利益出发,譬如说家族利益,或者经济利益,都比较简单,找个比较门当户对的或比较富的结婚就行了,没有那么多复杂的考虑。但是,你一旦追求爱情,这个爱情和婚姻之间就会发生冲突。
今天我着重讲性与爱情的关系,爱情与婚姻的关系下次再讲。在性与爱情的关系上,最让人头疼的是情和欲的冲突,情和欲的纠缠。首先一个问题是你这个界限怎么划,实际上我们往往很难分清楚,譬如说我对这个异性产生了好感,到底是欲望在支配我呢,还是我对她真有爱情,这个界限怎么划?同样,别人在追求你的时候,你也会产生这个问题,尤其是女孩子,他在追求我,他到底是真的爱我呢,还是其实不爱我,只是想得到我,她一定会有这样一个考虑。所以,我们着重来讨论这个问题:情和欲的界限到底在哪里?
一、理论分析
从理论上来分析,爱情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爱情是以性本能、性欲为生理基础的,没有性本能就不可能对异性感兴趣,就谈不上会发展成爱情,所以这是一个前提。有的人说,两个人即使互相没有性的欲望,也可以发生爱情,完全是精神上的爱情,叫做柏拉图式的爱情。其实这种说法我觉得是对柏拉图的误解,柏拉图并没有主张过这种爱情。
柏拉图是古希腊最大的哲学家,也是最早从哲学上去分析爱情的一个哲学家。他有一篇对话叫做《会饮》,在这本书里面,他并没有否认爱情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有肉欲的方面,有身体的方面;另一方面有精神的方面。当然,他认为精神方面是更崇高的,爱情的目标应该是从肉欲的爱、身体的爱上升到精神的爱,但是他不否认有肉欲的爱,只是认为不应停留在肉欲的爱。爱情包含性欲,但比性欲多,那多出的部分就是爱情的特殊本质,那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
如果说爱情的第一步是生理需要的话,第二步就是审美情感。从生理需要来说,性欲是指向整个异性世界的,没有特定的对象,在理论上无论哪一个异性都可以满足你的这种需要。可是,实际上你必有选择,你会对某一个或某几个异性特别感兴趣,觉得他或她有魅力。也就是说,他或她使你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美感。在这个时候,性吸引就由生理层面进入了心理层面,生理需要上升成了审美情感。这种审美的情感,我觉得是很可贵的。我想我们每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在青春期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感觉,仿佛突然有一个世界打开了,在你面前出现了一个美妙的异性世界。在那个时候,你会开始注意异性的美,女孩子注意哪个男孩子多么帅,男孩子注意哪个女孩子多么靓,互相开始被吸引,对异性的美非常敏感了。而在这个时候,你的心里面真是会发生一个变化,真觉得世界太美好了,生活太美好了,人生对你充满了诱惑力。正是在性本能开始成熟的时候,会伴随着这种强烈的美感。
对于这种情况,就在我刚才提到的柏拉图的《会饮》中,苏格拉底有一个解释,他说这叫做“在美中孕育”。意思是说,性本能是自然之道,为了传宗接代,但是你不会随便找一个人干这件事,只要办得到,你一定要找一个你看得顺眼的人、你觉得美的人干这件事,你要让这件事具有美感。
当然,这么多的异性,你不会觉得个个都是美人,这个范围已经比性欲的可能对象大大缩小了。不过,你眼中也不会只有一个美人,你看得顺眼、愿意与之干这件事的人完全可能不止一个,这个范围还是比爱情要大,究竟大多少就是因人而异的了。也就是说,某个异性使你产生了美感,对你有了吸引力,这还不等于你已经爱上了他。在多数情况下,由于主客观的限制,你也就是审美一下罢了,未必能走到爱情这一步。但是,我相信审美是必要的一步,在多数情况下,爱情是从审美开始的。如果看着都不顺眼,不“来电”,很难想象以后会爱上那个人。
从审美情感再朝前发展,下一步就到了我称之为道德情感的阶段。我所说的道德情感是广义的,不是指我们通常说的道德品质之类,而是指一种精神上的认同和默契。
在彼此产生好感或者说美感之后,随着了解的加深,双方互相之间,或者一方对另一方,可能觉得这个人不过如此,甚至感到很大的失望,那么感情就不会朝前发展。也可能会热烈一段时间,但因为缺乏精神一致的基础,比如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有很大差异,最终仍是分手。能够发展成真正的爱情的,一定是在心灵层面上也相知相爱,就像苏格拉底所说的,从欣赏美的形体上升到了欣赏美的心灵和行为。
用比较严格的标准来衡量,应该说,仅仅停留在爱美的外貌,这还不能算是爱情。两个人看对方的外貌都觉得顺眼,相处久了,却发现话不投机,就迟早有一天会觉得对方看起来也不顺眼。人毕竟是一种精神性的动物,道不同就不相谋,更不必说要在一起生活甚至生活一辈子了。
如果说生理基础导致两性相吸,到了审美情感阶段是两情相悦,那么,到了道德情感阶段,就应该说是两心契合、心心相印了。
从道德情感再前进一步,应该是宗教情感了。两个人到了好得不得了的时候,就感觉好像在一次一次的轮回中一直在互相寻找,现在终于找到了,不但是一见倾心,而且是终生依恋,生生死死永远分不开。爱情到了生死相依这个程度,就真有一点宗教色彩了,就类似于一种宗教情感了,仿佛相信两人之间有一种命定的姻缘一样。按照我的看法,世界上不存在命定的姻缘,谁和谁之间命中注定一定要结合的,没有这样的事。每个人可能会有最适合于他的一定类型的人,这个范围也许很小,但不会只有一个,非某一个人不可。当然,若干最适合于自己的人分散和隐藏在茫茫人海中,从中遇到一个也是难事,遇到了就很自然地会产生命定姻缘的感觉。
用宗教的眼光来看,是要求爱情有一种宗教性的。你看西方的基督教婚姻,结婚时要到教堂里去举行仪式,在上帝面前宣誓,你是不是愿意这个女人做你的妻子,你是不是愿意这个男人做你的丈夫,你宣誓愿意,就意味着对妻子或丈夫永远负责任了。其实中国以前也是这样的,要拜天地,在天地面前确认你们之间的相爱关系。按照任何民族古老的传统,婚姻这件事情是神圣的,不仅仅关系到两个人,还关系到人类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人类的延续。当然,这个意义上的宗教性和我上面说的生死相依之情不是一回事。不过,爱情达到了很高的程度,我觉得是应该有一种神圣感的。
从两性相吸的生理需要,到两情相悦的审美情感,再到心心相印的道德情感,最后到生死相依的宗教情感,这是我对爱情本质做的一个理论分析。我自己也觉得这样一个分析不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那么,下面我来谈一谈,在实践中,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到底怎么来区分情和欲。
二、实践中如何识别
情和欲的界限到底怎么划?我喜欢上一个人了,我对他的喜欢到底是不是爱情?有一个人在追求我,他对我到底是不是真爱?有时候这个界限很难分清,会带来很大的烦恼。应该用什么样的尺度去区分呢?当然,我也提供不出一个普遍适用的尺度,我认为不可能有这样的尺度,但是我可以提一些看法,也就是一些参考的依据,从这几个方面,我们可以去判断一下,到底我是不是真爱他,他是不是真爱我,在这种感情里面占主导地位的是欲还是情。
我认为真正的爱情、真爱应该有下面几个特征——
一个是我觉得真正的爱情,它里面应该有一种最重要的激情,就是给予的激情,或者说奉献的激情。这一点听起来好像是道德说教,但是你仔细想想,真正的爱情其实就是这样的。如果你真爱上了一个人的话,你就会遏制不住想为她做些什么,想让她快乐,一定会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愿望,而且真是不求回报的。爱在本质上应该是给予,是一种奉献的激情,这种奉献的激情不是出于观念,不是出于伦理道德,不是出于责任,完全是出于感情。如果一个人说爱你,但是光想占有,光想让你付出,他没有给予的激情,我觉得那恐怕就主要是情欲,谈不上是爱情了。
世上有一种人,他可能是永远不会给予的,那是一种自私的人,他跟谁都这样,并不是说他不爱你,他即使特别爱一个人,在他来说算是特别爱了,他仍然是这样。他属于那种不关心别人的人,完全自我中心,你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人。如果遇到了这样的人,当然你觉得能够接受,也未尝不可,但是你要有精神准备,承受那结果。我觉得这样的人是缺乏爱的能力,如果你找我出主意,我劝你放弃。这是一种情况。另一种情况是,他是一个比较正常的人,我的意思是不特别自私,他有给予的能力,如果他真爱了,他是愿意给予的,但是他对你却没有这种给予的冲动,他不想为你做什么。如果是这种情况,我觉得就可以判断出来,他是没有真正爱上你,至少爱的程度比较弱。
我觉得两人在相爱中,这种互相给予,互相有这种给予的激情,互相疼,你疼他,他也疼你,这很重要。心疼一个人,这是爱的可靠标志,心疼是感情最自然的流露,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在真正的爱情中,必定是互相心疼的。我相信,每个人都是想被人疼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强到这种地步,他不想被人疼。我说过,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是孤儿,你生下来的时候是赤条条来的,是从无中来的,最后又都要回到无中去。当你遭到重大灾难的时候,没有一个父母的怀抱能够保护你,你想天下多少孩子得了绝症,做父母的还不是无可奈何。那么实际上你长大了以后,还不是一样的吗?你长大了以后,你遇到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谁能保护你呀。所以我就说,实际上人人都是孤独的,人人都是孤儿,人人都是需要有人疼的。那么,在相爱的过程中,我觉得一种正常的关系就应该是你疼他,他也疼你。
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不太疼,我觉得这里面就有问题,可能就是爱得不够。经常有人问这个问题:在两个人相爱的时候,到底爱重要还是被爱重要?譬如说,我跟他交朋友了,我非常爱他,他好像也有一点爱我,但肯定不是太爱,但是我非常爱他,这个时候我就要做个决定了,到底跟不跟他好下去。当然,如果我实在太爱他了,以至于即使他不太爱我,我也宁愿承受,那样我就可能决定继续跟他好。但是,如果是这种情况,我就很怀疑能够好多久。有时候,这是一种不得不做的妥协,如果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这种妥协就会结束。我觉得在爱情中,爱与被爱是同样重要的,两个都不能缺。你爱上了一个人,就一定希望对方也同样爱你。没有人光想付出,不想得到,这不是索取回报的问题,索取回报是利益上的计较,而希望相应地被爱是感情上的事,和利益无关。双方的感情不对称,时间久了,其中感情较强的一方必定会感到委屈,其实较弱的一方也不会感到满足。在爱情中,双方满足的程度是取决于较弱一方的感情的,比如说,甲爱乙十分,乙爱甲五分,两人就最多都只能得到五分满足,剩下的五分欠缺,在甲是一种遗憾,在乙是一种苦恼,这里面就潜伏着危机。
另外一点,我觉得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持久的,而不是短暂的。如果时间很短暂,只是一时的迷恋,我觉得那可能就只是欲望。你可能一见这个人就“来电”了,但很快就过去了,明天就把他忘记了,那当然还不是爱情。两个人互相之间也可能都来电了,但是呢,在一起呆了不长时间,就发现了对方的种种毛病,就相处不下去了,你能说这是一段爱情吗?我觉得不能说。就是说一个爱情它生存的时间,应该有一个最低的限度,这是爱情之所以为爱情的一个质的保证。如果在这个限度之下,时间很短,虽然当时很热烈,但在双方的情感历程中和人生中没有留下比较深的刻痕,那就只能说是一时的迷恋,不能算是爱情。这个道理我想比较简单,就不多说了。
第三点,我觉得真正的爱情应该是专一的,而不是多向的。同时爱几个人,我觉得这不可能,同时对几个人有好感是可能的,但同时爱几个人是不太可能的。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觉得爱情里面最大的冲突就在这个地方。比如说,我的确很爱她,我最爱她,但是我同时也喜欢别人,这种情况实际上是经常发生的。你爱上了一个人以后,你仍完全可能对别的人产生好感,别人对你仍有吸引力,这是一个事实。所以,在爱情能不能专一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最集中体现了情和欲的冲突。
我们不妨问自己一个问题,就是你的情人也好,你的配偶也好,你们两个是相爱的,但是她(他)在爱你的同时,对别的男人或者女人动情了,你是不是允许。我相信回答基本是否定的,都不会允许的。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你要求爱情应该是专一的,如果对方不专一的话,你就会觉得她不是真爱你了。
那么我再问你第二个问题,你跟你的爱人,你的情人也好,你的妻子、丈夫也好,你们很相爱,你也确实很爱她,你在很爱她的同时,你能不能保证你不对别的男人、女人动情,你能不能保证?我相信,如果你诚实的话,你的回答也是否定的,你也做不到。
你看这就是人性,一方面不允许对方对别人动情,另一方面自己却又可能对别人动情,矛盾得很,这里面就有冲突了。每一个人实际上都要求对方爱自己是专一的,因为他认为爱情应该是专一的。这确实也有道理,因为如果说她是专一地爱你,但同时也对别人动情的话,那么动情和爱情之间的这个界限到底怎么划?这个界限其实是很模糊的,事实上世界上所有的爱情也都是从动情开始的,你怎么能保证她这个动情不会发展成爱情呢。所以这个时候心里就很没有底了,你就很担心了,因此你就不允许她对别人动情,我觉得这很可理解。在这个意义上,应该说爱情应该是专一的,至少在我们要求对方的时候,我们是把专一看作爱情的本性的,如果对方不专一,我们就会怀疑这是不是爱情。
但是,与此同时,不管你是不是结了婚,不管你是不是有了情人,我想人还是有这种自然倾向的,就是你在和异性接触的时候,你会有和同性接触的时候所不具有的那种愉快的感受,有时候这种愉快的感受还比较强烈,所谓强烈也就是动情了嘛。这个东西是人的自然倾向,这种自然倾向并不会因为你有了情人,或者结了婚,这种倾向就没有了,就停止了。这里面就有一个冲突,性吸引的多向性是一种自然倾向,这种自然倾向使爱情的专一和婚姻的稳定受到了威胁。
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做《花心男女的专一爱情》,我说世界上的男女本质上都是花心的,所谓的花心就是说他看到可爱的异性,他都会喜欢的,这是人的本性。我记得荷马史诗里面就描写过一个场面,古希腊最有名的美女海伦,当她在特洛伊的宫廷里面出现的时候,所有在场的男人,不管是国王,还是大臣,全都呆住了,全都激动起来了。我觉得这就是人的本性,一看到美的异性,看到可爱的异性,你那个喜欢,你那个动情,产生一种喜悦的感情,这实在太自然了,完全是一种本性。所以,在这个意义上,男女都是花心的。但是,花心男女仍然可能有专一的爱情,为什么呢?因为人是有两种倾向的,一方面,他会对不同的异性产生好感,但是另一方面,他又要求爱情是专一的,如果对方不专一,他就会感觉受到了伤害。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是说在两种倾向并存的情况下,你为了得到专一的爱情,就会愿意克制自己那种天生的自然倾向。如果你们的爱情很强烈,双方对这个爱情都很珍惜,那么,这种克制就会是自觉自愿的,不会太勉强。
有人讨论过一个问题,就是多向的性与专一的爱能否两全。一方面有专一的爱情,我们两人互相非常爱,你最爱我,我最爱你,另一方面呢,照顾人的本性,每个人都可以有那种多向的动情,多向的性兴趣,可以有几个性伙伴,你可以跟不同的人发生关系,但是同时我们之间互相是最爱的。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个问题,实际上很多哲学家都讨论过,譬如英国哲学家罗素。他认为能做到,他说实际上人有两种本能,一种是爱的本能,一种是嫉妒的本能,爱的本能是更光明的,更正面的,嫉妒本能是比较负面的,所以我们应该为了那个爱的本能去克制我们的嫉妒本能。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实际上你可能对很多异性发生好感,如果你们两人相爱,你对别人发生好感,她就会嫉妒,那么,我们互相都克制我们的嫉妒本能吧,我们互相特别爱,但是我们谁也不要管谁,每人都有自由去跟别的异性进行交往,都可以和别的异性上床。他是这样主张的,他有一本书叫做《婚姻革命》,就是谈这个问题的。但是,这在实践上能不能行得通呢,反正据我所知,罗素自己就离了四次婚,结了五次婚,看来他也没做成功,他也不能做到两个人一贯的专一的互相相爱,同时每个人都自由,他也做不到。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这种嫉妒本能实在是很难克制的。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法国哲学家萨特和女哲学家波伏瓦,他们两个没有结婚,但差不多就像结了婚一样,因为他们虽然没有上教堂举行仪式,没有上法院办手续,但是订了协议,两个人要永远生活在一起,永远相爱,同时每个人都有自由,可以有其他的性关系,其他的性伴侣,互相都不能干预。他们有一条规定,互相一定要透明,你有了要告诉我,我有了要告诉你,后来他们也真这样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人。结果怎么样呢?结果倒是他们的友谊保持下来了,但是后来两个人就根本谈不上是什么情人关系,不再有性关系,基本上就是两个朋友,尽管如此,也经常为对方的情人的事情吵架。所以我说,实际上很难两全,理论上的设计好像挺美好,如果能做到是挺好的,但实际上做不到。从道理上来说,这确实好像是两个不同的东西,一个是性,一个是爱情,我真正爱你,你真正爱我,这就行了,至于性,你跟别人怎么样,其实对我有什么损害呢?从理论上分析的确没有什么损害,只要我想得通,看得明白,我用一种哲人的态度去对待,就不会有什么损害。但是,实际上为什么行不通呢?我想这里面一定是有理由的,一定是有原因的。
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中国的作家史铁生,他解释得比较好。史铁生有一部长篇小说叫《务虚笔记》,里面有一个主题就是讨论多向的性趣和专一的爱情能不能两全,最后他的结论是不能两全。他提出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理由,他说,性实际上是爱侣之间表示爱情的最恰当、最热烈的语言,贞节之所以必要,是为了保护这种语言不被污染,为了不让它丧失示爱的功能。就是说,如果你跟谁都可以上床,都可以这样热烈,这样欲仙欲死,你说你只爱我一个人,我还怎么能相信呢?我们好到了极点,最后也只能用这个语言来表达,那么,你对我的爱与你对她们的这种关系,区别到底在什么地方呢?你已经把这个最恰当、最热烈的语言用掉了,你再用别的语言来解释是怎么也解释不清楚了。
我觉得史铁生的说法特别好。我们可以看一下,在实际生活中,如果发生了这种不专一、多向的情况,发生了一方越轨的情况,被另一方知道了,结果往往不妙,必定会给爱情带来损害。除非你不让对方知道,偷偷地干,现在这好像是一种风尚,很多人都在这样做。但是我想,第一这不保险,往往是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就被发现的,迟早会暴露,一旦知道就来个大爆发,多半是这个爱情就完了。其次,即使你保密保得特别好,我觉得既然你是不敢让她知道的,你知道她是不允许的,你在不断地做这个她不允许的事情,那么,当你跟她相处的时候,你实际上是心中有鬼的。我就不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觉得你仍然很爱她,这是一种什么滋味。这时候你跟她相处时的心情就必定很复杂了,你会对她有负疚感,你会对她有很多躲避的动作,很多封锁的动作,这种东西我觉得肯定会影响两人之间的氛围。
在做了很多努力以后,事情仍然暴露了,那时候,不管你怎么样诚恳地检讨,花言巧语也好,海誓山盟也好,都没有用了,你很难再使她相信你对她的爱是专一的。就算她原谅你了,阴影仍然存在着,很久都难以消除。我原来比较主张开放的婚姻,认为两个人真正相爱,同时每个人都是自由人,互相都不要干预,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格局。但是,后来我就发现,这个东西行不通,凡是这样做的没有一个不失败的,我没有看到过一个成功的例子。
三、爱情不风流
上面我说了这么多,总的意思是,我觉得爱情和欲望之间那个界限还是应该有的,情欲和爱情是两种不同的东西,而爱情的价值要高于情欲。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做《爱情不风流》,我真觉得爱情不是一件风流的事情,它实际上是两性之间最严肃的一件事情。在爱情这个问题上,实际上只要你是真在爱了,你必然是非常投入的,你的灵魂是在场的。只要你真在爱了,你必定是认真的,你是会很在乎的。如果你不在乎,实际上你一定是不在真爱,你没有真爱上那个人,你只是跟她玩玩,你当然就不在乎了。她跟别人玩玩也没有多大关系,因为你也是跟她玩玩,你可以不在乎。但是,如果两个人互相真是爱了的话,你们互相一定是在乎的,一定是认真的,而且一定是会有失败的危险的,一旦失败了,就一定会受伤的,这种创伤很可能是终生不愈的。所以,这是很严重的事情,不是开玩笑的事儿。风流韵事就是另一回事了,那时候灵魂是不在场的,内心深处是不认真的。我就说它是一种肉体的游戏,最多是一种感情的游戏,你投入得很少,所以退出也就很容易。肉体和感情都会游戏,灵魂是不会游戏的,它一旦在场,事情就严重了,所以爱情是很严肃的事情。
现代人有一种趋势,就是逃避爱情。可能就因为爱情太严肃了,太累了,所以就不要爱情了吧,只要性,不要爱情,这成了现在的一种时髦。最近有一个贺岁片,里面有一句台词大家都知道,就是:“在一张床上睡了二十年,真的是有一点审美疲劳。”“审美疲劳”这个词现在很流行啊,我觉得,当然你可以说两个人老在一起会有审美疲劳,但是我想按照现在的这种方式,你频繁地更换性伴侣,这种方式其实肯定会产生另一种审美疲劳,你也同样没有新鲜感了。所以我认为,我们还是应该对爱情这件事情抱一种比较严肃的态度。
其实你无论怎样逃避爱情,有一点你是逃避不了的,就是人在两性关系中,他所袒露的不光是自己的身体,而且是自己的灵魂。两个人一旦有了这么亲密的接触,你的灵魂是怎样的,你再掩饰,对方也会看清楚的,你的灵魂是美的还是丑的,是丰富的还是贫乏的,是容易看清楚的。如果说性欲是人的生物性,爱情是人的精神性的话,那么我觉得在两性关系中,人对两性关系的态度,人对异性的态度,最能表现他在从动物性向精神性、从兽性向人性上升的阶梯上,到底处在一个怎样的高度上,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我在那篇文章里曾经写到过,我说实际上逃避爱情的代价更大,就像一万部艳情小说不能填补《红楼梦》的残缺一样,一万件风流韵事也不能填补爱情的空白。现在两性之间肉体上的接触的确更容易了,更随便了,但是我觉得彼此在精神上是更陌生了。大家知道,《圣经》旧约里面第一篇写的是亚当和夏娃被驱逐出伊甸园,我就说如果亚当和夏娃互相之间不再有真情,而且不再指望有真情,到了那个时候,他们才是真正被逐出了伊甸园。可悲的是,现在我们离那个时候已经不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