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第六辑 京华烟云

豆汁焦圈

北京六朝古都,造就了它的饮食文明,也普及了它的市民小吃。北京遍地都是美食,也遍地都是小吃。但是这些小吃却是零星散落在街头巷尾,卖小吃的人多属单练,他们经过几代人的祖传、操持,练就了许多拿手玩意,在京都食客中赫赫有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食客想吃那种小吃,不是随处都可以吃到,只能看自己的机遇和造化,碰到才能吃。

解放初期,北京的小吃摊点群集中在隆福寺、白塔寺、西四、鼓楼、前门外、天桥、菜市口、牛街、花市、东岳庙等地方,它们一家挨着一家,有几百家小吃店或小吃摊,挤在一块,煎、炒、烹、炸、烙一应俱全。北京最大的小吃点在隆福寺,有名的小吃店有麻记饺子、年糕虎、爆肚杨、豆腐脑马、豆汁安等,经营者多为小商贩,摆于在集市庙会或者肩挑车推沿街叫卖。

旧时,北京的各色小吃难登大雅之堂,被形容为“鸡零狗碎不登堂,窄巷循声觅野香”。现在,北京带古朴遗风的食文化越来越被人吃货认同和追忆,小吃抖去了民间的野味遗风,大大方方地登堂入室,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美食。

我旅走京华,在北京的幽街曲巷、四合院门前,长期看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就是小吃摊贩用长短交错、和畅凄咽的吆喝声穿街走巷,声音和味道很吸引人,老北京人听了觉得乡音淡淡、回味无穷,从中溢出些蕴涵的掌故或逸闻趣事。

最具特色的京城小吃离不开豆汁和焦圈,这也是我最喜欢吃的两样东西。

焦圈又叫小油鬼,是北京男女老少都爱吃的小吃,酥脆油香的味道诱惑着食客。北京人喝豆汁,必然吃焦圈,豆汁就着焦圈吃,成了北京小吃的一个标签。焦圈贮存十天半个月不变质,脆香如初,酥脆不皮,色泽深黄,碗口大小,形如手镯,酷似炸面包圈,口感酥脆焦香,耐人回味。

焦圈制作繁琐,劳动效率低,北京一般的吃食店不愿意做它。北京炸焦圈著名的有焦圈俊王,是南来顺的师傅,他炸的焦圈个个棕黄,大小一般,特别香、酥、脆,放在桌上稍碰即碎,决无硬艮的感觉。20世纪30年代,做焦圈最出名的是兴盛馆的邬殿元师傅,他靠粥铺为生,以焦圈为主。东城隆福寺的马庆才师傅,也很有名。

做焦圈,用温水化开盐、碱、矾,加水拌和面粉做成面团,用手反复揉压面团,揉匀后放案板上饧三个小时,然后把面团压扁,用刀切成五厘米宽的条状,做成条面坯放案板上,用一手按住一端,另一手托住面坯的另一端捋成长扁片,厚约六厘米,用刀把面片切成四厘米宽的剂。剂叠在一起,用小炸刀从中间切一刀,两边不能切通,稍微连一点,油烧至五成热时,用手拿住生焦圈坯的一头下油锅,随即用筷子从中间撑开,使之成手镯形,定型后翻过来,炸至枣红色出锅控油,即成香酥脆的焦圈。

上品的焦圈讲究色泽深黄,油亮光滑,小巧玲珑。宋代美食家苏东坡曾写过一首诗赞美京华焦圈:“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本草纲目·谷部》记载:“入少盐,牵索扭捻成环钏之形,油煎食之。”

北京人除了喜吃焦圈,还爱喝豆汁,把喝豆汁当成是一种人生的最高享受。我第一次在北京喝到豆汁,味如泔水,难以下咽,可以与老家的寡坛水有得一比,酸臭相当,喝过几次之后,也慢慢地爱上此物,深得其味。

豆汁在北京以及承德久负盛名,色泽灰绿,浓醇酸甜,为冬春两季流行的风味小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粗纤维和糖,有祛暑、清热、温阳、健脾、开胃、去毒、除燥等功效。

据史料记载,豆汁在辽、宋就是民间大众化食物。清代进入宫廷,乾隆十八年十月,内务府发了一道谕帖:“近日京师新兴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乾隆朝之大臣)检察,是否清洁可饮。”记载了豆汁在宫廷的饮用和受皇室关注,每年旧历九月至次年立夏后五天,清宫御寿两膳房都要制作豆汁,帝后酒肉之余,皆饮豆汁以解油腻。据野史记载,咸丰梓宫回銮,东西两太后带领同治帝刚回到宫里,即向御膳房要豆汁儿喝。

有人说,豆汁是老旗人的吃食,其实喜欢喝豆汁的并不局限于旗人,也不拘于贫富。在民间喝豆汁的主顾不分贵贱,穿戴体面者在庙会上吃灌肠、羊霜肠往往被人耻笑,唯独喝豆汁不足为耻。《燕都小食品杂咏》豆汁粥诗云:“糟粕居然可做粥,老浆风味论稀稠。无分男女齐来坐,适口酸盐各一瓯。”“得味在酸咸之外,食者自知,可谓精妙绝伦。”

豆汁的来源,是粉房中水磨绿豆制粉条或团粉时,把淀粉取出后剩下淡绿泛青色下脚,经过发酵再熬熟就是。豆汁经过烫豆、磨豆、淀粉分离、发酵等系列工序,最后得到淀粉、豆汁和浆。淀粉用做它用,浆用于再循环生产的发酵原料,豆汁用做饮用和生产麻豆腐。麻豆腐是使用大锅把豆汁熬开,把水分沥干,用羊油炒!豆汁沉底,干糊糊的是麻豆腐。羊油炒麻豆腐加几个刚出芽的青豆,极香,食后胃口大开。

卖豆汁的小贩从粉房将生豆汁趸来,挑到庙上就地熬熟。前边设个长条案,摆上四个大玻璃罩子,分别为辣咸菜、萝卜干、芝麻酱烧饼或马蹄、焦圈。条案上铺着雪白桌布,挂着蓝布围子,上面扎有用白布剪成的图案,标出豆汁字号。夏天支个布棚遮阴,小贩向游人吆喝:“请吧,您哪!热烧饼、热果子,里边有座儿哪!”

一般人喝豆汁,不管是热是凉,端碗就喝,喝不出个所以然,只赚个热闹或完成个心愿。凉豆汁入嘴便有泔水味,趁热喝味道就不一样,甜中带酸,酸中有涩,滋味独特;再就着咸菜丝、焦圈、烧饼吃,豆汁就更有味道了。老北京人爱喝豆汁,喜欢买生豆汁回家熬,夏天才到庙会、街头的豆汁摊上去喝。豆汁分售生和售熟两种,售生者多以手推木桶车,同麻豆腐一起卖;售熟者以肩挑货担为主,一头是豆汁锅,另一头摆着焦圈、麻花、辣咸菜。卖豆汁串背街、胡同不用唤头和吆唤,每天串到哪里都有准时候,买者也会翘首等候。

喝豆汁吃焦圈必须配切得极细的酱菜,夏天用苤蓝,讲究用老咸水芥切成细丝,拌上辣椒油,还要配套吃炸得焦黄酥透的焦圈,风味独到。据单好豆汁焦圈的食客称,一碗豆汁几个焦圈加上一碟辣咸菜丝,就有酸、辣、甜、咸、脆等五味,独没有苦味,为人生的期盼。

北京人喝豆汁,有种定论:“北京豆汁儿,旗人的命根儿。”据说齐化门(朝阳门)外营房的旗人聚在街头痛哭流涕,路人问之,哭者愈痛,谓“豆汁儿房都关了张,岂不要了性命?”旗人称豆汁为本命食。俗话说北京三嘴为豆汁儿嘴、老米嘴、卤虾嘴,豆汁一旦喝上道,就有其味无穷之叹,吃不惯者难以下咽,甚至作呕,吃上瘾的一天不吃就觉得欠点什么。老北京有句行话“不喝豆汁儿,算不上地道的北京人”,就是针对他们的喜好做的结论。

豆汁夏天可消渴解暑,冬季能清热温阳,四季喝它,益于开胃健脾、去毒除燥。喝豆汁有讲究,得配上焦圈、咸菜丝,即味在食外。著名的豆汁店有锦馨豆汁店、锦芳小吃店、护国寺小吃店、南来顺、牛街宝记豆汁店(生豆汁)、磁器口豆汁店等,为食客所追捧。

喝豆汁有讲究的,首先得烫,正咕嘟着偶尔冒几个泡的热度最好,再必须配上切得极细的芥菜疙瘩丝、淋上辣椒油,还搭上两个焦圈,吃起来主味酸、回味甜、芥菜咸、红油辣,加上焦圈的脆和香,五味齐全,堪称绝配!

食全酒美》_第六辑_京华烟云_豆汁焦圈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食全酒美第六辑_京华烟云_豆汁焦圈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