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第十二章 树上的读书小屋

第十二章 树上的读书小屋

1

小时候,为了读书我想过许多办法。初中的后半段,我总算能把自己想读的书弄到手了。不过,这不是因为那些书有意思。如果是一开始读注意力就被吸引住的书,当然不用再想什么办法。但是,有时因为听了老师和年长朋友的话,觉得某一本书该读,于是想读。可书一旦弄到手,实际翻开来一读,却很难再读下去。

如果自己尝试着读了,晓得这肯定是优秀的学者或作家 写的书,但不适合自己那也罢了,放弃了不读或放下等以后读好了。我已经有了将那样的书存放起来的书箱子,等再长大一些,觉得那些书变得有意思了再读。

但是,也有自己明明觉得应该读却总也不能连续读下去的书。我这会儿起来的是岩波文库出版的《托尔斯泰的日记》。对我来说,不管什么样的书,如果读上十页,要是不读到最后的话,我自己会认为是一种耻辱。

正因为这样,就得想办法了。我创造了一个读这种特别的书专用的地方。从我家里到河滩之间的下平地,是妈妈开垦的田地。有一次,我从翻的书中知道了看着很沉的圆球蔬菜的名字,于是对妈妈说:

“要是我能活上一百岁,我总有一天会吃上圆白菜。”

这么一说妈妈居然托人要到了种子,为我种出了真像书中写的那样菜叶卷成圆形的蔬菜来。

因为战争期间粮食不够吃,妈妈才开垦了这块地。后来在这里还种了小麦,原来是种着柿子树的。用石头砌起来的比河滩高出一头的田埂上,种着枇杷和无花果树。春天草木开始抽芽,那些嫩芽一天公嫩嫩地长出多长来呢?我充满好奇地观察它们。在那小小的柿子园,好像爷爷和爸爸都对柿子品种做过改良。

村子里有这样的说法,小孩子不能爬枇杷树。那枇杷怎么摘下来呢?这真让我和弟弟想过不少回。有一年,那是无花果收获过一段时间之后的事情。在那哗啦哗啦发出干巴巴声音的叶子影下,我们发现了一颗大得几乎让人不敢相信的大果。“活着真幸福!”当时我脑袋中真的涌出了这样的话。

还有比那些果树稍高一点的枫树。我在枫树的树干分成几杈的地方铺上木板,用绳子绑住,在那上面建起了可以用来读书的小屋。

这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我从电视台接受了工作,就怎样才能消灭核弹、氢弹的问题采访世界各地人们的看法。在普林斯顿等研究所见到弗里曼.泰森,说完了工作的事情,我问起了他的独生子。因为我在报纸上看到了报道,说他儿子在很高的大树上搭建的房屋里住。

“我儿子从树上掉下来了。”泰森很愉快地回答说。“现在他在阿拉斯加海上,在用原住民的独木舟改造的船上。”

我就在那专门用来读书的树上小屋里读了那些我无论如何都读不下去的书。就是不读书餐也每天一次要去看一下树上小屋的情况那时候,总是拿着一本读不下去的书爬到树上小屋,在那里不读别的书。这样一来,不知不觉地形成了习惯,下回还是会带着一本比较难读的书上去。

现在的我,用电车替代了树上小屋。长大成人后,哪一本是重要的书,这样的事情根据经验已经可以正确地判断了。即使是这样,也还是有很难一直读下去的书。

我一周要去几回游泳俱乐部,在去那里的电车上,我就读这种书。在放游泳衣和游泳镜的背包里,把那本书也放进去。如果那是一本外文书,还要加上辞典。此外只放进去用来划线的铅笔。只坐上电车,就开始时读那本书。如果一直到游泳开始前,在俱乐部的谈话室还在读的话,那就是读进去了。

我屡屡看到和我一样坐电车的初中生、高中生们读漫画书。那样有趣的东西,就是对着课桌,或者在课间不是也可以看的么?如果上学时每天这么坐车来回两次的话,在没有什么别的事情可以干,需要忍耐着过这三十分钟的时间里,我建议你们把平时读不下去的书籍包上书皮放进背包。

2

可是,我也有在电车中放下书来听旁边人说话的时候。那是长野县新的县知事被选出后第二周,女中学生们议论着电视里看到的某局长把县知事拜访时送的名片折起来的事情。

说话中,一位女中学生说:

“真像个孩子。”

这句话唤起了我的兴趣。因为小时候,我自己就这个问题也思考过。我想起来了,为此我还翻过辞典,查过英语中这种情况是怎么表述的。

最初引起我注意的是“像个孩子”这种说法和“孩子气”这种说法,两种虽然都是比喻,但被人用前一种说法说过也不会很在意,可被人用后一种说法说了就会很生气,为什么呢?

翻开《国语辞典》,对“孩子气”的解释是,已经不是孩子了,却还带着孩子腔。这明明白白含着贬义,我于是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有上面的感觉。孩子有时候也有被认为“孩子气”的时候,但那通常指的也不是孩子的什么褒义性的行为。

而“像个孩子”虽然不含什么贬义,但因为自己是孩子,所以应该争取不被大人说成“像个孩子”哪怕那大人是出于好意。我很想把这加进自己制定的行动准则中去,因为我自己感觉自己是“孩子气”的性格,我想要改掉这一点。

上高中以后我知道,在英语中,说“像个孩子”的时候有让人感到褒义的childlike和与此相反的childish。后来有了在美国大学工作的机会,在工作期间我慢慢明白,把人的举动、言论的态度说成childish时,实际上有着比我曾感觉到的更强烈的社会性的非难成分。

我在电车上听到的女中学生的批评,是把在县厅工作的成年人将接到名片折起来这件事批评为childish式的举动。

与此相对,另一个女中学生说,我爸爸开始也是这么说的,我爸爸还说:

“‘建立桡曲县政’这种说法我不太明白。这种抽象的说法实在让人困惑。”

到了游泳池后,我还是在想:如果老师收到初中生或高中生的信,老师回信说,我希望你们不论学习还是生活都能弹性桡曲,之后如果学生的反应是“这太抽象了,搞不懂”。老师该怎么回答呢?

我想这样回答好了。大家如果觉得老师的用语太抽象,那么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先去查一下字典好了。“桡曲”这个字,日语首先被解释为“高格调的”,“优雅的”,这层意思读古典时加以注意就可以了。接下来是“柔韧”,“因为弹性而弯曲”,这层意思在生活中是存在看着的。如果所查的是动词“桡”的用法做一下比较,会写到:有时也用来形容草木因为承受重量而弯曲,被风吹弯,随风起伏。这就形象地说出“桡曲”的样态了。这一点你们也要记住。我想我是会这样回答的。

假设你们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具体的问题,在你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必须加以解决。例如在现今的世界上该怎样生活下去?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有许多许多吗?

你们自己尝试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你是否“桡曲”地加以琢磨了。“桡曲”确实是一个抽象的词,但同时也是一个具体得可以成为一种思路的词。如果你确实觉得这个词和“像一个人一样的”很相近,那么,在你今后决定自己的行为、做法时,这个词不就会对你有所启发吗?

顺便说一句,刚才我说的古语动词的“桡”也可以用做参考。它是说当较大力量压下来的时候,不“叭”地折断。这是褒义的。我只要想到那些自杀身亡的人,就不能不为他们觉得遗憾。虽然我知道他们一定是有他们各自沉重问题,蛤他们还是缺少了一点“桡曲”的精神。

“随风起伏”这个解释中有贬义在内。屈服于老师或前辈的压力,或者来自旁边的压力让人觉得艰难时,马上就弯曲下来,这是不好的。这一点也请记住。

3

我在枫树上的小屋中读书翻耕土地、播种、收获蔬菜的母亲对此什么也没有说。邻居家代借住的女教师公款母亲说,在那上面要是打瞌睡掉下来是很危险的。妈妈只是回答,是他自己想那样做的。好像并没把她的话当回事,为此那女老师还很愤愤的样子。一边,后来母亲还是把枫树周围的小石头捡开,把周围用暄土平整了。

我在那狭小的小屋的木板上曲着身子读书肯时遇到难得无法读下去的地方,我会马上把头抬起来,眺望河对岸的森林,于是会想起另外一些事来,而大脑还在继续思考着,就像刚跑起来不会立即停下来一样。我觉得,这种时候进行的思考比平时的思考更踏实。

我记起来了,我意识到思考就在于用语言来思想这个问题,也是在树上,是在那读书小屋上发生的事情。我喜欢眺望每一棵树都一直向上伸展的树林。记得我曾问边父亲,为什么树会一直向上长呢?我想到人(包括我自己)要是也能那样就好了。那时我关于人的活法的思考中,我想包含着“桡曲”的感觉,也包含着我上大学后才知道的Upstanding,亦即笔直而独立这名英语的感觉。

在自己的树下》_第十二章___树上的读书小屋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在自己的树下第十二章___树上的读书小屋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