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之属
东山鸭头
大学刚毕业时赁居于南机场小区,常吃南机场夜市的东山鸭头。东山是地名,乃今天的台南市东山区,创始店是“篮记”,早已成为人们信赖的老滋味,“来去东山街仔吃鸭头”几乎变成当地人的口头语。
东山没有养鸭人家,东山鸭头却驰名全台,此鸭头一九六〇年代才出现江湖。“篮记”创业老板篮武雄十几岁时,常跟随父亲黄瑞祥贩卖烧烤卤味来贴补家用,包括大肠、香肠、鸭头、鱿鱼、烤麻雀……每天摊车从老家东势角推到东山街上兜售。一九七四年,接手父亲的小吃摊后,简化经营方式:只贩卖单品,以特色吸引消费者。他专注卖鸭头,持续修正口味以迎合大众,从而创造出台湾的鸭头传奇,如今已传至第三代篮仁勇。
许献平在《南瀛小吃志》一书中叙述,处理鸭头费时又耗人力,无法大量制作,他虽则雇用十个工作人员,每天也仅能烹卤一千只左右。买来的新鲜鸭头须先清洗洁净,汆烫,拔毛,拉出脖子中的软管、硬管,插签,煮熟,剁块,以特制香料卤制三小时;到了卖场再经一道油炸工序,用色拉油混合鸭油。
东山鸭头没有注册商标,都打这个名号在卖鸭头,时日一久,“东山鸭头”遂俗成一种鸭头的卤制法:先煮再卤后炸,炸油务必勤于更换,并慎防口感干柴。卤制的酱汁大抵是糖、酱油、中药材之属。制作须选择新鲜材料,以及好酱油。这种零嘴点心,甜中带咸,咸甜融合,咬劲足;经过油炸工序,令外皮略酥,又与油炸物大异其趣。主体是头和脖子,最曼妙的滋味在脑及骨髓。
现在台湾到处见得到“东山鸭头”招牌。夜市尤其常见,甚至成为口碑摊位,总是要排队等候才买得到,诸如花莲自强夜市“家传”东山鸭头;台中逢甲夜市“宏”东山鸭头、水湳夜市“水湳”东山鸭头、旱溪夜市“罗氏”鸭头;板桥裕民街夜市“康师傅”东山鸭头、南雅夜市“杨家”东山鸭头;台北饶河夜市“金赏”东山鸭头、通化夜市“龙门”东山鸭头、士林夜市“高雄”东山鸭头、宁夏夜市“发发”东山鸭头,以及永和“乐华夜市”、南势鱼“兴南夜市”……通常卖东山鸭头的商家多兼卖鸭翅、鸭脚、甜不辣、米血糕、豆干等。各家做法和成品略有差异,如“发发”东山鸭头,外表较一般淡,略显金黄色泽;六合夜市“高雄东山鸭头”先撕除鸭脖子外皮。
元代郑廷玉杂剧《看钱奴买冤家债主》里的贾员外想吃烧鸭,徘徊烧鸭店,却舍不得花钱,又想占点便宜,于是伸手摸了一下烧鸭,令五只手指头都沾满了鸭油之后,赶紧回家吃饭。他舔一个指头配一碗饭,舔了四个指头配了四碗饭;剩下一个指头,想节省下来晚上再舔来配饭,不料午睡时,被一只狗舔尽了指头上的鸭油,气得这个吝啬员外卧床不起。
当年我辞去《商工日报》副刊编辑工作,报考艺术研究所,虽然仅剩一个月时间准备,我还是读不下考试科目,只好阅读跟考试似乎不太相关的元杂剧,每天读好几本,趣味盎然。我梦也梦不到试题竟出五十部元杂剧名,问作者是谁?我恰巧通通都读过,笔试时还想起《看钱奴买冤家债主》里逗趣的情节。
无论做法或滋味,东山鸭头都异于烧鸭、樟茶鸭,而且仅取头、颈部位。因为油炸过,外皮有酥脆感;因为卤煮得很透,那一层薄肉是完全入味,连骨头也能轻易嚼碎。鸭头、鸭脖子的肉甚少,我们咀嚼时,所图并非吃肉;就像畅饮酒精度低微的酒,所图并非一醉。
它是一种随意、自在的休闲零食,宜于和亲朋好友分享,泡一壶浓茶,或痛饮啤酒时大啖;可以边走边吃,也不妨懒懒地歪在草地上啃。就是不适合正襟危坐在装潢豪华的餐馆内品尝。吃东山鸭头不是为了营养,也不为了送饭;是带着游戏、享乐况味,好像无用的装点,也因为看似无用而饶富意思,像檐下听雨,像静坐看花,像长立读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