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万古云霄之卷

第十六章 荆州三郡

由于放弃以往保有的三郡,对刘备方面而言,不能说是有利的解决方式;没有拿回整个荆州,孙权阵营当然也心有不甘,但顾及共同敌人曹操的威胁,两阵营都不得不让步。

攻陷益州成都之后,刘备自称“益州牧”。

这之前他被尊称“左将军”或“豫州牧”,它们都是曹操所任命的官职,现在当然已经失效了。豫州包括颍川、汝南诸郡,相当于当今河南省的一部分,属于曹操的势力范围,不用说,现在的刘备已经不能踏进此地一步。不过那时候众人还是习惯称呼他“刘豫州”。

如今他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益州主君了。

州是较广大的地域,其下有几个郡,郡的长官叫太守。州有“刺史”,这个官职如前所述,本来是并没有实际的领地,只是负责巡视州内之事,并监督各太守的施政状况,俸禄原本低于郡太守,但不久就跟太守一样,同属二千石,而且,也拥有领地,成为广大地域的行政官。由于原来“刺史”的名称太轻了,遂改用古代官名“牧”。

诸葛孔明也由军师中郎将升格为军师将军,并兼益州太守。

益州包括汉中、巴、广汉、蜀、犍为、牂牁、越巂、益州、永昌诸郡。孔明被任命的官职,是益州这个州之下的益州郡太守。统治益州首府成都的,是益州(郡)太守,这一点很容易搞混。以现代用语来说,孔明的官职相当于参谋总长兼首都市长。这可是最高阶的要职,可见刘备对他有多信赖。

汉武帝设置的益州郡,则是原来被称为“南中”的滇国,和孔明担任太守的益州郡没有关系。刘璋为掌管首都行政,特别设置益州太守一职。成都本来隶属蜀郡,所以成都这个大都市在地方行政部分由蜀郡太守负责;首都行政部分则由益州太守负责。

刘备任命法正为蜀郡太守。法正是刘璋旧政权的要人。刘备在建立新政权时,都一一与诸葛孔明协商。

孔明把荆州的家人接来,此后就落居于成都。他有意制定琐细的法律,并严格实施,但遭到法正的反对。

“以前高祖入关时,仅约法三章,百姓大喜,视为德政,汉朝得以顺利统治。我们的新政权应该放傚高祖,法律宜求简素,以争取民心。”

这是法正的主张。孔明神色黯然地摇头,说:“这是因为秦始皇的法律过分烦琐而且严苛,百姓才会欢迎高祖的约法三章。现在情况正好相反,你看看益州的情形,恕我失礼,在刘璋政权之下,几乎是无政府状态。成都的百姓莫不希望有个能严惩恶人的政府。”

“是吗?……也许有人这么希望,但毕竟是外来的政权,太严苛恐怕不好吧?……”

“我们应当处罚恶人、表彰好人。好人赐予官爵、给予高位,激发他的荣誉心,必然上下有节,成为政治栋梁。”

两人就这样一来一往。总之,孔明主张“严”,法正主张“宽”。

成都有一位奇特的人,那就是人相鉴定家许劭的堂兄许靖。许劭的秘书文波与孔明的秘书甘海一直保持合作关系。许劭的堂兄许靖为避乱世移住交州,后来应刘璋之聘,前来成都。

许劭约在建安五年(公元二零零年)去世,此后众人发觉许靖的名声原来是拜堂弟之赐。在鉴定人相方面,名为两人鉴定,其实几乎都是许劭一人的意见。许靖根本只是个无能的读书人。

但是,刘璋仍然延聘许靖来成都,因为他是刘璋喜欢的那一型。换句话说,他是有名气的人。不管内涵如何,只要是名人就好。刘璋以延聘名人为幕宾而自豪。

“甭提啦,文休(许靖的字)这个人!何况也年纪一大把了。”

孔明反对起用已过七十岁的许靖。如果说他有能力,那还另当别论,问题是他只有虚名,完全不具任何事务能力。

“文休不行啦,我也觉得他这个人不行。……”

刘备也这么说。其实在围攻成都期间,许靖也曾自城内表示愿意充当内应。由密使口中得知,许靖这个人似乎只在乎保住自己的性命。刘备不喜欢这一点,他不信任许靖的人格,岂能让他担任新政权的要职?但是,法正持不同的看法。

“两位认为文休一无是处吗?”

法正问刘备和孔明。刘备回道:“他毫无内涵,徒有虚名罢了。”

“益州牧(刘备)说他一无是处,文休不是拥有虚名吗?”

“虚名是虚名……”

“虚名也是一种名声啊!”

“也许吧!”刘备点头。

“现在益州牧如果不用文休,世人会怎么说呢?连中原知名的许靖都不用,人家会认为新的益州牧心胸狭窄。”

“人家怎么认为都无妨。”

“不!不!人家不仅这么认为,还会这么说,说刘益州没什么了不起。……”

“这样我会生气。”

“不只生气,益州可能招揽不到好人才。”

“这样就不好了。”

“有句话说‘始于愧’,益州牧何不‘始于文休’?”

刘备阵营一直苦于缺乏人才,虽然有关羽、张飞、赵云等能力高强的野战将领,但却缺乏参谋、行政的人才。刘备之所以至隆中尽三顾之礼迎聘孔明,便因为这个缘故。此后即将正式经略益州和荆州,进行三分天下之计,更需大量补充文官。

战国时代,燕昭王想延揽人才,便找郭愧商谈,郭愧说:“就先从愧开始吧!”言下之意是,大王如果连我这种没才能的人都予以优惠,那全国有能的人才就会争先恐后前来。昭王采纳他的意见,果然人才聚集如云。

“是吗?要从文休开始?”

刘备苦笑。他由豫州牧改称益州牧,但仍然使用“左将军”这另一个称号。汉代官制,三公九卿相当于现代的阁僚级,前、后、左、右四将军与九卿同格,各自可以开“府”,拥有自己的执行机构。府的文官之长长史,为千石之官。刘备任命许靖为“左将军长史”。

本来这个官职应该待在首都洛阳的,却破例让他留在益州,因此等于是个闲职,但名义上却很好听,正适合拥有虚名的许靖。

益州政权的主要名单如下:

诸葛孔明——军师将军、益州(郡)太守

法正——扬武将军、蜀郡太守

张飞——巴西太守

赵云——翊军将军

黄忠——讨虏将军

糜竺——安汉将军

简雍——昭德将军

孙乾——秉忠将军

马超——平西将军

黄权——偏将军

庞义——司马

李严——犍为太守

费观——巴郡太守

董和——掌军中郎将

刘巴——西曹掾

伊籍——从事中郎

彭漾——益州治中从事

其中的董和原本在刘璋政权下当益州太守,颇有人望。黄权和李严也在刘璋阵营,曾与刘备交战。费观是刘璋母亲的亲戚。彭漾曾遭刘璋处罚。刘巴理当是刘备的宿敌,在刘备往荆州扩张势力之际,湖南人士纷纷投入其麾下,唯独刘巴跟随曹操,因为无法返回中原,便经由交阯(越南)进入蜀地,加入刘璋阵营。

最反对让刘备进入蜀地的,就是刘巴。

但是,攻击益州城时,刘备却对全军下令:“凡是杀死刘巴的人,诛杀三族。”意在保护刘巴,刘备极想拉拢昔日不选择自己而选择曹操的刘巴入幕。

也就是说,益州的人事打破了个人恩怨。

诸葛孔明位居蜀新政权中枢的正中央。

虽说孔明主张“严”,法正主张“宽”,但实际施行起来也未必如此。

法正本来就是刘璋阵营中的不满分子。虽然由新都县令升至军议校尉,刘璋却未曾谘询过他。法正的祖父法真是名人,刘璋只不过满足“法真的孙子在我麾下”这种虚荣心罢了。

法正在名义上满足刘璋的虚荣心,事实上却受到冷落——至少法正有这种感觉。法正为此闹彆扭,情绪也显现在言行上,难免引起别人的不快。

“这家伙在诽谤我……”只要有人冷落了他,法正便如此妄下断语。

刘璋是个不太有主见的人,通常都会听从别人的意见行事,也难怪法正有这种想法。

“不可以让法正担任要职,那太危险了。他的人品不怎么好。”

对刘璋说这种话的,绝非一二人而已。

迎奉刘备、献上益州的功臣,是法正和张松。如今张松被斩,当属法正功劳最大,因此,才能当上蜀郡太守这个要职。事情总算有个好的发展,然而就任要职的法正,却开始展开报复。

《三国志,法正传》写他:睚眦之怨莫不报复。意思是说,就连被瞄一眼的小怨也要报复。而且不仅在人事上报复,法正也实际杀了几人。有人看不过去,便向孔明进言,请他叫法正收敛一些。

“关于我们入蜀之前的事,本来是不该提的……”孔明回答,“法正的功劳不容抹杀。咱们主君在公安时,北要担心曹操觊觎,东要忍受孙权的压迫,而且对身边的孙夫人也要战战兢兢。现在能够如此自由自在,都亏法正的帮忙。……”

孔明对法正的辩护只是藉口,其实他颇欣赏法正的判断力。

法正认为刘璋不行,无论如何必须迎奉刘备至益州,这个判断是正确的。而且,他劝说刘璋的说词也很高明。

“这个人对往后的蜀是不可或缺的。”

尽管法正在人格上有点问题,但孔明唯恐为此失去有为的人才。然而,孔明过分强调法正的“才能”,有时难免引起其他干部的反弹:“难道我的才能就不如孝直(法正的字)?”

所以,孔明在措辞上才必须如此小心翼翼。

政权交替之际,没有引发太大的混乱,一方面是因为孔明制定“严”法,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孔明采取如此细腻的政治姿态。其次,对益州百姓而言,刘璋政权并非不可或缺,由于这个政权的基础脆弱,崩溃也不至于带来太大的冲击。

“自己抢得那么漂亮,别人邀约的时候推得那么绝!”

东吴孙权当然一肚子火,因为他建议二阵营合力取下益州时,遭到刘备拒绝。

“既然这样,就叫他把荆州还回来。”孙权说。

就孙权方面而言,刘备只是以一介食客的身份暂留荆州,因为和东吴合作,才得以浮上檯面。赤壁的胜利,也是已故周瑜的功劳。因为同盟的关系,才暂时借刘备荆州之地。既然现在刘备可以独力获取益州之地,就应该归还所借的荆州。

“派子瑜(诸葛瑾的字)去吧!”孙权选派诸葛瑾为索回荆州的使者。

“你也好久没跟令弟见面了。”孙权送行时,对使者诸葛瑾如此说道。

诸葛瑾官拜中军司马。赤壁之战前夕,与出使东吴的弟弟孔明会面以来,已经过了七年的岁月。孙权选派诸葛瑾,私底下也想藉机给予兄弟再会的机会,做个顺水人情。

对诸葛瑾来说,此行不仅是要再会睽违七年相差七岁的弟弟,也要再会亲生儿子。他把次男乔过继给没有子嗣的弟弟当养子。

“属下自当公私分明。”往西出发之际,诸葛瑾对孙权这么说。

诸葛瑾抵达成都,住进益州方面所淮备的房舍中,只往返于作为会谈处的左将军府,不曾靠近弟弟的家。刘备还特别将房舍安排在离孔明家极近的地方,但诸葛瑾直接回到房舍之后,就足不出户。

孔明当然也出席会谈,十七岁的诸葛乔也坐在养父身边。这与其说是刘备的刻意安排,毋宁说是刘备的命令。见到长大成人的亲生儿子,诸葛瑾的脸颊顿然松弛下来,但这种表情一下子就消失了。

毕竟使命才是最重要的。孔明亦深知哥哥的立场。

“我会归还荆州的,只不过,现在我方即将出兵凉州,凉州一平定,就会原封归还荆州。”

刘备如此回答孙权的要求。凉州大约是在当今的甘肃省,包括从陇西到敦煌的广大地域,要到此地,必须先取下五斗米道的根据地汉中。只要出蜀之栈道,就可以抵达这块必须与曹操相争之地。

“没有说出明确的日期,我方主君恐怕不会满意。”诸葛瑾临去益州,留下这句话。

在会谈席上,孔明未尝插嘴说过一句话。刘备事先也没有和孔明商量该如何回覆孙权的要求,因为他知道东吴的使者是诸葛瑾。刘备已特意谘询过法正的意见,才作如是的答覆。

“哥哥长途奔波,脸色还不错,似乎蛮有精神的。你觉得呢?”孔明回家后,对妻子绶这么说。

“我才第一次见到他……”

绶回答。这之前她不曾见过丈夫的哥哥,所以无从比较脸色好坏或有无精神。孔明之所以问她“你觉得呢”,是不自觉地以为绶已经看过他了。

尽管再怎么公私分明,绶还是想看看对方的长相。虽然十七岁的乔淮许被带到会谈席上,但这种场合却不淮许妻女在场。于是,绶便以帮忙打理使者房舍的方式,看到丈夫的哥哥。她没有表露身份,对方却马上就看出来了。

“乔也长得堂堂正正了。”

四下无人时,诸葛瑾对着绶说。绶点头,这时候有人来了,彼此只能这样照会而已。

“哥哥一下就认出我了。”绶说。

“当然萝!为乔过继给我们的事,两地来回的人,回去一定会说孔明的妻子是个大个子。”孔明笑着说。

绶苦笑,顺手取下放在桌上的木片。并点头示意。

“做好啦?”

孔明靠近桌旁。桌上堆放着各种形状的木片,其中也有单轮车形状的东西。

“问题在于强度,就只有这一点。”绶回答。

“必须按照实际的尺寸造一辆看看才行。”

孔明频频观察单轮车的模型。

在东汉末期这个时代,中国的人口锐减,原因在于战乱频仍、疫病流行、饥馑和逃亡等等。益州也苦于人口不足。人口少,意味着难以增强兵力。尤其在拟定大作战计划时,兵力不足更为成败关键。

“十人做的事情,三人就能做到,那就是增加三倍以上的兵力了。……”

为此,必须利用工具才行。人类发明车辆,不知增加了多大的力量。孔明现在就在着手改善车辆。蜀的栈道狭窄,适合使用单轮车,单轮车的问题在于安不安稳,从在荆州那时候,孔明夫妻就绞尽脑汁要改善这一点。

“好像还不急嘛!”绶说。

“船的事情可能比较急吧!”

孔明喃喃地说。

东吴使者此番前来逼还荆州,虽然和东吴有同盟的关系,但彼此什么时候会因荆州而发生纷争未可预料。一旦和东吴开打,长江沿岸势必成为战场。比起研究蜀道的车辆,建造运输能力大、适合在长江作战的船,情况更为急切。

“云长(关羽的字)可真辛苦啊!”

绶轻轻叹道。

刘备的干部几乎都来到益州,荆州只交给关羽一人。荆州的归属问题,势将成为和同盟者东吴之间的纷争导火线。周瑜死后,亲刘备派的鲁肃,成为东吴的权倾一时之人。每次边界发生纷争时,鲁肃都会找关羽商讨、解决。不过,刘备如果明白拒绝归还荆州,以往的方式恐怕就无法了结了。

“我还是造一辆大型的车子吧!我想不管怎么样都会用得上的。”

“那你就造造看吧!”孔明点头。

“据说曹公亲自出阵。”

“五斗米道已经开始动摇了,但曹公似乎还未决定下一个步骤。……我有自信可以抗拒曹公。”孔明低声说。

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三月,曹操亲自挥军西征。这个情报在诸葛瑾出使成都时,也传至刘备处。不过,孔明通过甘海早一步知道。

合理主义者曹操,比一般人更厌恶淫祀邪教。五斗米道在他看来,正是妖言惑众的邪教。所以,曹操很可能想攻击汉中张鲁,灭掉五斗米道。

不过,由中原到汉中之道可不平顺,不仅要通过氐族之地,而且途中又潜藏着关中诸将的残党。曹操亲征顶多只到汉中。根据甘海提供的曹操军编制和辎重的状况,孔明做了这样的判断。

——顺利的话,就顺道取下蜀。

曹操未必没有这种念头。但是,这不是曹操可以决定的,必须取决于外力。

“刘备才刚取得蜀,百姓尚未顺服,人心必也不安定,如果从汉中继续进击,也许可以瓦解刘备的新政权。”

曹操这么想,丞相主簿司马仲达(司马懿)似乎也作如是的想法。

曹操考虑到留守中原的话,难以防患孙权北上,不过,他也看穿刘备和孙权之间正因荆州问题而陷入紧张中,孙权大概也动不了。

孔明有自信抗拒曹操,是因为他相信此次政权的交替获得百姓的喝采。孔明排除法正的“宽”,以“严”为原则。以前刘璋政权的基盘脆弱,各地呈无政府状态,众人渴望秩序。孔明制定的法律虽然严格,却受到百姓的欢迎。

说百姓对新政权尚未顺服、政情不安定,也只不过是曹操加入个人希望的观测,一旦进兵汉中一带,了解实情之后,就会知道无法瓦解刘备政权,届时可能便放弃远征蜀的念头。

只是,荆州问题不做个了结也不行。和孙权决一雌雄是迟早的事,但在荆州纷争上蜀稍作让步,应该可以暂时休战。只要荆州稳定,曹操势必担心孙权捅其后背,而放弃对蜀的觊觑。

东吴使者诸葛瑾离去之后,刘备立即召见孔明。

“有消息说氐族之长窦茂已遭击破,关中军阀似乎已经不再抵抗曹操。……曹操的兵马可能很快就会抵达汉中,你看该怎么办?”

刘备边搔大耳后侧边问道。

“亮建议主公进兵公安。”

孔明倾身说道。

在此概观一下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荆州问题的经纬。

孙权派遣诸葛瑾出使成都的同时,也已采取以下的措施:分别任命荆州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的太守。此举无疑向天下宣示这三郡隶属东吴的版图。

受刘备托管荆州的关羽,当然不肯坐视,立即出兵驱逐三郡的东吴官吏。孙权大怒。授吕蒙二万兵力,想办法要夺取三郡。就在吕蒙进兵荆州之际,诸葛瑾也在由成都返回东吴的途中。吕蒙向三郡发出招降状。

洞庭湖以南的三郡兵力很少,吕蒙二万军队一到,长沙和桂阳太守只好归降。虽然任命于刘备,他们却非历代的家臣,只是依循乱世法则,顺从胜者刘备罢了。唯独零陵太守郝普不降,并摆出坚守城池的态势。

就在这个时候,刘备听从孔明计策,由成都出兵至公安,吕蒙对零陵城展开扰乱战法,散布一些煞有其事的假情报进入城内:“左将军刘备在汉中遭曹军的夏侯渊包围,正陷入苦战中。”

“关羽在南郡已动弹不得。……”

其实刘备根本不在汉中,已挥军至荆州中心地公安,而关羽也率兵来到益阳附近。也就是说,刘备军正前来救援零陵。

郝普为假情报所骗,出城向吕蒙投降。孙权也进驻陆口,指挥诸军。参谋长是鲁肃。

刘备、孙权两阵营都希望速战速决。因为曹操亲率大军正逼近汉中的情报,已传至两阵营。孙权原本希望趁曹操不在时,攻击曹操军最南端基地合肥,以缓和此地的紧张。而刘备对正逼近汉中的曹操军也不得不防患,虽然孔明认为曹操没有越过汉中的攻略计划,但如今毕竟强敌压境,荆州问题必须尽快了结。

以前,鲁肃常因局部的纷争前去和关羽商谈,关羽也信任这位孙权阵营内亲刘备派的巨头。

此次,鲁肃主动要求和关羽会谈。由于此次并非局部纷争,东吴阵营有人认为两者会谈极为危险,但是,鲁肃还是去了。

两人决定在益阳附近会谈。两军兵马相距约百步距离,两人相互走近对谈。“步”是长度单位,约一点四米,也就是说,在两军相隔一百数十米的中间,两将军对谈,两人的声音两阵营都听得到。

“为何还不归还荆州三郡?”

鲁肃先声夺人。

“左将军(刘备)亲自在乌林(赤壁对岸)挥军助阵,为什么一块土地也没分到?阁下居然还大言不惭说要索回土地?”

关羽顶了回去。

“当时豫州(刘备)在长坂根本没有任何部队,我主君心生怜悯,才淮他待在荆州。现在既然可以独力取得西方的益州,当然应该归还荆州。”

鲁肃站在理上,关羽一时没法反驳,就在这时候,关羽阵营有人出声喊道:“土地应该归予有德者,主子也不是永远不变的!”

关羽站起身子,回头喝道:“这是国家大事,你懂什么?”

出声的人马上被带开,两将军也趁这机会退离。

其实,两将的会谈只是一种装模作样的仪式,事情早已决定了,刘备让出三郡,了结此事。

于是,双方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三郡划入孙权版图;南郡、零陵、武陵三郡仍为刘备领地。

由于放弃以往保有的三郡,对刘备方面而言,不能说是有利的解决方式。不过,江陵、公安、襄阳等重要据点刘备全都能保留下来,湘水线以东诸郡,遭吕蒙兵马一逼便立即投降,由此就知道这些土地原本就很难保有。没有拿回整个荆州,孙权阵营当然不甘心,但顾及共同敌人曹操的威胁,两阵营都不得不让步。

事情一旦解决,孙权和刘备都即刻撤离。

曹操军抵达汉中入口阳平关,是那一年七月的事。

五斗米道的师君张鲁,原本想献出汉中投降,但其弟张卫反对,并动员数万之众全力防战。不过,总帅张鲁已无战意。阳平关才一陷落,张鲁便逃至南山,躲入巴中。他听从身边的人的意见,不要太轻易投降,否则会被看轻。在撤离汉中之际,干部中有人主张:“把宝货仓库烧掉吧!留下来也是被曹操拿走,烧了也痛快一些。”

张鲁没有采纳。他说:“这些东西应该归国家所有。”

于是,令人把它封了,这才离去,此事颇令曹操欣赏,张鲁携家族出面投降,已是十一月以后的事了。曹操封张鲁为镇南将军、阆中侯。曹操不把张鲁当家臣,而给以宾客的礼遇。张鲁的五个儿子也分别被封为列侯。

曹操在翌年建安二十一年(公元二一六年)春二月,返回邺城。

另一方面,孙权的景况并不好。他趁曹操远征之际攻击合肥,却无法攻陷。曹操深知此番远征时间必然拖得很长,所以对诸将详加指示。守合肥城的曹操军,交予张辽、李典、乐进等沙场老将指挥。

孙权动员的军队号称十万,相对的,合肥守军才只七千。包围十余日无法攻陷合肥,孙权弃而撤军。然而张辽却在孙权撤退至逍遥津附近时展开奇袭。甘宁与吕蒙拼命防卫,凌统亲自保护孙权,好不容易才脱离险境。

刘备与孙权和解之后,立即返回益州。他本来想迎纳张鲁、接收五斗米道的,但对方早已向曹操投降了。

偏将军黄权表示:“失汉中,则三巴(巴东、巴西、巴郡)不振。”

曹操攻击三巴,重心不在拥有土地,毋宁采取将当地住民迁至汉中,以充实汉中的方针。于是,命令张郃指挥诸军,往三巴进击。

与此相对的,刘备则命令巴西太守张飞严阵以待,防止张郃入侵。战事以宕渠城为中心,持续五十余日,最后张飞获胜。刘备虽然没有取得汉中,却保有三巴,就此班师回成都。

此次曹操军的问题,出在以往隶属马超和韩遂等人的兵马毫无忠诚可言。

建安二十一年,是表面上没有太大变动的一年。不过,那也只是表面的而已,实际上却是暗潮汹涌。

这一年,曹操于二月回到邺城,五月晋陞魏王。这之前曹操的爵位是“公”,他获得封地魏,被称为魏公,但东汉皇帝把他晋陞为王,当然,这不是皇帝本人的意思,皇帝早已成为曹操的傀儡,承奉曹操意思的朝臣提示皇帝:“似乎应该要晋陞魏公为王了。……”

皇帝当然只有服从的份儿。

汉初有“不立异姓为王”的原则,也就是说立王的只限于刘姓,亦即皇族。不过,原则不是永久不变的,曹操便以异姓即王位。

这一年世局表面之所以风平浪静,曹操阵营发生内乱也是原因之一。

曹操当上魏王,已经六十二岁了。为继承魏王之位,曹操家中发生内争。最有力的候选人,是长男曹丕和三男曹植二人。两人都文武双全。

长男理当为继承人,但三男曹植颇获父亲赏识。曹操乃创业英雄,面临选择后继者之际,应当会排除私情,选择适合继承大业的人。曹操的家臣各有盘算,有的依附曹丕,有的投靠曹植,形同家臣集团的分裂。曹操本人可能也想尽快做决定,但也可能想冷眼旁观继承之争,观察家臣反应。

孔明也通过一些渠道,知道魏王家的大概。不过,他认为对魏王家的内争不可过度期待。

曹操是个有决断力的人,很快就会决定曹丕为继承人。——孔明如此判断。

非主流的杨修、丁仪兄弟等一干人,打算拥护曹植,一举逆转形势。家臣集团并非严重分裂,曹植派的人只占少数,只是其中一小裂缝。

邺城的曹操非常热中训练水军,一般以为下一个主要目标将会是东吴。此年十月,曹操终于挥兵南进。两军正式接触,则是在翌年以后。

刘备也一直在淮备出兵汉中,汉中方面,两军正式展开攻防战,也是在翌年之后。

建安二十一年可谓是开始下一波动作的热身之年。一到二十二年,波涛就汹涌起来了。

法正策划汉中作战方案,孔明根据方案筹调军需品。

“现在曹操的注意力放在东吴上,正是攻击汉中的绝好机会。”法正说。

“说得正是!”孔明同意法正的说法,“东方的战事不久就会结束,对我方而言,将进入艰难时期。”

“东方的战事会结束?”法正反问。

“曹操和孙权大概很快就会结盟,说得正确一点,应该是孙权向曹操投降。”

“可是现在他们正在交战中。曹操坐镇居巢,伏波将军夏侯惇统率大军。与曹仁、张辽二将齐攻儒须的孙权军。今天早上探子还报来说两军的士气都很高昂呢!”

“这是现在。……问题这才要开始。”

同样在今天早上,孔明自甘海处得知东方战场的最新情报。

“在居巢与儒须对峙的两军之间,使者往来频繁。”

“据说孙权派遣都尉徐详向曹操求降。情报应该不会错。……”

事态已趋严重。曹、孙两阵营一旦结盟,刘备阵营便成了其共同的敌人。

“云长(关羽)应付得来吗?”

孔明仰望天井。曹、孙联军的下一个目标,不用说,就是荆州的关羽。

“军需物资的运送是一大问题。”

关于作战,可以全权委诸关羽。只是,孔明担心他目前正在做的关于汉中作战的淮备,关羽是否办得到?

传到孔明这儿的荆州情报,有很多是令人悲观的。

“云长的个性要是能和翼德的交换一些的话就好了。……”

孔明偶尔会这么想。翼德是张飞的字,关羽与张飞是刘备的两翼,打从当马商保镖的那时候起,就是刘备的部下。勇猛、善战是二人的共同点,但在性格上,可谓正好相反。

张飞一直很粗暴,但关羽后来勤于读书,据说能背诵《春秋左氏传》。《三国志》对两人的性格,有一针见血的评语:

羽善待协伍,骄于士大夫;飞敬爱君子,但不恤小人。

意思说,关羽很体恤底下的兵卒,但对士大夫、亦即同僚等上层之士却很傲慢;相反地,张飞敬爱君子、即上层阶级的人,偶尔甚至摆出卑屈的姿态,然而对于下层的人,却毫不体恤,训练时还鞭打士兵,甚至打出人命来。

主管荆州的人是关羽,为供他作战,江陵、公安等基地的士大夫必须筹措、运输军需品。驻在江陵的士大夫是糜芳,公安则是傅士仁,关羽和他们都处不好。南郡太守糜芳,从刘备在徐州那时候就跟随着刘备,是当下在成都的安汉将军糜竺的弟弟。他一直抱怨:“再怎么调度兵器、粮食,功劳都让那大鬍子独占,真是岂有此理。……”

此话亦传至孔明耳中。

这时候又传来一则令刘备阵营忧心的情报。

那就是东吴知名的亲刘备派大将鲁肃去世,年仅四十六岁。赤壁英雄周瑜临终时,不顾政策立场的差异。将东吴后事托付鲁肃。身为反刘备派急先锋,居然推荐亲刘备派的鲁肃为自己的后任,颇令众人疑惑。

其实这并不足为奇,因为担心东吴的未来,是两人的共同之处。周瑜相信只要自己健在,反刘备对东吴有利,但他也判断自己一旦不在人世,亲刘备才对东吴有利。

据说孙权听到鲁肃的死讯,恸哭不已。然而,孔明的哀叹决不亚于孙权。

继鲁肃之后,驻守陆口与关羽接境对峙的,则是以“吴下阿蒙”此轶事闻名的左护军虎威将军吕蒙。他接收鲁肃所率领的一万军力,兼任汉昌太守。

对刘备阵营来说,鲁肃是可以摸清脾性的邻居,如今这个新邻居却是曾以两万军力收复三郡,令零陵郝普狼狈不堪的棘手人物。

吕蒙到陆口就任,第一件事是送一封语词郑重的书信给关羽。这是新任的寒暄信,内容不外乎要加强两阵营友谊之类的客套话。

约在鲁肃死讯传至成都的时候,魏王曹操已决定继承人的消息也跟着传来。

“以五官中郎将曹丕为太子。”

长男曹丕终究继承魏王家业。

像曹操集团这样的政权,人际关系不複杂也不行。谣传该政权的少数派丁仪兄弟曾企图拥立曹植,结果失败。丁仪与曹操同乡,亦出身沛国。曹操颇赏识他的才能,据说曹操原本想将自己女儿嫁给他,但遭长男曹丕反对。理由是:“这样妹妹太可怜了,丁仪那长相实在……”

丁仪天生一对斗鸡眼,有人说他因为被曹丕嘲笑肉体上的缺点,而怀恨在心,因此才拥护曹丕的继承敌手曹植。

“什么话都有人说。……”

听到这个谣言,孔明喃喃叹道。

孔明顺手从柜内拿出一张纸,摊放在桌上,然后抱着双臂。纸上写着曹植的一首诗,被公认是当代第一名作。孔明也很喜欢文学,一直用心在搜集名文佳作。在那个尚未发明印刷的时代,原文仅能靠抄写流传。一有好的诗文出现,众人便争相抄写,有时纸价因此高涨。稍后的晋代,就因秘书郎左思的《三都赋》佳评如潮,以致有“洛阳纸贵”的谚语产生。

孔明拿出来的纸上,写的是曹植所作的十六行诗。孔明反覆诵读。它最后四行是这么写的:

思慕延陵子

宝剑非所惜

子其宁尔心

亲交义不薄

此诗题为《赠丁仪》,它无疑是一首友情之诗。

延陵子,是春秋时代被封于延陵的吴国王子季札。他奉王命出使北方,途中路经徐国,徐国君主看到季札所佩的宝剑,露出渴望的神情。但季札尚未完成使者的任务,无法献出宝剑,因为这把宝剑是他出使北方之国,作为礼仪用的。他打算完成使命之后,归途再顺道至徐国,献上这把宝剑。没想到那时候徐国君主已经崩逝,季札便将宝剑插在徐君的墓上,然后离去。

自己尚未表达心意,对方就去世了,实在是一件憾事。想到对方必定以为我是吝惜宝剑,内心就感慨无法自己。……

曹植想藉由这个故事告诉丁仪说:我对你不会吝惜任何贵重的东西(宝剑只是真心的表现之一),只不过,我现在还不能马上给你。因此,我告诉你说现在不能把宝剑送给你,你也无须担心,我们之间的交情绝非那么浅薄的,你放心吧!……

“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据说这是年初的作品。

何时给予宝剑,意指“何时继承王位给你看”,因此,也许曹植的意思是,“请你现在暂时不要行动”。

延陵子季札,是吴王寿梦的第四个儿子。寿梦想立贤明的季札为继承人,却为季札所辞退,因此,寿梦便将位子让给长子诸樊。诸樊虽然继承王位,却在服完父丧之后,告诉季札说父亲遗言要把王位交予季札,所以现在要让位给他;但季札怎么也不肯接受,还说那就按照兄弟的顺序传接王位吧!诸樊的下一位,是次男余祭,再下一位则是三弟余昧。按照这个顺序,四弟季札就不得不承接王位了。

但是,余昧死后,季札却逃走,始终没继承王位。于是,余昧的儿子僚便成了吴王。此事引起诸樊之子光的不满。他认为既然依照兄弟顺序要将王位传承给季札,季札不受,自然就应该由长子诸樊之子继承才对。光于是暗杀了吴王僚而即位。这位光便是吴王阖庐。后来,阖庐与越交战,不幸战死,其子夫差为其雪耻。这是一则有名的故事。吴越之争,因败于夫差的越王句践后来一雪会稽之耻,并令夫差丧命而告终结。

吴国的人认为,如果贤明的季札顺势接下王位的话,也许现在国家还可以保住。

那么,应该如何解读这首诗呢?

延陵子始终都拒绝继承王位,曹植很仰慕这一点,因此,不妨把此诗看成曹植并无意与哥哥争夺王位。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因为延陵子拒绝王位,才导致吴国灭亡,曹植的“仰慕”,也许会有“不愿重蹈这种错误”之意。

孔明将那张纸对摺。

曹丕现在已经是太子了。即使有内争,也应该视为已经终结了。

刘备阵营对曹家的内争似乎过度期待了,如同曹操阵营因为益州的刘备新政权基础脆弱,就期待它自行瓦解,两者是一样的。

对此事,不可凭自己单方面的希望去做观测。孔明将曹植的诗放回柜子里,又取出另外数张纸,那些则是人称“建安七子”的中原文人的作品。

“王粲、徐干、陈琳、应瑒、刘桢……”

孔明一边看着纸面,一边数念作者的名字。每一位作者都已不在人世。王粲曾在刘表麾下,孔明见过他。这些文人全都是在今年去世的。因为中原流行恶疫,连他们这些朝臣也染上疫病而一命呜呼,那一般的庶民又要死多少人呢?恐怕难以计算。

建安二十二年本来应该会有大事发生的,但因曹操阵营爆发继承人问题,又加上恶疫流行,以致无法大规模动员。

“必须设法防止恶疫流行。……”

这也是孔明的任务之一。

益州素来就是药草的宝库,许多药草在这个地方都能采得。只是,这方面尚没有什么研究,孔明一直想办法在搜集关于中原疫病的资料。提供他这些资料的,主要是佛教和五斗米道的人士。虽然汉中张鲁已经归降于曹操,但五斗米道的信徒还是广布于益州。他们和其他地方的信徒仍有联络。

诸葛孔明》_万古云霄之卷_第十六章_荆州三郡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诸葛孔明万古云霄之卷_第十六章_荆州三郡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